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能看到什么,不是取决于他们的眼睛,而是取决于他们运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文摘   2024-09-19 10:15   广东  

▲ 音乐醉耳,思维醉心。

一个观察问题的角度,价值至少80个智商点。

若愚这厮

世界是你思想的投射,我们每个人都活在主体世界,每个人看见的世界都不相同。

爱因斯坦:人们能看到什么,不是取决于他们的眼睛,而是取决于他们运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正念禅修》:真正的发现之旅不仅在于寻找新的风景,更在于拥有崭新的视野。——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

《无限游戏》:真正的航行并不是用同一双眼睛经历过一百块不一样的土地,而是通过一百双不一样的眼睛看同一块土地。(普鲁斯特)

赵晓钧(水立方设计师)认知边界并不取决于我们“看”道多少认知客体,而是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样的认知主体去“编辑”这个世界。

尼采:我们的认知边界,就是我们世界的边界。

傅盛:只要能突破思维障碍和思维边界,就能够变成不一样的人。

硅谷王川:著名计算机科学家 Alan Kayes 曾经说过,“观察问题的角度,价值至少八十个智商点”。只要不断扩大自己认知的边界,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大有搞头!

马可·奥勒留:1/ 如果你因外在事物而苦恼,那么痛楚不是来自事物本身,而是来自你对它的评估,因此你在任何一刻都有翻转它的力量。

2/ 你要洞察出,在一切事物中,究竟是什么给你塑造出一个外在的表象。而且,你要从中划分出外在形式、内在实质和目的宗旨,还有它所能持续存在的时间。

3/ 要剥去表面的遮罩,注视事物的形成原理(形式),行为的目的,想到何为痛苦,何为快乐,何为死亡,何为名声,一个人内心如此不安的原因是什么,一个人如何能不受他人的影响,世界一切皆在于你自己的看法。

释迦牟尼:一切苦难并非来自厄运,社会不公或者神的任性,而是出于每个人自己心中的思想模式。

《生活的艺术家》:小龙常说,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的原因并不在于我们的生命中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当我们面对人生中能考验生命勇气的重要境遇时,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作出回应。

爱比克泰德:使我们烦恼的不是事物,而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

《与神对话》:我告诉你吧:你在世上看到的一切,皆是你关于世界的观念的后果。

《象与骑象人》: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只有通过我们自己对事情的解释才能影响到我们,所以只要我们能控制自己对事情的解释,我们就能控制自己的世界。

拜伦·凯蒂:每一个我们以为'外在'的问题,其实都只不过是存在于我们自己思想中的错误认知。

塞内卡:折磨我们的往往是想象,而不是事实。

佛说: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六祖惠能:“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金刚经》:1/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2/ 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要执著于任何形象和境界,一切都会随顺而变。如果能够照见各种现象的空性,便是真正的悟到了佛性。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3/ 如果菩萨在心中还有对自我的执着、对他人的执著、对众生的执著、对生死的执着,那他就不是菩萨了。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我们都活在主观世界里,如果你自身发生了变化,你的世界就会改变。从那一瞬间开始,人就能获得重生。

康德:世界之所以是这样的构成,取决于你的认知。

Naval:我们都认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事实是,我们是可塑的,而世界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

In spite of we live in the same world,

but actually what we can see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In the other word we all live in the different world, our own world.

We see what we can see, and we are blind to our blindness.

世界是你的投射,我们每个人看见的世界都不相同。不同的叙事体系(框架)建设出不同的主体世界,对应有不同的体验,世界的客观性只能由每个个体的主观性去体验。

在一个震荡不断、阴影重重的世界,唯一稳固的资产就是受过良好训练的心智。

我们天生就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力,能够用心智模型来模拟现实。然而,我们经常浪费它,我们应该通过学习最优价值的心智模式来训练与升级我们的心智框架。如此,我们拥有的力量远远超过我们自己所认为的那样。

Change your mind,Change your world.

-END-

推荐阅读:

      思维模型框架
      🦁学思维模型,就用决策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