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明清的艺人,谁更敢讽刺时政?

文摘   2024-10-26 20:56   广东  

古时,艺人通过表演娱乐节目来讽刺时政,叫做“优谏”。优,即优伶;,即谏讽

戏曲史研究大家任中敏先生曾将散见于文献史料的历代(自先秦至近代五四运动前)伶人语录(含谏语、谀语、常语三类)辑录成册,名《优语集》。我将《优语集》收录的宋代伶人谏语整理了一下,又补充数条任中敏先生遗漏的语录,然后便发现,宋朝的优谏之多,可谓为历朝之冠。

宋朝优伶调侃或嘲讽的对象,既有胥吏、太守、提举官、转运使等中下层官吏,又有都水监长官、三司、殿帅、御史、宰相等高官;既有太学生、词臣、科举考官、理学家、退休名臣等权力较小的士大夫,又有宦官、女宠等皇帝身边幸臣,甚至有皇子、皇帝本人。

宋朝杂剧优伶真可谓“艺胆包天”。

任中敏《优语集》辑录的历朝优伶谏语,统计如下:

唐朝之前,因史料严重佚失,能搜集到的优语寥寥可数,可忽略不计;唐朝优语收录了44条,其中属于谏语的有16条,占比约36%;五代优语31条,其中谏语只有11条,占比约35%;两宋优语86条(含增补),其中谏语为63条,约占73%;元朝优语总共才3条,属于谏语的有2条(其中一条还应该归入宋代);明代优语30条,其中谏语13条(中有数条优伶奉官长之命而讽谏之例,不计在内),约占43%;清代的优语数量最多,共有112条,但谏语仅有23条,仅占21%。

不管就谏语所占比例,还是就优谏总数而言,宋朝伶人都可以将其他王朝甩出几条街。把唐、五代、元、明、清五个历史时期的优谏数目加起来,才跟赵宋一朝的优谏数目相当。可以说,“蒙诵工谏”与“优言无尤”的古老传统,发展至宋朝,终成滑稽戏之大观;宋后,优谏之艺脉尽管不绝如缕,但已迅速没落。

这应该跟优伶讽政环境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元朝戏剧大盛,且当时一些文人也认为,百戏“皆不如俳优侏儒之戏(滑稽戏)”,因为滑稽戏“有关于讽谏,而非徒为一时耳目之玩也” ,但讽刺的是,我们能找到的元代伶人讽谏事例,只有一例,而且是一名晚明文人记录的:

元内廷曾演《吕蒙正》杂剧,优伶饰长者到市场买瓜,卖瓜者说:“一两银子。”长者问:“怎么比往日市价贵了十倍?”卖瓜者说:“税钱重,十里一税,宁能不如此!”此时,吕蒙正也来买瓜,卖瓜者语如前。吕蒙正说:“吾穷人,买不起。”指着旁边的南瓜说:“我买黄的罢。”卖者怒道:“黄的也要钱。”“黄的”谐音“皇帝”,看戏的元朝皇帝发觉伶人原来意在“规己”,大怒,“落其两齿”, 打掉伶人两枚牙齿。

那名晚明文人记录此事时,说“元大内杂剧,许讥诮为谑”,可谓是自作多情,自欺欺人。按元代立法,“诸乱制词曲为讥议者,流”;“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 。伶人借演戏讥议时事,是刑法明文禁止的。

朱元璋立国,法禁更严厉,所以从洪武朝至成化朝这100年间,并无一例优谏。任中敏先生认为,此“应非无故,疑与政情动宕、刑戮无常有关” 。成化朝以降,才偶有优伶嘲讽时务。

清代的整个“康雍乾盛世”,同样找不到一例优谏(伶人献媚的谀语倒可以找到数条)。何以致此?我们看一个事例就明白了:雍正年间,清世宗日理万机,罕御声色,一日“偶观杂剧”。演的是院本戏《郑儋打子》,伶人演得很卖力,“曲伎俱佳”,雍正帝看后很高兴,赏赐酒食。席间,有一名伶人偶然问起:“今常州守为谁者?”因戏中“郑儋乃常州刺史”,伶人也是一时好奇。雍正帝立即勃然大怒,翻脸不认人:“汝优伶贱辈,何可擅问官守?其风实不可长!”命人将那个倒霉的优伶拖下去,“立毙杖下”。记载这件事的清朝文人歌颂说,我皇“严明也若此”。直至道光朝之后,才逐渐出现了一些优谏之语。

即便同是优谏,宋朝杂剧与明清戏剧又有很大不同:

从时间分布的角度来看,宋代从太祖朝至度宗朝,基本上各个时段均有讽谏时政的滑稽戏上演,而明清时期的优伶谏语则多集中于某个时段、某个优伶,如明朝的优谏多发生在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其中内廷优伶阿丑一人贡献了4条,约占明代优谏数目的1/3;清代的优谏多出现在同治、光绪、宣统三朝,京剧伶人刘赶三一人贡献了9条,超过清代优谏总数的1/3。这大概说明,明清之时,即便有优伶讽政之举,亦已非普遍现象,而仅仅是言论控制松动时期少数伶人的个人行为。

从表演形式的角度来看,宋代杂剧优伶热衷于以时务入戏,敷演成讽刺性的“艳段”,这一演艺形式随着中国戏剧艺术的成熟,在元明清时期便没落了。尽管明朝中叶尚有滑稽剧,“与宋滑稽剧无异” ;清代京师梨园亦有丑角戏:“有所谓‘抓哏’者,无论何人何事,均可随时扯入,以助诙谐” ,与宋时滑稽戏亦相近,但这些,都已经不是彼时戏剧的主流。

不管是元杂剧、明传奇,还是清代的京剧及地方戏,都有了固定的剧本,且剧情背景多设定为前朝往事,不再以时务入戏,讽谏亦不复是戏剧的重点,优伶即使有意讽谏,也只能看剧本中有没可供指桑骂槐的台词。

举个例子说,一名宋朝的优伶如果想拿某官开涮,他完全可以临时构思一出滑稽戏,嘻笑怒骂之;而清代的一名伶人如果想骂某官,则要看听戏的人点了哪本戏。同治年间,京师都察院团拜,点名要京剧名伶程长庚演戏,程不愿意,被“锁于台柱下以辱之”。后,程得知都察院所点剧目是《打鼓骂曹》,却欣然登台。原来,《打鼓骂曹》里有一段台词,正好供程长庚拿来指鸡骂狗:“有忠良,你们不能保护;有权奸,你们不能弹劾。你们一班奸党,尚在此饮酒作乐,好不愧也!” 要是都察院点了别的戏文,程长庚便无从发挥了。

我觉得,像程长庚这样的有大脾气的艺人,会更喜欢宋朝式的滑稽戏。

本文节选自吴钩《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欢迎惠顾。

我们都爱宋朝
讲述跟你想象不一样的宋朝历史。吴钩主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