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告捷 | 国产CCM精准植入,帮助窄QRS波心衰患者重获“心”生!
CCM心脏收缩力调节系统
CCM心脏收缩力调节系统
许静教授
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差、总体预后较差,一直是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心衰治疗手段取得了显著进展,除药物治疗领域涌现出多种新药以外,心内及心外科器械治疗领域也不断取得突破。相对较熟知的心室同步化起搏治疗(CRT)主要适用于射血分数降低伴有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特定人群,而这一类患者在超千万的中国心衰患者群体中实际上仅占少数,近80%患者无法从该疗法中受益。在此情形下,CCM疗法的出现可谓是心衰治疗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重要突破。
CCM疗法最早起步于国外,而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国产首款CCM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令人欣喜的是,我院已顺利完成天津市国产CCM首例植入。相较于国外同类产品,国产首款CCM具有体积小(25cm³)、重量轻(34g)的突出优势,其植入操作安全简单,对于有起搏器植入经验的术者而言,实施CCM疗法在操作上并无明显障碍。在功能方面,该创新产品搭载了多项先进技术,不仅可实现对腔内心电图的采集与传输,还支持近场&蓝牙双通讯及无线充电,方便医生诊断及患者使用。从CCM国际应用情况来看,接受该疗法的患者中约70%能够实现心功能的改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目前我院首例国产CCM植入患者的随访情况良好,但考虑到心功能的恢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未来仍需持续关注该患者的临床反应情况,以便更为全面地评估国产首款CCM的实际疗效。
卢凤民教授
何乐教授
CCM植入与普通起搏器植入在操作上无太大区别,但CCM装置的体积相对较大,与ICD体积相近。乐普CCM是国内首创采用心脏收缩力调节疗法治疗心衰的一款植入式脉冲产品,具有三腔结构,配备有1根心房电极、2根心室电极。若患者未曾植入起搏器或ICD,CCM植入时需进行心房电极的起搏。实际上,真正发挥心脏收缩力调节功能的仅为心室电极,需将2根心室电极分别准确放置于右心室室间隔前部和后部,大约位于心底心尖的1/2位置,要求电极头端间距大于2厘米。精准放置两根导线对手术的成功实施以及后续治疗效果尤为关键。临床实践中,通常经右侧锁骨下静脉将电极导线植入右心室,而囊袋及装置放置于锁骨下区域的皮下部位。必要时,也可选择经左侧锁骨下静脉进行电极植入。对于植入CCM的患者,需格外留意囊袋感染的问题。一旦发生囊袋感染,不仅会对CCM植入效果产生不良影响,甚至还可能波及患者此前已植入的ICD等其他器械。
在电极参数方面,CCM电极阻抗、起搏阈值要求与普通起搏器大体相当,但在心室感知方面有更高要求,需大于5毫伏。这是因为CCM的工作机制是在感知到心室处于收缩绝对不应期内时,向室间隔发放一定能量的脉冲刺激来进行治疗。倘若无法准确感知心室状态或出现感知缺失,便极有可能导致过早或过晚地发放心脏冲动,进而引发室性早搏甚至更为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等不良状况。国产首款CCM搭载了智能感知专利技术,为精准发送脉冲刺激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术中通常会进行最高电伏的测试,若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参数不理想或存在膈神经受刺激等情况,需及时对电极位置进行相应调整。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