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茶聚,我带去了位于武夷山桐木关的正山堂茶业以传统工艺制作的正山小种红茶,并承担了泡茶、分茶的任务。在吃了一张义乌肉麦饼后,我趁便喝了两小杯红茶,茶后,只觉腻感消除,口感清爽了许多,而那饼的香味余味也变得醇厚,香味和鲜味更为宜人。我将此感与周边喝茶的同学交流,不少人也颇有同感。之后,在徐明同学的推荐下,我网购了某款义乌肉麦饼。点了香菜味和原味两种。经家中所藏的六大茶类及再加工茶的试验,我个人感觉是:所有的茶都能消除腻感,但相比较而言白茶、绿茶、黄茶不能增口味的醇厚感;再加工茶中的花茶,如茉莉花茶、玫瑰花茶、青茶(包括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台湾乌龙、潮汕乌龙等)、黑茶,饼香和饼鲜有较大的遮蔽;红茶的适配度最高,而不同的茶品,如祁门红茶、滇红、九曲红梅等相比较,则以正山堂以传统工艺制作的正山小种红茶最为适宜。由此,若将义乌肉麦饼(原味)作为茶食,我以为正山堂所产正山小种(传统工艺)为最佳搭档。当然,以红茶配的义乌肉麦饼是原味的,若是香菜味,香菜有除腻之功效,作茶食不必配茶除腻。
义乌有肉麦饼,有荞麦鱿鱼卷,有土法制作的甘蔗红糖等等土特产美食,也有闻名天下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全国农村振兴样板村——李祖村。前段时间去李祖村参观,见这一村名便产生了好奇心,询问当地人,有知情人告知:该村是古村,原先住的都是供奉同一祖先的李姓人家,故名:“李祖村”。在明代,朱棣起兵推翻建文帝政权时,诛杀了誓不投降的建文帝的大臣方孝孺,并连诛包括方的老师一族在内的方的十族人家。当时,有一些方姓人家逃出了如今属宁波市的宁海县家乡,一路西逃,来到了义乌李祖村,并最后定居于此。多年后,方姓人家人口猛增,成为村中的绝大多数,而李姓人家则因多种原因,如外出经商、从军、外嫁等,成了村中的少数人口。见此,一些方姓人家就提出了要修改村名,李姓人家当然不同意,愤怒之下,提出赶走外来的方姓人家,并打算采取相应的行动,在激烈的村庄纠纷中,有民间调解人出面,劝说双方,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双方都退一步,和平解决纠纷。最后在民间调解人的协调下,李姓和方姓人家坐到了一起,几经讨论商谈,确定李祖村保持原村名,方姓人家也可继续居住在李祖村。从此,数百年来,李祖村再也没出现过此类矛盾纠纷。听了这一则村庄历史往事,我不禁为义乌人处理此类村庄纠纷的智慧拍案叫好。想到如今仍继续着的俄乌冲突,矛盾日深的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矛盾,我想这解决李祖村村庄矛盾纠纷的方法,也许可以为处理国家与地区冲突提供一种思路吧!(完)
本文由仲震先生帮助文字录入,特此表示感谢!图片来自网络。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若您对茶生活有兴趣,欢迎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