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关于“常识和普世真理的力量”的故事,醍醐灌顶金玉良言,芸芸众生知易行难

文摘   2024-10-28 00:02   广东  

知难行易,知而不行,实是未知。

若愚这厮

3个关于“常识和普世真理的力量”的故事:
a、主持人问查理·芒格:“人们试图弄清生活的秘密是什么?如何像您一样,长寿并获得幸福的生活?”
芒格说:“这很容易回答,因为它很简单。
不要太多的嫉妒;不要太多的怨恨;不要让支出超过你的收入;
即使遇到了麻烦,仍然保持快乐;和可靠的人打交道;做你应该做的事情。
所有这些简单的规则,都非常有效,可以让你生活得更好。它们如此老生常谈,却很有效。”
b、白居易问鸟巢禅师:“佛法的大意是什么?”
禅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轻蔑地说:“这个小孩都知道!”
禅师说:“三岁小孩都知道,但八十老翁,未必能做到。”
c、王兴说:“我们犯了很多错误,交了很多学费,
才知道这个世界没有神话,只有一些很朴素的道理:
便宜的打败贵的;质量好的打败质量差的;认真的打败轻率的;
耐心的打败浮躁的;勤奋的打败懒惰的;有信誉的打败没信誉的。”
1/ 学弈,易学难精;学画,易学难精;学诗,易学难精;学书,易学难精。
世间许多事易学难精。学习最忌浅尝辄止、学而不精。学习成精,人自己才能"成精"
学习会让你成为“学”者,练习会让你成为“做”者,分享才会让你成為“享”者!
一切学问的出发点是行动,落脚点也是行动。离开行动,一切学问的灵魂就丢失了干净。所以,有计划的去尝试试验、实践、操作、执行,这是很重要的。在试验、实践、操作、执行的具体过程中,在身心上以及外界里会发生怎样的具体细微的变化,怎样根据具体的情况,把行动贯彻始终,达致成功。行动遇到挫折,要如何临事应对等等。这都是行的学问。行的学问一切学问之母。如果离开行之外还能谈论什么别的学问,那就是空中建立楼阁。
知行合一不仅仅是用自己所掌握知识来指导自身的言行,进而使得所知所行契合一致;知行合一更多的是用行动来反推自己积累的知识是否有道理,没有行动支撑的道理,那将只是一个道理罢了。
2/ 真正重要的东西永远是非常简单的,这其中不乏一些会让人觉得是常识的语句,但是有所耳闻目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去践行,知道却从不去实践是毫无意义的。
借用一句禅宗的话说,“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却行不得”说明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道理,虽为常识,践行不易。
就是我们耳熟能详却很难身体力行。有人曾说过:“坚持做人们认为理所应当的事,这件事本身就是很困难的”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老子2500年前就料到他的子孙后代会有今日的选择,竟会发出如此的感叹。
有诸多的学问家和思想在'知"与"行‘的问题上进行了行为上的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比如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他走遍了南方许多地方,大量的收集来自民间的药方,当然他要一一把这些草药验证临床实践然后编著在本草纲目里。知而不能行,只是知得浅。有了知识而不去实行,它的能量和效用,是肤浅的。懂了很多东西,没用出来,就是负担,就是障碍,就是浪费。
在心为德,施之为行。不行不行,不行动即是不行。要成为一个好的厨师,唯一的方法就是亲自做菜。
3/ 知行与行知互动中,知得以加深和修正,行有了更好的指导,所以知而不扩大行,多学者,行而不扩大知,多专家。理论来源于实践,需要去经历更多,实践更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成长。
将智慧框架的升级和践行结合,便是达到知行合一的最高目标!生活中的践行是对智慧框架的应用,践行中需要的和体现的能力(技能是能力的一种),正是每个人智慧框架的外化表现。
尤其重要的是践行是修正完善智慧框架的必经之路,这个世界复杂多变,人的智慧框架永远存在着限制,所以必须要使用所有的工具,收集各种新的可以证否的证据,同时在践行既有智慧框架的过程中学习、思考、回馈分析,修正完善自我的智慧框架。
知就是意义的形成和确立;行就是意义的发生和实践。知行合一是取得成就的关键,如果知行不合一,人们就会无所作为。
醍醐灌顶金玉良言,芸芸众生知易行难。迷人口说,智者心行,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熟知,未必真知。知之,尚逆,实不知也。不把信息当知识,不把收藏当学习,不把阅读当思考,不把存储当掌握。人这一生,说容易,听简单,做不易。

-END-

推荐阅读:

思维模型框架
🦁学思维模型,就用决策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