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东升西落暂落空,还需要几个关键条件

文摘   2024-08-06 19:42   浙江  

目录:东升西落苛刻的条件检验

  • 西落要有底线,不能自由落体——大概率成立

  • 全球制造业周期向好——不太乐观

  • 产能过剩和内需不足的矛盾。——仍未好转

  • 极致的内卷和难以盈利的企业。——好转中

  • 服务业供给不足,制造业供给过剩——在好转

  • 如果西落,是否可能倒推出08年类似的刺激?


正文

人很容易有主场偏见,比如更看好自己熟悉的事物,或者对必须高度绑定的对象被迫乐观。A股投资者在过去几年就容易犯下这样的错误。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反向的思考,在去年刚开始3000点保卫战就写过《跌破3000点,是检验各财经公众号的好时机》 ,在今年1月写过《人涨我跌一年后,A股更便宜了吗?对不起,还没》。在4月份反弹中也写过《喘口气,周期走到了有利于我们的节点》,但到了反弹尾声开始检讨,写了《中国的音乐可能再次戛然而止》 ,提醒仍然缺乏基本面支撑。

但经历了风云诡谲的一周后,A股的价值确实有所显现。尽管还远不到东升西落——周一上午短暂的红盘显示很多资金确实有过这样的想法,但反复两次走红后就掉头向下。然而A股确实在当前有几个全球罕见的特点:

  • 和全球风险资产脱钩,尤其和美元体系脱钩,甚至有极强的负相关性。这个特点带来分散配置的价值。

  • 连续3年以上下跌。估值回到历史低位。


这里面除了基本面和经济结构等因素,情绪和叙事必然也发挥了很大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既然下跌可能是情绪和叙事推动,那同样的因素也可能推动反弹。

不过没有反弹能独立于基本面存在。细究基本面,即使外围大跌,也不一定意味着A股能崛起。

如果真的期盼东升西落,得有几个前提条件。

西落要有底线,不能自由落体——大概率成立

我国内需动能不足,对外需的依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上篇所讲,美国和美元购买力成了疫情后全球需求的源头。在这个敏感时间点,内需尚未接力时,外需断崖下跌会对中国基本面造成剧烈冲击。

中国近期贸易顺差达到了破记录的990亿美元。虽然贸易顺差支撑了经济增长,但反面是自身内需不足、对外依赖以及被迫增持海外资产。

我相信西落还称不上自由落体。美国更多是此前严重低估了硬着陆风险,并对AI革命过于乐观,目前仍在合理调整。美股历来有长牛但短期剧烈出清下跌的特点,和其经济体系特征一致,在商言商,该破产就破产,出清了事。美联储08年以来的干预对这些规则有所打破,但更像上了一个流动性保险,而不是日本式的救助拖延,创造僵尸经济。

而美国经济的立足点——就业,确实在走弱,但更多在雇佣下降而非裁员上升中体现。高盛的判断有一定道理,目前尚未看到裁员增加-需求下降-进一步裁员的负面循环(下图:雇佣下降,但裁员持稳)。而且美联储有充足的弹药为经济托底。也许后面我会有专门的美国就业分析——不只是冰冷的数据,还有大量的一线故事参考。

美国的劳动参与率提升、基数扩大确实会对失业率有影响。疫情以来,大量老年人口提前退休。但通胀和远程工作便利化,让很多女性,包括宝妈重新加入工作队伍(下图:美国子女在6岁以下的妇女劳动参与率)。大量新移民也扩大了劳动队伍。劳动力紧缺有所缓和。对经济产出并非坏事。

(下图:不同年龄人群劳动参与率分化)美国的年轻人仍在体验生活或者广投简历,老年人在环游世界。而中年人加大了工作量,劳动参与率达到高点。美国就业市场也一样在经历零工化、一人多份工。这增加了就业的波动性。

至于就业数据的下修问题,很多人质疑数据造假,但如果深入回顾历史,从2023年以来就已经持续下修(下图)。确实有走弱,但尚未到衰退恶化。

关于就业统计和下修意味着什么,可以参考《Revision Whiplash: Why Coverage of Nonfarm Payroll Growth Is Messy, And How To Track Underlying Growth Better》:

我反而更担心美国股市下跌带来的财富效应冲击。美国近年消费的强劲很多来自于富人和婴儿潮老年人的支出,而这群人持有的股票价值远超于25-45岁工薪阶层。正如我国房地产回落对一线城市明显的负面冲击,股市下跌对美国人,包括养老基金的影响值得测算。金融本身也具有反身性。

另外就是潜在的风险。历史上,有次贷、欧洲主权债务、硅谷银行国债持仓乃至长期资本的俄罗斯赌注等风险事件,在爆发前大家未有清晰认知,但实际上已经在系统里盘根错节。随着资产价格波动放大,可能突然爆发。当前可以想到的有信贷资产、商业地产、对冲基金在银行体系里放的高杠杆等。因为隐蔽,所以危险。

十次危机九次杠杆。日元套息交易本质也是加杠杆。追寻这类风险最好的办法是找到杠杆源头,识别出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

好在目前美国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仍相对健康,只有美国政府在负债在快速上升。即使就业影响现金流,资产负债表仍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居民负债比GDP水平:

说句不中听的,真要担心一个就业持续增长、政府发钱、消费增长、企业盈利稳定的经济体衰退吗?一些经济体在这些指标弱势时都可以保持5%的增长,well, I mean...

总体而言,现在西落的幅度和基本面依然可控。这点对我们有利。

那些嚷着西落大落特落的人,非蠢既坏,对我国的制造业和外贸重要性没有半点共情。

全球制造业周期向好——不太乐观

中国4-5月份的复苏和预期提升和全球制造业周期向好有关。

疫情后全球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服务业强于制造业,和疫情期间过度采买消费品+疫情后人们追求体验有直接关系,是过去两年全球经济结构重要的趋势之一。但这不利于中国这个超级制造业大国。且中国自身的服务业供给是不足的。无论是境内旅游相对糟糕的体验(过于集中在少数假期,容易宰人;带来了旅游贸易逆差),和高端服务业被政策的压制(金融、教育培训、影视等)都有所体现。

4月份起制造业灵光一现,但在近期又开始失速。

读者可以从微观生活中印证下。6.18你囤货了吗?你有置换大件家电、手机或汽车的想法吗?为一次少年时期偶像的演唱会买黄牛票、发小红书,是否比买新手机更有吸引力?何况目前似乎没什么特别有新意的新手机。

(下图)全球PMI分解,中国的支撑在7月份消失,全球仅剩的支撑来自于亚太地区。

东升的难点仍在于国内经济的几个基本矛盾

产能过剩和内需不足的矛盾。——仍未好转

工业产出和零售增速剪刀差仍在扩大,一线城市的需求增速下降较快

过度依赖外贸,对全球的贸易顺差(也就是别人的逆差)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仍未好转

尤其是脱钩启动后,中国对外顺差很多转移到了中低收入国家(且排除了转口贸易)。这意味着,这批国家的就业受到冲击、在全球分工中更处于净消费状态,外汇压力巨大,发展难度提升。这会引起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反弹。所以我们看到今年以来,除了欧洲和美国的关税外,连泰国、印尼都对中国加征了关税。

一定要破除这个想法——我们提供了物美价廉的产品就能赢得其他国家的欢心。任何国家,工商业群体都是重要的力量,就业都是重要的考虑。

你让别人好好坐下,安心享受自己辛勤工作生产的产品。但别人会问,我今天享受了,明天呢?明天我拿什么换,你会拿走我的什么东西?

(下图)中国出口增速远超其他亚洲国家(相关研报可从文章末尾的hillwood research订阅,或知识星球中获取解读)

(下图)和中国贸易逆差占GDP比重超过3%的国家中,低收入国家的数量在高速增长(图中的LIC)。自从发达国家降低了依赖后,中国更多转向新兴市场出口。

根据亚洲发展银行的测算,转出口占比提升有限。虽然汽车等产品的转出口引人注目,但被其他转出口的下降抵消(下图)。所以这些国家的逆差大部分无法被转出口消化。

极致的内卷和难以盈利的企业。——好转中

这导致我们的企业盈利起不来,资本市场估值低迷,对全球资金吸引力不足,甚至对自己的资金吸引力也不足。

这会导致几个连锁反应:

  • 股权价值有限,缺乏对顶尖人才的激励,也影响创业投资,从而影响科技创新。

  • 资本外流压力大,使得即使在如此巨大贸易顺差的情况下,人民币仍有贬值压力。


中国出口和企业盈利也形成了剪刀差:

这和我国对出口的依赖是一体两面——贸易顺差来自于超额储蓄,企业当期生产成果无法被本国消费者消化,不得不(或者说主动,因为是更优质的客户)卖给海外,换回外汇并持有海外资产。

一国的超额储蓄于是以海外资产的方式存在,导致国民财富对外金融波动和实体需求的双依赖。

一国的超额储蓄可以在投资和顺差之间体现,后者转化为外部投资,但大部分会以流动性更高的金融资产形式存在。顺差的产生原因之一,也可以归结为:内部投资的回报率太低,宁可持有海外高流动性资产。

本质上,这体现出,无论是企业在生产时还是居民在选择持有的资产时,都对内部需求缺乏信心。

但中长期看,企业内卷必然会有所改善,因为撑不住:

  • 地方政府补贴补不动了,财政困难。

  • 资本市场不再给予扩产、跨界、内卷高估值(2021新能源的动物精神),反而惩罚内卷。市场喜欢分红。

  • 中央意识到过剩,开始协调产能、遏制地方优惠政策。

  • 年轻一代不想卷。

  • 头部企业带头稳价格。


届时龙头企业的盈利性和地位会显著上升。这点从比亚迪身上已经有所体现。

我们在今后3年或许将见证这样的大变化,迎来A股个股alpha的回升。这可能是东升的核心驱动力。

服务业供给不足,制造业供给过剩——在好转

我国的服务业一向供给不足,也缺乏投入升级。服务业占比提升是所有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和很多我国决策的传统理念不符,他们认为:

  • 只有实物是可靠的

  • 服务业只能当期消耗,无法储存、形成产能。(其实是通过人力资本的方式储存,但对人价值的轻视和无法核算长期存在)

  • 服务业无法国际流通,无法换回外汇,价值没有客观参照物,不像商品有国际价格。可以通过交易的方式做出泡沫。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可贸易品确实经常成为服务品的锚,服务业甚至可以左脚踩右脚通过涨价提升GDP。其实这是有极限的,但必须有一个良好定价的市场。值得单独开一篇讲述。


近期中央发文的提升高价值服务业,以及对培训行业等的重新审视,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只要市场化、不束缚,生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迅猛龙:?)。

如果西落,是否可能倒推出08年类似的刺激?

有可能,但要看刺激方式和手段。也许我们会喜欢再一次扮演全球救世主的剧本,替代美国成为全球的需求来源。

但毕竟已经过去了16年,我国的经济状态、增长潜力和消化能力已不比当年。

全文完



有兴趣欢迎来我自己的星球坐坐,聊出海和全球宏观配置,跳开单一国别的角度看看世界...以及之前消失的文章。


另外推荐一个我的信息获取渠道,我自己也是深度用户,某Research。他有两个不错的产品,一个精选海外资讯(BB\WSJ\Barron等)同时带翻译,另一个比较猛,头部投行的研报每天10篇原文,足够深度和独家,懂的人知道价值。和国际视野接轨比较紧密。小哥也是业内人士,资料来源不外传哈。




嬉笑创客
谈创业事,谈经济,谈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