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乱炖 | 惊!遭受了一次无法定义的歧视

情感   2024-09-23 04:14   美国  

先说一下背景。

我的机构在全球都有办公室。我负责亚太市场,管理中日韩澳新的办公室。因为中国市场太重要了,所以虽然有中国办公室,这个职位还是需要一个会说中文的人。

在我之前,这个职位是会说中文的美国人、以及美籍华裔。我是这个职位的第一个中国人。

这几年下来,我的直观感受还是很不错的。虽然不是那种国际大机构,但是因为我的同事老板需要在全世界各地跑,所以基本上还算open-minded、见过世面,没有遇到过任何歧视方面的问题。

而且我们机构还有一个DEI小组,DEI是是Diversity(多元)、Equity(公平)、Inclusion(包容)“多元、平等和包容”,这是现在全球最流行的语境,是让不同背景的员工都能在职场上收到接纳和支持——虽然其原本的理念和相应举措也带着美国中心主义的色彩,这个话题以后开篇单独说——我还是这个组的组长。之前春节以及最近的中秋节,我还搞了介绍中国文化的讲座啥的。

这个是大背景。再来介绍一下小背景。

我的老板V是一位白女,工作能力非常强,但是我个人感觉有点情绪化。你表现好就非常喜欢你,你表现不好她就会露出厌烦的表情。前一段时间我工作非常不努力,有点懈怠了。她在工作上说过我几次,我也全盘接受了。但是我明显感觉到和我的V搞得有点僵。

之前开会前,她还会和我聊聊生活,之后就完全不聊,直接谈工作。在工作细节上她就会各种吹毛求疵,用的语气都非常强硬,毫无讨论的空间,基本句式都是“you should …. (你应该这么这么做)”“Did you xxxxx (你做了这件事吗?)”顺便说一下,之前开会的时候她的句式都是“Shall we …. (我们可以这么做吗?)”“I suggest/I would … (我建议/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这一段时间我感觉出她对我有明显的敌意,有一种“why you are still here?”(你为啥还不离职)的感觉。

上周三发生了一件事。

我们和一个第三方公司一起开会。第三方公司会定期提供我们全球市场的数据报告,以便我们做好规划。这个第三方公司的参会者K是我老板V的朋友,是个亚裔女性,具体身份不太明确,但是应该是美国人。

故事开始了。

与会者有五个人,但是负责印度的人不在。基本上是K女士在和老板V对谈,剩下的人做笔记。整个会议还是非常轻松的。

讲到市场排名,印度市场一跃成为我们最大的大市场。在此之前中国市场排名第一。讲到这里的时候,K女士说:

“I know, I know … I’m very surprised too…  it’s very difficult to travel to India, and it’s also very difficult to do business there. We just don’t know why …”

(我懂我懂……我也很惊讶……去印度旅游特别麻烦,和那边做生意也超级麻烦。我们现在也没搞清楚为啥……)

这个时候我老板突然说了一句话,她说:

“But no offense, Dee(我的英文名,指向我),I would rather go to India than China.”

(但是,不是冒犯你哦,Dee,我宁愿去印度也不愿意去中国。)

我当时是愣了一下的,然后全场的目光都到我这儿来了,然后就觉得是尴尬,但是因为速度很快,我就笑了一下“Oh haha”过去了。

之后就没有任何下文了。

这件事我之后再复盘的时候,发现了两点:

一、这个叙述的逻辑是没错的。

  1. 1. 的确,去印度旅行就是不方便,和印度人做生意的确有很多不便之处(没有诚信,品质不高等等)。


  2. 2. 这个事实和中国是一样的:美国人去中国旅行的确不方便(要办签证,现在直飞很少又贵),在中国做生意对他们来说的确不方便(没有诚信、品质不高、要和客户喝酒、打红包等等)


  3. 3. 这是她的直观感受。她用的句式是“I would rather …”我宁愿……


二、但是,在当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的直观感受是尴尬和被羞辱了。

有趣的是,我和一个亚裔的朋友叙述这件事的时候,他并没有觉得这是歧视。他对我说:“You should follow up with a why. Why you would rather go to India rather than China?”(你应该直接继续问她为什么,为什么她宁可去印度不去中国)。

但是我想了想,我觉得这个处理方式也站不住脚,因为我们在讨论市场和产品,这个话题和会议主题无关了。另外就是,这会直接把我也拉向“歧视印度”的套环里。

我的另外一个朋友提出了一个可能性,叫Microagression——轻度冒犯。什么意思呢,有些人的歧视是间接的、无意的。比如说新来的员工“看起来像个学生”,或者说“你的名字很难念”,“你为啥穿成这样”,这些都是轻度冒犯了别人,是隐性歧视。

但是我仔细查阅了一下隐性歧视和轻度冒犯的定义,似乎都是在“评论/评价别人”的范畴里。像这种基于事实然后表达“I would rather …我宁愿……”主观感受的句式又不太像。

这个朋友跟我说,你可以这样回复她:“我也不想去东南区的公司上班,因为那边犯罪率太高了。”因为这位老板来我们市的东南区,那边以犯罪率高而出名。但是我觉得还是有问题:一、明显和会议以及当下话题无关;二、如果我这样做了,就像在会议上挑衅她了。

其实,这件事的正确处理方法应该是:

一、当下表达不舒适的感受。

二、当下就和人力资源汇报这件事,等待处理。

当然我两点都没做到。第一是速度太快了,我都没反应过来;第二就是,在这个情况里还有我和老板的dynamic power imbalance(权力不对等),也就是说:她是我老板,我还是需要受她的指导并工作。

最后想说的一点,就是,如果有人跟你说话聊天,在说任何事情之前,ta如果用了“no offense(不是冒犯你啊……)”来开头的话,那么基本上就是要冒犯你了。

贱嘴和好东西
真实版解忧杂货铺 | 世界公民的秘密笔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