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外科团队应用分立式全磁悬浮LVAD成功挽救三例晚期心衰患者!

健康   2024-11-18 19:17   上海  
近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外科凌云鹏教授团队成功应用同心医疗自主研发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慈孚®VAD(型号:CH-VAD),为三名病情极为危重的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完成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手术经心外科、心内科、麻醉科、体外循环、ICU及护理团队组成的LVAD多学科团队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从术前评估、术中操作到术后护理的每一个环节,最终取得令人满意的手术效果,患者术后状况良好,如今均已出院恢复正常生活。此三例LVAD植入的圆满完成,充分展现了LVAD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卓越优势,亦标志着贵院在心衰诊疗领域位于国内领先地位!

病例分享|生命之光——LVAD植入成功挽救三例晚期心衰患者!






CASE 1:正中切口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LVAD植入术

3年前开始,58岁的杨先生常在活动后感到憋气,原本热衷运动的他活动量日渐减少;最近5个月,他的病情急转直下,严重的呼吸困难导致他夜不能寐,甚至只有保持坐姿才能熬过夜晚;纳差、腹胀、水肿、尿量减少等症状纷至沓来,体重也随之锐减。杨先生辗转多家医院求医无果后,来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寻求出路。

杨先生首先入住了心血管内科,超声心动图发现他有二尖瓣脱垂伴重度反流,左室壁运动弥漫减低,左室射血分数只有30%。他被诊断为慢性心衰急性加重,经过数周的药物调理,总算能勉强下床;但心衰仍困扰着他,哪怕轻微活动,也会引出症状。为了纠正二尖瓣反流,祛除心衰的病因,心内科专家终于下定决心,为他实施二尖瓣钳夹术。遗憾的是,经过长达10小时的艰苦努力,二尖瓣夹始终难以就位,二尖瓣反流量居高不下,治疗陷入进退维谷的危局,心衰进一步发展,已经接近心源性休克状态。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循环,并持续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心内科紧急请心脏外科会诊,经心脏外科、麻醉科、危重医学科联合会诊,一致认为,安装“人工心脏”,代替衰竭的心脏功能,是目前能够最快挽救他性命的办法,专家团队为杨先生量身定制了“二尖瓣生物瓣置换+三尖瓣成形+LVAD植入术”的手术方案。

杨先生被从心血管内科监护室转运至手术室,全身麻醉后,手术团队按照既定方案稳扎稳打,并最终选定最佳位置将人工心脏泵头稳稳地连接他的左心室,让人工心脏和自体心脏形成“并联”,辅助左室进行血流输出。经过数小时的奋战,杨先生的心脏顺利恢复跳动,团队根据各种监测指标调整人工心脏的转速及流量,同时逐步撤离体外循环,手术顺利结束。

对于闯过“鬼门关”的杨先生来说,此次LVAD植入术标志着他新生的伊始,但对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的医护团队来说,这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术后医护人员一刻也不曾松懈,寸步不离地守护着杨先生,帮助其平稳渡过了术后的救治、营养、康复等重重难关,使其各项生命指标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如今杨先生已顺利出院,从一个需要频繁住院、呼吸困难的患者,变成了能够自由呼吸、恢复日常活动的人,他可以享受更健康、更有活力的生活,甚至可以参与一些轻度的运动。每当想起这一路峰回路转的重生历程,杨先生在感慨人生如同过山车的同时,更是对挽救其生命于绝望之际的北医三院医生护士团队抱以深深的谢意!

术后4天

术后6天

术后11天

术后12天

出院

归家后

▲左右滑动查看

CASE 2:LVAD植入术+左心耳夹闭+ECMO撤除术

与杨先生一样,年仅52年的杨女士已是有20余年扩张性心肌病史的慢性心衰患者,随着病情不断进展,杨女士近年来心衰反复发作,3个月前她还因恶性心律失常经历了心肺复苏抢救,为了挽救逐年恶化的心脏,杨女士在家人陪同下从云南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

入院后心脏评估结果不容乐观,杨女士心功能NYHA分级已达IV级,MRI提示心肌纤维化严重,LVEF<35%,近12月内因心衰住院>1次,低血压状态,无法耐受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杨女士入院后的治疗过程更是一波三折,拟行心脏再同步化(CRT-D)治疗时,她因情绪激动及焦虑导致急性左心衰竭加重,遂停止手术并转入CCU抢救,予间断无创呼吸机及经鼻高流量辅助通气治疗,4日后又因房出现指氧下降,予行气管插管、ECMO、IABP治疗,间断输血治疗。综合临床及辅助检查结果,考虑到杨女士20余年的心衰已进展至不可逆的急剧恶化,病情已达极危重境地,生命岌岌可危,且晚期心衰诊断明确,符合LVAD植入指征,于是经患者家属同意后决定行急诊LVAD植入术,并同期行左心耳夹闭以及ECMO撤除术,希望为其搏出奇迹的可能性!

手术当天,杨女士在有创呼吸、ECMO和IABP的辅助下进入手术室,经全身麻醉后,医生在她的胸口正中切口,小心翼翼地将“人工心脏”血泵植入至心尖位置,将和“人工心脏”连接的人工血管与主动脉相吻合,开机调试。随着“人工心脏”开始工作,杨女士逐步脱离了对体外循环、ECMO及IABP的依赖。长达10个小时的手术结束,患者被转运至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时,天已蒙蒙亮。

术后,心脏外科和心血管内科团队为杨女士制定了营养支持方案和康复锻炼计划,帮助其进行床上康复训练和呼吸锻炼,杨女士在2个月的时间里,顺利闯过营养关及康复关,成功脱离呼吸机支持,能够自主下地活动,病情恢复满意并顺利出院。如今,杨女士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已重新回归社会,她已不再被胸闷和气促困扰,可以正常进行日常活动,生活充满了活力。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挽救了杨女士的生命,帮助她重新拥有了高质量的生活,也体现了北医三院心脏中心治疗晚期心衰的雄厚实力,以及医者的坚持、担当和勇气!

术后1天

术后24天

术后30天

归家后

左右滑动查看

CASE 3:正中切口LVAD植入术

63岁的刘女士,一位已有19年扩张性心肌病史的慢性心衰患者,1年前病情加重并出现持续症状,有持续胸闷、憋喘、乏力,步行200米出现不适,饮食与睡眠较差,体重近4个月下降约6kg,刘女士为求进一步治疗来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

经多学科团队综合评估,刘女士入院被诊断为晚期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等多种严重心脏问题,同时还患有2型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等多种疾病。由于传统的药物治疗已经无效,并符合LVAD手术的指征,经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充分沟通,医生决定为她实施LVAD植入手术。LVAD植入前1周,刘女士在拔出漂浮导管后开始间断出现胸闷憋气和恶性呕吐的症状,并在手术前1天因为明显的呼吸循环波动被紧急转入心外监护病房。经过气管插管和IABP的辅助循环,她的情况得到了短暂的稳定。

手术当天,刘女士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医生在她的胸口正中切口,成功完成了LVAD植入。术后,慈孚®VAD工作正常,通过吸氧、监护、补液、抗感染、镇痛和镇静治疗,刘女士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23天,刘女士成功出院。曾经困扰她多年的胸闷和憋气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她现在能够自由呼吸,恢复了日常活动能力。她的心脏功能显著改善,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这次手术不仅拯救了她的生命,更极大地提高了她的生活质量。现在,她可以享受更多美好的时光,过上更加充实和幸福的生活。

术后9天

出院

归家后

左右滑动查看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领域的最终战场,是迫切需要被攻克的堡垒。近年来,心力衰竭药物治疗领域虽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晚期心衰患者的治疗仍十分困难。心脏移植为晚期心衰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据统计,我国晚期心衰患者数量已达百万,但每年心脏移植的供体不足千例。
“人工心脏”——左心室辅助装置的出现为晚期心衰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植入“人工心脏”可为晚期心衰患者争取到更多等待心脏移植供体的时间,或长期携带实现高质量生活。

这三位晚期心衰患者的救治,不仅体现了北医三院心脏中心的实力,更彰显出医者的坚持、担当和勇气。心脏中心多学科通力合作,更好守护患者心脏健康!



专家简介


凌云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主任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
国家心脏中心微创心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美国胸心外科协会 国际会员
2018年,荣获由人民日报社、环球时报、生命时报颁发的“荣耀医者-金柳叶刀”奖。


崔鸣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冠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学组委员

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曾在美国Venderbilt大学医学中心做访问学者,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心脏重症及冠心病介入诊治。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已培养研究生10余人。作为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著60余篇

总结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成立于1986年,30年栉风沐雨,在一代代心外人的苦心经营下,如今已成长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知名的心脏外科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一直致力于微创冠脉外科与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疗,近年来还建立了心力衰竭外科治疗临床基地,先后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心力衰竭的新型手术。

此次由凌云鹏教授团队实施的三例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手术的成功,不仅是对医护团队专业水平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度肯定,也是心血管外科专科能力建设不断向前迈进的阶段性成效。未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将继续紧跟国内外创新技术和理念的发展步伐,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高质量治疗和前沿研究,团结奋斗、锲而不舍,为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守护每一颗跳动的心脏而不懈努力。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Clinic門诊新视野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