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统计数据[1],全球范围内超重/肥胖问题持续加剧,超重人口已突破 20 亿大关,占全球总人口比例接近 30%。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小组在 2017 年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自 1980 年以来,超过 70 个国家的肥胖发病率已经翻倍,而在其他大多数国家,这一趋势也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无论肥胖是由于遗传因素还是后天因素所引起,均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2]。
肥胖危害仅仅只是体型?
在过去,人们曾倾向于将肥胖简单视为一种体型或体态的表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肥胖实际上构成了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病基础。肥胖会带来严重的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核心[3]。
此外,肥胖还可能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害,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并可能诱发多种血管疾病[4];肥胖还会显著提升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风险[5]。
为了实现显著的减肥效果,制造热量缺口,即确保热量消耗大于摄入,是至关重要的。科学合理的饮食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药物的主要作用在于有效抑制机体在经历特定饮食模式后所产生的饥饿感[6]。因此不应本末倒置。
肥胖患者饮食中应摄入热量是[7-10]?
肥胖群体摄入的热量,不仅仅与自身体重相关,还与日常活动、职业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性。
不同的群体间,其可供选择的参考模式存在差异,因此,应基于实际情况进行审慎而合理的选择。
(1)在体重管理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两大要素在于严格控制总能量摄入以及维持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针对总能量摄入的控制,应当依据不同人群每日的能量需求进行精准调控,以确保摄入与消耗之间的平衡(表 1)。
表 1 中国居民成人膳食能量需要量
*热量单位:kcal/d
低强度身体活动:办公室职员、教师、售货员、简单家务、或与其相当的活动量
中等强度活动:学生、司机、外科医生、体育教师、一般农活、或与其相当的活动量
高强度活动:建筑工、搬运工、冶炼工、重体力农活、运动员、舞蹈者或与其相当的活动量
(2)亦或者:推荐每日能量摄入平均降低 30%~50% 或降低 500~1000 kcal,或推荐每日能量摄入男性 1200~1500 kcal、女性 1000~1200 kcal 的限能量平衡膳食。
(3)临床上还可根据身高(cm)-105 计算出理想体重(kg),再乘以能量系数 15~35 kcal/kg(一般卧床者 15 kcal/kg、轻身体活动者 20~25 kcal/kg、中身体活动者 30 kcal/kg、重身体活动者 35 kcal/kg),以此得出个体化热量推荐数值。
有哪些饮食模式可以选择?
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病往往随之而来,但研究表明[11],采取限制热量饮食的模式能够显著提升个体的整体健康状态及延长寿命。
当前存在多种限制热量的饮食模式可供选择,每种饮食模式均具有其独特的特点。这些饮食模式在热量摄入上有所限制,旨在帮助个体达到特定的健康或体重管理目标(表 2)[12,13]。
表 2 不同饮食模式在肥胖患者中的运用及获益[12,13]
*糖尿病患者同可选择上述饮食模式展开控制体重
不同饮食模式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在短期内,体重可能下降 1%~16.1% 不等。然而,单一饮食管理策略在维持个体化最佳体重方面存在挑战,难以长期保持。大多数患者在接受干预后的 6 至 12 个月内会出现体重反弹的情况
在上述的饮食模式中,如何最大化的降低热量,选择合适的食物?不妨参照表 3[12]。
表 3 不同食物热量选择
*优选作为饮食模式中的主要食谱,也是对体重影响最小的食物,合理热量范围内摄入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对心血管类疾病也有预防意义[14-15]
如此之外,许多潜在因素还可引起肥胖的出现,如:
(1)在当今社会,多种复杂因素可能诱发心理障碍的出现。心理疾病本身不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深远影响,还可能导致其活动行为显著减少。这种活动行为的减少,进而可能间接促进肥胖问题的发生[16]。
(2)吸烟与肥胖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强化的负面关联机制,这种机制体现为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和叠加的负面效应。尽管该机制当前仍处于科学研究与探索的阶段,但已有部分研究试验[17]揭示了这一相互奖励机制的存在。
(3)高盐高油饮食不仅是高热量食品的代表,同时,若调味剂使用过量,还可能刺激食欲,促使个体摄入更多食物。
说在最后[18-19]
肥胖是一种复杂的健康问题,其反复发作的特点显著,且常伴随多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已被全球公认为健康领域的优先处理事项。肥胖的发病率持续攀升,与多种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包括但不限于代谢紊乱、机械性病理改变以及癌症等,这些因素共同突显了肥胖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个体化管理俨然是一个必然趋势。在肥胖患者的管理过程中,实施合理的饮食模式,并采取分层管理的策略,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措施。
投稿:tangshixuan@dxy.cn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