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的带领下,李述峰教授率团队专家曹威教授使用国产自主研发的新型心腔内超声成像系统成功完成一例心腔内超声成像指导下房颤射频消融术,解除患者“异常心动”的困扰,预防卒中的发生。这是中国原研心腔内超声成像系统上市后全球首批临床应用,也是其上市后黑龙江省的首例应用。手术的圆满成功,不仅展示专家团队精湛的手术技术及仁心仁术的理念,也体现出我国首个进入创新绿色通道的国产心腔内超声成像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患者保驾护航。作为国内首套(导管+主机)进入创新绿色通道后获批的国产心腔内超声成像系统,该国产新型心腔内超声成像系统具有更大的探测深度,不仅适用于常规心脏介入手术,更可优化手术流程,提升手术效率,减少并发症。李述峰教授率团队成功完成国产新型心腔内超声成像系统上市后全球首批临床应用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心衰)、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风险。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房颤将给社会和医疗服务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我国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14—2016年我国45岁以上人群的房颤患病率为1.8%,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导管消融逐渐成为房颤节律控制的一线治疗手段,可减少房颤发作,改善生活质量,延缓房颤从阵发性进展为持续性。在房颤消融治疗过程中,ICE可以发挥多种作用,包括指导房间隔穿刺、排查心房/心耳血栓,还可在术中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实时监测。此外,ICE在局麻下经血管入路进行操作,可避免全身麻醉的风险及食道插管的不适体验。目前,在ICE指导下的低射线或零射线导管消融术已趋成熟。李述峰教授正在手术中
患者女性,70岁,有心悸、胸闷症状。经心电图等相关检查,确诊为心房颤动。为防止病程进展,缓解患者症状,预防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科室专家经过充分讨论,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决定为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术。为保障病人安全,确保手术成功,即采用国产新型心腔内超声成像系统为手术保驾护航。
心腔内超声成像直视下送消融导管进入肺静脉
李述峰教授、曹威教授精湛的技术结合国产新型心腔内超声成像系统,手术圆满成功。患者术中无明显不适,术后明显症状缓解,安返病房。李述峰教授表示:心腔内超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让我们在进行心脏介入手术时能够更精确地观察和操作。心腔内超声成像能够清晰地显示心脏结构,对于指导房颤消融、左心耳封堵等手术非常有帮助,尤其是在血栓筛查、穿刺点确定以及并发症监测方面。它不仅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还减少了对X射线的依赖,这对我们医生和患者都是一个好消息。总的来说,心腔内超声成像是一个让心脏介入手术更加精准、安全的利器。该国产新型心腔内超声成像系统操作简单,图像清晰,给中国的医患提供了更优的选择。非常期待该系统在更多术式中的应用,惠及广大病患。总结
随着国内首个进入创新绿色通道的国产心腔内超声成像系统正式投入到临床应用,我们相信该系统优异的性能在未来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在更多术式中为广大的临床医生和患者保驾护航。参考文献
[1] 高明阳, 何柳, 杜昕, 等. 中国心房颤动流行病学20年[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4, 52(2): 220-226.[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3, 51(6): 572-618.[3] 钟敬泉,龙德勇,马长生,等.心腔内超声心动图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22,36(05):377-403.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和省头雁团队带头人,省内科学及心血管内科学带头人。现任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兼心内科主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心肌缺血重点实验室主任;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省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所带领的心内科连续十年位居全国最佳医院专科排行前十。
于波教授长期聚焦心血管重大慢病的诊疗及防控工作,特别是在攻克现代冠心病诊疗精准诊疗、高危斑块预警及再发事件预测等世界性难题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原创成果,积极推动了心血管病学事业的发展,显著降低了冠心病急性事件支架植入率及院内死亡率,引领我国冠心病介入诊疗走向精准优化。
于波教授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第八届中国医师奖、中国研究型医院杰出中青年人才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省劳动模范、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省心血管疾病诊疗创新研究团队、省工匠人才于波创新工作室等荣誉称号。主持“十三五”国家重大慢病重点专项和国自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课题项目各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中华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及其他省部级奖励7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47项;发表文章449篇,其中SCI收录297篇,SCI文章为通讯作者161篇;主编专著5部,牵头及参与行业内指南、共识制定10项。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副主任。学术兼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会常务委员;心房颤动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律失常学组委员;心脏远程医疗工作委员会委员;希浦系统起搏工作委员会委员;心脏性猝死预防工作委员会委员;心力衰竭器械治疗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律失常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心律失常学组委员;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房颤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律与心电分会委员;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黑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律与心电分会副主任委员。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学博士。
主要从事心脏起搏电生理工作,年参与完成各种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和起搏手术500余例。
黑龙江省医促会高血压分会委员;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栓与肺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论文20余篇,SCI10篇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