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个月在日本驻站,没时间多写。刚回到美国,打开微信公众号后台一看,现在还有人源源不断地在后台骂《为什么你作为中国人,要去美国当二等公民》这篇文。
Again,没有营养的骂战一律不回。倒是有些观点,在这里拿出来说一下。
我写的关于美国的文章,遇到一类的回复,大概就是“既然你已经搬到了美国,为什么还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发帖?Instagram和twitter不香吗?”“是不是因为你融入不进去美国的主流社会/互联网,所以才来简中互联网找存在感?”
以下是我的回复。
1️⃣社交媒体是全球化的,而不是受地理位置限制的
社交媒体平台是全球使用的,所在的位置并不会限制你在哪里或如何互动。即使有人移居到了美国,继续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活跃也是一种保持与国内朋友、家人和社区联系的方式。这并不是因为“没有融入主流”,而是为了维系重要的个人和文化联系。这一点,那种上来就开骂的粉蛆可能真的没法理解,因为他们根本没法access推脸书领英等等。
同时,许多人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是来满足生活中不同方面的需求的。像微信、微博、小红书这样的中国平台,可能是与中文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的最佳方式,而在美国,用LinkedIn搞职场、用Instagram分享生活、用Twitter看小h片、我用Grindr找炮友、这些都是服务于不同的社交或职业目的。使用这两者是为了同时享受两种文化带来的便利。
2️⃣保持文化和语言的联系
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发帖并不意味着一个人没有融入美国主流,而是反映了维系文化根源和传承的重要性。搬到一个不同的国家并不意味着要放弃自己的语言和文化。
实际上,双语和双文化是优势,它使人们能够同时与多个世界保持联系。我之前还一直觉得懂中文没啥好炫耀的,毕竟是我的母语,但是后来我才发现,这个出生技能虽然没有“白顺男”好用,但是也足够让我在职场上直接加血三倍了。(很多做亚太市场的职位都需要有中英双语和双文化的背景,并且懂中国的社交媒体。)
3️⃣不同的平台对应不同的受众
中国社交媒体可能拥有与美国平台不同的受众。如果你的粉丝、朋友或职业联系人在中国平台上,那么继续在这些平台上发帖是很自然的。我的这个号有这么多粉丝,难道我写这些发到只有1000个粉丝的instagram上面去吗?
使用中国社交媒体并不排斥美国平台或美国的主流文化。说白了,“既然你已经搬到了美国,为什么还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发帖?Instagram和twitter不香吗?”你怎么知道我玩Instagram和twitter玩得不香啊?事实上,活跃于简中和英文互联网,都可以扩大影响力,让一个人能够同时在多个社区中建立联系。我特么和我的onlyfans粉丝互动呢。社交媒体不是关于“归属于”某个国家的主流,而是关于如何与不同的网络互动。
4️⃣ “主流”的概念已经过时
虽然我也觉得美国的“主流”还是“白顺男”,但是我真的觉得是否属于“主流”这个概念在一个日益多元化的美国社会中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美国并不只有一个“主流”,而是存在许多交叉的文化、兴趣和群体。究竟什么是“主流”?在美国,所谓的“主流”是流动的,取决于社交群体、职业和兴趣。一个人可以同时是中国社交媒体的一部分,同时参与到美国主流文化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如此多元化的社会中,没有一个统一的“主流”标准。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公司最大的市场还是英国市场,所以我觉得我在公司里并不是“主流”。但是我们有个协会,所有做亚太市场的人都会聚在一起做项目等等。在这个协会里,我们公司在亚太市场上的预算是最多的,所以我要lead这个协会以及其他人参与,在这个状态下,我又觉得我是“主流”。所以,港真,这种“主流”的感觉来回流动,多来那么几次,你也就没那么在意了。
5️⃣双文化身份是一种力量,而非弱点
能够在中国和美国的社交媒体空间中自由穿梭,展现了拥有双文化身份的力量。这不仅意味着融入美国,还展示了适应能力,以及能够与全球社区互动的能力。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能够连接多个文化和平台是一种巨大的优势。我还有一个抖音账号,就是把TT上的半裸肌肉男搬运过去,现在已经积累了十多个粉丝群了呢嘻嘻,每个人给我打10块钱,我就月入小两万了呢。
同时在中国和美国的社交媒体上发帖,允许一个人利用两种网络的优势。我可以与中国受众分享在美国的经历,也可以将中国的视角带入美国的讨论中。这是一种独特而有价值的身份,能够促进跨文化的理解。举个例子就是,关于类似的文章的讨论,我已经有一个非常精准的理解了,所以在工作上,我就可以直观的和我老板反馈,中国互联网的讨论大概是什么样子,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如何出现污言秽语等等。
6️⃣在不同空间中的代表性
从美国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发帖,可以帮助将中国的视角带入全球对话。我的很多新移民朋友也都是利用他们的平台,在新的环境中代表他们的文化,反之亦然啊。这有助于在两种文化之间架起桥梁,向中国观众展示国外生活的真实面貌。你当然也可以每天都看cctv,但是也可以听我在这里讲一下美国的生活经验啊,对不对。请看大屏幕:惊!遭受了一次无法定义的歧视
在今天的互联世界中,许多人视自己为世界公民,我也很骄傲地认为自己是“世界公民”,能够在多个文化和语言领域中工作和生活。在中美两国同时参与对话,允许一个人保持信息的同步,是我理解的“世界公民”的优秀品质之一。
最后我想说的是,即使搬到美国,继续活跃于中国社交媒体,并不意味着被排除在美国主流之外。这反而强调了文化传承、全球连接以及利用两种网络进行个人和职业发展(以及赚钱,嘻嘻)的重要性。在多个平台上的活跃不是因为无法融入,而是反映了我们所生活的互联、多元化世界。
通过拥抱这种双文化身份,一个人可以参与到多个社交世界中,这是最独特也是最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