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科唯识IPO:现金流严重短缺,软件开发公司竟无专职研发人员?

文摘   财经   2024-07-30 16:41   江苏  

在数字中国建设、“十四五”建设规划及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推动的大力支持下,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引领了银行业新一轮IT建设,也推动了一波金融软件公司登陆A股的热潮。


北京开科唯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科唯识”)就意图上市创业板,公司主要业务是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软件开发及技术服务。


2022年12月15日,开科唯识向深交所递交的创业板IPO上市申请获得了受理,并于今年1月份回复了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但是迄今为止已过去半年时间,仍未迎来上市委审议会议。


《华财》研究其招股书及审核问询回复后发现,开科唯识以软件外包为主的业务模式下,创新性成色稍显不足。此外,逐年增长的业绩背后现金流严重短缺,想要成功登陆创业板颇有难度。



撰稿/朱之焱

编辑/杨墨含



没有现金流的收入空吆喝




据招股书披露,开科唯识主要收入来自软件开发及技术服务,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95%以上。而业绩逐年增长的背后,不仅有过度包装之嫌,公司的财务状况也并不健康。


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1-6月(以下简称“报告期”),开科唯识营业收入分别为 2.84亿元、3.72亿元、4.54亿元、1.96亿元,2020年至2022年逐年增长,复合增长率达到26.40%。


从客户构成情况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客户贡献收入,占开科唯识银行类客户收入的 70%以上。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主要为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广发银行等,而未见六大国有银行身影。


上述客户情况与开科唯识在招股说明书中自述“2022 年度,根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相关报告,公司在新兴的银行业财富管理业务系统细分领域排名第一,支付清算业务系统位列第一梯队”,疑似并不相符。


交易所在审核问询函中也提出质疑,要求开科唯识“说明前五大客户未包含大型国有银行的原因,以及在此情形下认定‘自身在财富管理解决方案领域绝对的领先优势’的主要依据”。


开科唯识表示,公司以软件交付成果验收模式为主,大型国有银行现阶段以自建系统、采购软件外包工作量服务为主。


然而据招股书披露,开科唯识的主要盈利模式包括软件外包工作量模式,此外,还有一种软件交付成果验收模式。


两种合作方式略有不同。软件外包工作量模式与劳务派遣极为相像,以工作量为结算依据,实际赚的就是“人头钱”软件交付成果验收模式是银行把整个项目外包给软件公司,外包公司自负盈亏。


资料显示,主要为大型国有银行提供软件外包服务的软件公司主要有宇信科技、天阳科技、赞同科技等。


而与上述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开科唯识也并不具有规模优势,不仅营业收入规模在披露的八家同行业公司当中排名最末,甚至与排名前两位的公司有近十倍的差距(下图)

图片来源:招股说明书


显然,开科唯识无法给出“在财富管理解决方案领域绝对的领先优势”的主要依据,并且在最新版的招股说明书中也删去了这部分表述。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银行客户作为开科唯识收入来源主力的同时,普遍回款较慢,大量占用了公司的营运资金,影响了流动性


报告期各期末,开科唯识应收账款原值分别为0.8亿元、1.22亿元、 2.17亿元和 2.72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9.19%、26.09%、40.23%、50.20%。同时,坏账准备余额也逐年增长,各期末分别为780.78 万元、988.09 万元、1788.23万元 和 2176.38万元。


应收账款的大幅增长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造成了现金流量情况的恶化。开科唯识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已经由2021年末的1772.05万元跌落至2022年末的-3770.29万元,截止2023年6月30日,进一步严峻,为-1.02亿元。



创新性和研发投入真实性存疑



   

除了成长性要求,创业板的另一重要定位是创新性。申报创业板的 IPO 企业在论证其是否符合创新性时,研发投入情况是最重要的支持性证据之一,因为投入占比与技术的先进性往往都是成正比的。

 

报告期内,开科唯识研发费用金额分别为3079.17万元、3416.35万元、4646.54 万元和2575.3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83%、9.18%、10.23%和13.15%,虽然相较其他行业是比较高的占比,但是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并无优势,仅为同行平均值一半左右,研发费用率最高的恒生电子更是开科唯识三倍以上(下图)

图片来源:招股说明书


对此,交易所也要求开科唯识“说明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的合理性”。


开科唯识回复称,从同行业可比公司看,证券业软件公司(恒生电子、顶点软件)产品标准化程度相对更高、研发费用率相对较高;银行业软件公司(宇信科技、天阳科技、科蓝软件等)产品定制化程度相对更高、研发费用率一般在10%左右。


然而,上述回复反而产生新的疑点,交易所在二轮审核问询中要求开科唯识“说明在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情况下,产品交付成果验收模式收入占比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合理性”。


开科唯识表示,公司基于过往多年的业务与研发积累,已自主研发形成相应核心技术和成熟的原型产品,奠定了产品交付成果验收模式的技术和产品基础。


看似合理,但也暴露了“创新性”不足。如果既往研发成果能一直沿用,还符合创业板定位么?若是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又为何没有在研发费用率上体现出来呢?


据《华财》了解,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而言,其在财富管理、支付清算等创新领域的业务积累相对有限,并且在构建IT系统方面的经验与资源有限,因此大多直接采购已经打磨成熟的、已配置了股份制银行相关业务实现功能的软件产品及模块,更有助于其业务的快速、顺利开展与推进。


事实上,截止2023年6月30日,公司仅取得的9项发明专利也侧面反映出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


另一方面,交易所对开科唯识研发费用归集的真实性也存有疑虑。报告期内,开科唯识的研发费用主要分为职工薪酬、差旅及交通费、办公费及其他。职工薪酬占比居高不下的同时,研发费用中涉及差旅费的支出,难免让人怀疑这其中是否包含了业务成本(下图)

图片来源:招股说明书


报告期各期,开科唯识职工薪酬逐年增长,分别为2928.37万元、3219.69万元、4469.04万元和2494.89万元。令人震惊的是,公司似乎并没有专职研发人员。


截至 2023年 6 月 30 日,公司共有研发及技术人员 1870 人,占员工总数的 92.25%,主要是通过 OA 填写工时分配相关薪酬核算科目。据披露,开科唯识研发人员认定是按工时折算,当期研发工时占比超过 50%即归为研发人员。


令人不解的是,报告期内开科唯识的研发工时折算人数逐年增长,分别为158人、163人、240人和253人,而同期项目数量却变化不大,分别为30、29、32、29。


自然,参与单个研发项目的研发人员数量也逐年升高,报告期内分别为5.27、5.62、7.50、8.72。


难道这么凑巧,每年的项目难度正好比前一年高出一点点,四年的平均项目人数正好构成一条上升的曲线?


对此,交易所在首轮审核问询函中要求公司说明“参与研发人员数量与研发项目的匹配性 ”。


虽然公司解释“为了加速相关产品的完善、尽快实现向市场推广,加大了研发人员的投入。整体来看,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与研发项目数量具备匹配性”。但是从上述数据来看,匹配性明显较为异常。


交易所对公司该问题的首轮回复也未予采信,并且在二轮的反馈意见中仍没得到清晰回复,进而在后续下发的意见落实函中已略有愠色,要求公司“采用平实、浅白的的语言说明报告期内主要研发项目的内容、实现的功能及先进性水平,并结合相关研发内容具体说明单个研发项目的工时折算研发人员数量逐年上升的合理性。”


开科唯识“换汤不换药”的再次回复: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研发项目人员投入数量有增有减,与各项目研发内容和各期相应原型产品、功能模块的迭代情况匹配;公司研发工时折算人数随业务规模、员工总数正常增长,基于管理和研发聚焦考虑、各期研发项目数量稳定,算数平均后单个研发项目平均投入研发工时折算人数增长、具有合理性。


在项目数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这样的论证似乎很难取信于交易所,至于最终能否被采信不得而知。


种种不寻常之处,令交易所对开科唯识是否符合创业板创新性要求颇为疑虑,要想释疑交易所关于技术竞争力、研发费用的真实性和研发费用归集合理性的质询,恐怕并不容易。







本文所有内容、数据均来自交易所公开披露的招股说明书和问询回复,文章仅供参考,不作投资建议。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我司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提供线索、转载或合作可联系《华财信息》助理,微信ID:huacai1518
弘景光电IPO:何方神圣!监管层频频问询直指一人

深华电子网IPO:业绩成长性屡遭质疑,错过了“窗口期”上市变数陡增

富特科技IPO:突如其来的业绩暴增,精心运作的专利突击

古麒绒材IPO:主营产品毛利率遭遇“过山车”,紧张的何止监管层

黄山谷捷IPO:六人做出七亿业绩,这是什么样的逆天业务员?











华财信息
头部华财,专注IPO / 辨伪求真,挖掘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