TCT 2024|中国研究—基于冠脉造影的径向壁应变预测药物洗脱球囊治疗冠脉小血管疾病的疗效

健康   2024-11-05 13:30   上海  
2024年10月27-30日,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学术年会(TCT 2024)于美国华盛顿特区圆满召开,在此次会议中,来自我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心内科的沈玲红教授公布了PEPCAD China SVD研究的再分析结果,重点探讨了基于冠脉造影的径向壁应变(RWS)技术在预测药物洗脱球囊(DCB)治疗冠脉小血管疾病(SVD)疗效上的价值,《门诊》杂志特邀沈玲红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门诊》:开展这项研究的背景是怎样的?

沈玲红教授:在冠脉原位病变中,SVD由于其血管直径小,金属支架樑的存在带来血管管腔丢失相对更重,冠脉支架置入后出现再狭窄发生率更高,因此“介入无植入”这一理念在SVD中更具吸引力,作为药物洗脱支架的替代,DCB越来越多地在SVD中探索和应用。但是,在既往多项DCB治疗SVD的临床研究中(如BELLO研究和PICCOLETO II研究),一年内造影随访中出现再狭窄的比例约10%,与血管相关的三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比例约10-15%,因此,DCB治疗SVD的临床疗效仍不理想。我们知道,合适的病变预处理与高效药物输送至目标病变是实施成功的DCB治疗的基础。既往临床前研究提示冠脉斑块病变特征(如钙化、脂质成分含量等)是影响药物输送效率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实际临床实践中,斑块特征通常由基于导管的腔内影像学工具进行评估,费用高、且不适合常规应用于SVD,缺少相关临床研究数据。近年来基于冠脉造影的RWS技术,基于高分辨率造影图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根据不同心动时期形变程度计算斑块应变,通过OCT研究证实了其与易损斑块的相关性,因此在SVD中,RWS可以成为一种简单、便宜且适用于实际临床实践的识别易损斑块的工具。我们希望利用RWS这一评估易损斑块的新工具,探索其在DCB治疗SVD后疗效的预测价值。


《门诊》:在此次TCT会议中,团队围绕基于冠脉造影的RWS这一新技术,公布了PEPCAD China SVD研究再分析结果,请介绍一下研究取得的结果有哪些?

沈玲红教授:PEPCAD China SVD研究是葛均波院士牵头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旨在比较DCB与POBA在治疗SVD中的疗效,入选存在有PCI指征的参考血管直径为2.0-2.75mm的SVD,最终268位患者的276处病变(DCB组181位患者188处病变、POBA组87位患者88处病变)纳入主要分析中。原研究结果提示DCB在9个月造影随访晚期管腔丢失上优于POBA,12个月临床随访结果两组相当。我们利用PEPCAD China SVD研究数据库进行再分析,与基于冠脉造影的RWS技术深度合作,利用入选患者术前目标病变冠脉造影图像进行事后RWS分析。既往RWS与易损斑块相关性的OCT研究结果提示,病变最大RWS(RWSmax)≥13%是易损斑块的最佳截断值,因此以RWSmax≥13%或<13%将所有病变分成两组,比较不同RWSmax水平的SVD病变介入前基线RWS与9个月晚期管腔丢失和12个月靶血管失败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1)较RWSmax<13%的病变,RWSmax≥13%的病变的晚期管腔丢失显著更高、出现再狭窄显著更多;2)RWSmax≥13%与12个月靶血管失败风险增加10倍独立相关;3)较POBA,DCB在降低晚期管腔丢失上的优势仅在RWSmax<13%的病变中被观察到,而在RWSmax≥13%的病变中,DCB较POBA的优势不显著。

《门诊》:这项研究的结果对目前心血管介入医生应用DCB治疗SVD有什么提示?

沈玲红教授:我们这项研究结果提示了斑块特征在预测DCB治疗SVD的疗效的价值,与临床前研究中所观察到的接受DCB治疗后的斑块上抗增殖药物浓度受不同斑块特征的影响的结果相一致。特别是发现高RWSmax水平的斑块接受DCB治疗后,造影随访结局并不显著优于POBA,提示接受DCB处理的高RWSmax水平斑块不佳的造影结局,可以解释为高RWSmax水平斑块更有可能是易损斑块,因其更可能富含脂质成分,使得接受DCB处理的病变段局部抗增殖药物浓度低,无法充分发挥DCB的理想疗效。因此,对于此类病变实施DCB治疗,目前常规介入策略可能不是最佳方案。此外,RWS技术可能可以成为一项日常临床实践中可实施的、经济效益高的预测DCB治疗SVD疗效的新技术,但确定性结论需要大样本前瞻性研究数据以支持。


《门诊》:基于这项研究的结果,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沈玲红教授:我们这项研究是利用PEPCAD China SVD研究的数据进行事后分析,研究结果目前只能被认为是一种假设,我们计划开展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以验证我们本次再分析的结果。此外,由于PEPCAD China SVD研究仅入选SVD,并不是所有的冠脉原位血管病变,因此,我们这项研究的结果能否外推至所有大小的血管中,这是不确定的,我们希望在此类血管中开展前瞻性研究加以明确。另外,由于PEPCAD China SVD研究总纳入患者人数不多,总体临床事件发生数量较少,研究效能不足以验证RWS在临床事件中的预测价值,因此,我们计划设计以临床事件为主要观察终点的前瞻性研究,以明确RWS在预测未来临床事件中的作用。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Clinic門诊新视野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