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想要离开的外企,注定留不住

职场   职场   2024-07-31 07:00   浙江  

name

点击 上方 蓝字,关注 外企观CHA

文 | 麦客    图 | 网络(侵删)


Morning,我是麦客!










Do not, for one repulse, forgot the purpose that you resolved to effort.   不要只因一次挫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

     -- William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



“又有XXX外企退出中国了”,是这些年常常不绝于耳的声音。

整理了一下网上过往的相关报道,发现除了一些不知名的小外企,那些在市场上颇有名头的大外企,退出的确实不少。

往往就是这些大外企退出所产生的影响,最易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外企不行了”的担心。

但是,担心归担心,有些事情注定是无法避免的,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不为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的来去而稍作停留

理性看待这些退出的现象,看清退出背后的原因一样重要。



01



2009年以来退出中国的部分外企名单名单来自网络,如有错误请指出)


2009年

  • 耐克 (Nike):关闭在中国的唯一直营工厂— 太仓工厂。


2010年

  • 飞利浦 (Philips):将电视机业务生产和销售出售给冠捷。

  • 松下 (Panasonic):将白电部门出售给海尔。


2011年

  • 雀巢 (Nestlé):关闭上海冰淇淋生产厂,退出华东市场。

  • 德国瑞能公司:退出中国市场。

  • 伊莱克斯 (Electrolux):与国美签署协议,委托国美在中国贴牌生产及销售其系列产品。

  • 谷歌 (Google):退出中国。


2012年

  • 汉莎货运 (Lufthansa Cargo):关闭在华合资货运企业翡翠航空。

  • 阿迪达斯 (Adidas):关闭了中国的最后一家直属工厂。


2013年

  • 松下 (Panasonic):关闭其在上海的工厂。

  • 东芝 (Toshiba):关闭大连电视工厂。


2014年

  • 阿特维斯 (Actavis):退出中国市场。

  • 松下 (Panasonic):把立式洗衣机和微波炉生产从中国转移至位于日本静冈县和神户市的工厂。


2015年

  • 微软 (Microsoft):关闭在华诺基亚工厂。

  • 三星 (Samsung):将部分工厂转移至东南亚。


2016年

  • 飞利浦照明 (Philips Lighting):在中国深圳的全资子公司正式停止运营。

  • 百胜中国 (Yum China):将百胜中国出售给春华资本集团及蚂蚁金融服务集团。


2017年

  • 尼康 (Nikon):停止子公司尼康光学仪器(中国)有限公司的经营。

  • 美高森美 (Microsemi):宣布关闭位于上海的制造工厂。

  • SEAGATE (希捷):关闭其在苏州的工厂。


2018年

  • 铃木 (Suzuki):撤出其在昌河铃木和长安铃木两家子公司中的全部股份。

  • 日东电工 (Nitto Denko):宣布关闭苏州工厂撤离中国。

  • 和硕 (Pegatron):将中国大陆的生产线撤回中国台湾或转移到东南亚进行生产。


2019年

  • 三星电子 (Samsung Electronics):关闭惠州的工厂,生产线转移至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国家。

  • 理光 (Ricoh):将影印机生产线从中国全面转移至泰国。

  • 家乐福 (Carrefour):中国业务卖给苏宁。


2020年

  • 乐购 (TESCO):宣布完全退出中国市场。

  • 飞利浦 (Philips):宣布将其家用电器业务出售给高瓴资本,退出中国家电市场。

  • Old Navy: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2021年

  • 东芝 (Toshiba):关闭大连最后一家工厂,产能将转至越南和日本。

  • 雅虎中国 (Yahoo China):停止向中国大陆提供Yahoo的产品与服务。

  • OKI:关闭位于中国的打印机和复合机的生产业务,将其生产线搬至泰国。


2022年

  • 苹果 (Apple):发布iPhone14,在印度工厂组装生产。

  • 佳能 (Canon):关闭珠海工厂,退出中国,生产线迁回本土。

  • 乐天集团 (Lotte Group):决定解散中国总部,追加对东南亚各国的投资。


2023年

  • 索尼 (Sony):完成中国的相机生产线转移,将其主要工厂迁至泰国。




02


这份名单里各行各业,各个国家的企业都有,但是,综合多方面的分析,基本都离不开这几个主要原因:


  1. 成本上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逐渐上升,一些劳动密集型或成本敏感型的外企,不得不寻找更低成本的地区继续运营。


  2. 市场竞争加剧:本土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特别是在技术创新和本土品牌建设方面,这几年国货越来越强,一些老牌外企在市场竞争中慢慢处于下风和不利地位。


  3. 供应链重组:全球供应链下,一些外企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调整其全球基地的布局,从而部分剥离或整体退出中国。


  4. 政治和经济风险:最近几年地缘政治紧张和经济不确定性变高,尤其是中美摩擦,俄乌战争等影响了外企的长期投资决策。


  5. 政策和法规变化:政策和法规的调整在某些方面会决定外企的运营成本和市场准入,比如从国家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考量,就是走或留的决定,基本很难有缓冲空间,谷歌就是典型例子。





03



可以说,很多外企的退出几乎是必然的


当年进入中国的外企,不管是在天时地利还是人和,一定抓住了其中一个方面,才能在当下的全球市场里把成本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运作到最大化


对内成本最低,对外市场最大,自然日子好过。


但是,只靠攫取中国发展初期的人口和产业的时代红利而活,注定是不会长久的。


因为就算地主家的长工,也不可能一辈子只想打长工过苦日子。


去芜存菁,有机更新,留下的适者才能生存


虽然有些残酷,但是,也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家更为健康和长久的发展


所以,走了就走了吧,留不住的注定留不住,不如痛痛快快放手。





共勉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你也许感兴趣:


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888,领取价值2999元大礼包:

  1. 知名企业面试问题库

  2. 23最新高薪岗位指南

  3. 名企精选百套PPT模板


MK麦客 :   文字爱好者,自由撰稿人,20年外企老兵。8小时内用数字探索商业与管理,8小时外借文字感悟职场与人生。后外企时代,置身事外,观外企聊职场。

历史文章:


加我微信,共同交流:


欢迎 点赞,转发,在看 谢谢支持! 


外企观CHA
后外企时代,一起看外企,一起聊职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