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文摘   2024-08-03 09:26   广东  

为给新书《细读金庸》制作签名、钤印版,我请一位篆刻家朋友刻了一枚闲章,印文是“把吴钩看了”,出自辛弃疾词《水龙吟》,用作印文,有一语双关之意:其一,借用稼轩先生“醉里挑灯看剑”的豪气。其二,希望更多读者“把吴钩的书看了”。

前些天,我到济南参加书博会,马上又想起了辛弃疾,因为稼轩先生正是济南人。之后又到北京,与仇春霞老师一块在中信书店做讲座,我们对谈的题目是“宋代的社会流动性与侠客世界的形成”。如果我们要在宋朝人物中找出一位侠客,你会想到谁呢?仇老师想到的是陈常季,我想到的便是辛弃疾。

为什么说辛弃疾是一位侠客呢?让我从他的那首“醉里挑灯看剑”词说起。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这首豪迈的《破阵子》,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所写,写毕寄给他的朋友陈亮(陈同甫)。词中那位“醉里挑灯看剑”的剑客,不是别人,正是辛弃疾自己。

在唐宋文人骚客中,有剑侠气的诗人并不多见,唐朝的李白是一位,写过一首《侠客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相传李白本人也做过游侠,喜欢剑术。但是,如果假设李白遇到辛弃疾,俩人比试武术,估计太白诗仙会被辛弃疾秒成渣。

因为李白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只是在诗中吹牛皮而已,而辛弃疾却是真的做到了“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他词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可不是书生的纸上谈兵,而是一名剑客在抚剑感慨刀光剑影的往事。

辛弃疾出生在济南府,他少年时,济南已沦入金国之手,他的祖父也在金朝为官。但辛弃疾要效忠的国家是大宋,不是大金。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攻宋,后方中原故土的宋朝遗民趁机发动起义。少年辛弃疾也拉了一支二千余人的队伍,加入耿京领导的山东义军。与辛弃疾一块加入耿京义军的还有一名叫做义端的僧人,是辛弃疾的朋友。但这个义端突然叛变,“窃印以逃”,这事拖累了辛弃疾,耿京“大怒,欲杀弃疾”。辛弃疾淡定地说:“给我三天时间。”他料定义端必投奔金帅,“急追获之”,很快便追上了义端。

义端一见辛弃疾,便求饶:“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说辛弃疾乃是青兕(犀牛)下凡,武功高强,请念在昔日交情的份上,不要杀了他。但辛弃疾可不留情面,“斩其首归报”,一剑砍下义端的脑袋,提回来见耿京,由此受到耿京的器重。

次年,即绍兴三十二年,辛弃疾受耿京委派,潜回南方的宋朝,拜见宋高宗,“奉表归宋”。高宗大喜,授予小辛“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之职,又封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让小辛带委任状潜回金国,召耿京归宋。但辛弃疾回到山东时,却得悉一个晴天霹雳一般的消息:耿京已被叛将张安国杀害!张安国带着耿京人头投奔金营去了!

这这这,如何是好?辛弃疾对众将说:“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竟率领五十名勇士,直闯敌营。其时张安国正在金营“与金将酣饮”,辛弃疾突然闯入,于混战中生擒张安国,“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然后,辛弃疾押着张安国,一路闯关南下,抵达南宋杭州,“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真可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其时,小辛方二十三岁。

南宋人洪迈写了一篇《稼轩记》,形容辛弃疾的神勇:“齐虏巧负国,(辛弃疾)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狡兔。束马衔枚,间关西走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之勇,也不外如此吧。

当然,在宋朝,像辛弃疾这样快意恩仇的侠客是比较少见的,更多的是《水浒传》所描述的那种江湖人物,如“打虎将”李忠这类人物,没有多少传奇色彩,武艺平平,名为“打虎将”,实则连老虎都未必摸过,只是走江湖摆摊子,使枪棒卖膏药而已。

何谓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吗?未必。我们还是回到宋人的表述,看看他们笔下的“江湖”究竟是指什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提到江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里的“江湖”是指与“庙堂”相对的地方,含有“民间”之意。苏轼致友人书信也说到江湖:“某江湖之人,久留辇下,如在樊笼,岂复有佳思也。” 这里的“江湖”是指与“辇下”相对的地方,亦含有“民间”之意。南宋诗人胡仲弓诗曰:“世间多少真豪杰,飘落江湖人不知。” 诗中的“江湖”同样指民间。

值得注意的是,宋时,江湖所指称的民间社会出现了明显的俗世市井气息,南宋的江湖诗派,便是一个散发着俗世市井气息的诗人群体:1)这一诗派的诗人,多为浪迹江湖的落魄文人,他们写诗的目的也很市侩,即用于干谒,以期获得贵人的打赏;2)将江湖诗人联结起来的中心人物,不是哪位文学家与政治家,而是一位叫陈起的杭州书商。江湖诗派的江湖味,既体现在民间性,又体现在市井性。南宋末周密《癸辛杂识》提到的江湖,显然就是民间市井社会了:“故都向有吴生者,专以偏僻之术为业,江湖推为巨擘。居朝天门,开大茶肆,无赖少年竞登其门。”所谓“偏僻之术”,指房中术。在杭州都城朝天门开大茶肆的吴生,因为深谙房中术,在江湖中颇受推崇。

可以看出,宋人说的“江湖”通常都指民间社会,这一民间社会的意象有逐渐俗化的趋势,到南宋末时,“江湖”便被用来指称民间市井了。

那么何谓江湖,何谓江湖人,我觉得只要展开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我们便可以真切地看到宋朝人的江湖了,它由舟楫往来的河道、热闹的码头、行人如织的街巷、杂乱无章的桥市、喧哗的酒楼、茶坊、食肆、邸店、货栈、商铺、解库、金银匹帛铺、医馆、寺院等物理空间,以及生活于其中的进城农人、船工、纤夫、水手、脚夫、搬运工、说书人、江湖艺人、算命先生、游方僧人、郎中、游客、小贩、铺商、骆驼商队、货主、城市闲人、歌伎、贵妇人、弓手、轿夫、马夫、车夫、叫化子、刀镊工、修车工、酒客、赶考书生、店小二、掌柜等江湖人物组成。就如“江湖”的字面所示,这个江湖是流动不居的,今天有人乘坐汴河船从远方而来,明天又有人策马而去,时而有人进入,时而有人离开,就如汴河中的流水,一刻也不曾停息。

真实的江湖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在真实的历史条件下,“侠客”们是怎么生活的?怎么穿衣打扮,怎么吃喝玩乐,怎么赚钱花钱……了欲获得这些奇奇怪怪的知识,一定要看我的新书《细读金庸:一部严肃的古代社会史》,本书还有少量签名钤印版,请点下面:

我们都爱宋朝
讲述跟你想象不一样的宋朝历史。吴钩主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