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偶得

文摘   2024-08-18 20:46   浙江  

妙手偶得为武夷岩茶,以位于武夷山内的武夷岩茶品种原树之青叶为原料,用武夷岩茶传统工艺制作,由位于武夷山的金宗北斗茶业生产。因品饮时,觉得该款茶品香气复杂,汤味内含物质丰富,以为是拼配茶,问之,金宗北斗茶业掌门人陈拯先生回答:为单一品种,非拼配。但具体为何品种,需到资料库中寻找,才有答案。考虑到这是茶品的核心要素之一,当属企业机密,我们就不再追问。但该款茶以单一品种茶青为原料,以传统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制作,是确凿无疑的了。

妙手偶得的干茶为条索状,条索紧致而清秀;色乌而有润光在茶中闪烁;因是中高火烘焙,干茶的香以焦糖香为主香,尾香中有果香飘拂。以摄氏100度的沸水,用乌龙茶冲泡方法,一冲一饮茶汤是深黄色,在前七道如秋阳夕照,温暖而安详。之后汤色转淡,如仲春清晨的阳光,明媚而欢快,直至茶尽,汤色依然。汤香在头道中为炭香中夹着甜甜的夏日水果香,之后,炭香渐弱,水果香转为花香;四道汤后,花香减弱,烈日暴晒后又被浇上冷水的岩石的冷冽气息成为汤香的主香,偶有春兰之香穿行而过,传统的武夷岩茶具有的岩骨之感颇为明显。直至茶尽,岩骨依然挺立。该款茶的杯盖香在第一~第七道汤时,为馥郁的栀子花香,甜甜的花香引人入仲夏夜之梦;之后,转为清甜的兰花香,如春日入兰圃,清香悠悠令人不忍归去;第十~十二道,兰香逐渐退隐,如空谷幽兰,时隐时现,幽而悠,直至茶尽。汤味细腻软润醇而滑,涩而回甘迅速,内含物质丰富的茶汤入口后,即在口中化开,齿颊间茶味浓浓,从头道开始直至第十二道茶尽,岩石的冷冽感一直盘旋在茶汤中,让优雅的茶汤有了傲骨。该款茶的茶气颇足,三道汤后,一股暖流就从背脊至上头部,通身温暖,通身舒泰。

妙手偶得茶品茶香明显且复杂。但汤香不明显;汤味醇软细润。陈拯先生说:“重水求香”是传统武夷岩茶制作工艺的一大特点。想来,这款“妙手偶得”茶品就是金宗北斗茶业对武夷岩茶传统制作理念和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之作吧!国家级非遗项目:“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有两位国家级传承人——陈德华先生和叶启桐先生。陈拯先生是陈德华先生的儿子,从小师从父亲,经几十年的严格培训和认证学习,陈拯先生已在业界颇有盛名,其所创的金宗北斗茶业也成为武夷岩茶的一大名牌。而正是在父亲的手把手的指导和言传身教中,在对武夷岩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后,他认同了传统制茶技术和工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不断开发市场所需的新型茶品,如紧压型武夷岩茶(条状块茶品)。以利茶客携带、冲泡外,更坚持武夷岩茶的传统制作,坚守着“重水求香”的武夷岩茶制作之传统理念。

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在农业社会,不断积累、丰富和进化的经验是社会发展的一大推动力,而经验的积累、丰富和进化则是一个在代际传承的基础上的渐进过程。如,农作物的栽培与加工。在工业社会,不断革新乃至革命的机械技术是社会发展一大推动力。而这一革新和革命则是一种变异或突变,往往能在代内就能完成。如,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在如今的后工业社会,机械技术、智能技术等与经验一起是推进社会发展的两大动力。从越来越认识到经验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经验的传承为基本要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成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于是,“妙手偶得”茶品作为一位代表,以武夷岩茶制作工艺为例,向世界讲述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故事。

茶语:传承。

本文由仲震先生帮助文字录入,特此表示感谢!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若您对茶生活有兴趣,欢迎来稿。

来稿请投论坛邮箱:

 cshlt@sina.com

茶生活论坛
开展茶学术研究与探索,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推进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举办各类茶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