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先生诞生一百周年,今天(10月30日)则是他老人家仙去纪念日。我与金庸其人虽无渊源,却是资深武侠小说读者,与金庸武侠小说还是有些发言权的。
我从小就熟读金庸小说。我的家乡小镇,虽说是一个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文化古城,但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文化遗存,在我的少年时代,小镇几乎没有一间像样的书店,对于那些不知为何居然养成了读书癖好的孩子(比如我)来说,如何找到一本书读,真的有点饥不择食。
幸好小镇有一间租书的小店,里面的书永远只有两种:从港台来的言情小说与武侠小说。男孩子对言情小说不感冒,所以都租武侠小说看。我那时候只要身上有点零花钱,都要到那个租书店租武侠小说。由于租书店是按日计算租金的,你看得飞快,就能用更少的钱读到更多的小说,所以从小就训练出一目十行的阅读速度,一套四五册的武侠小说,一天一夜就能看完。
在我的少年时代,读得最多的书就是武侠小说了。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古龙的陆小凤系列、楚留香系列、小李飞刀系列,基本上都读过一遍以上。此外,梁羽生、卧龙生、陈青云、诸葛青云、上官鼎、柳残阳、云中岳、温瑞安等人的作品(能一口气说出这么多武侠作家名字的,显然是武侠小说的忠诚拥趸),也都读过一些。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金庸与古龙的小说。直至今天,有空或者无聊的时候,我还会翻翻这两位武侠大家的小说,当消遣。
少不更事的年龄,武侠小说读多了,便梦想着自己也能练成绝世武功,成为一名行走江湖、行侠仗义的侠客,就如周星驰电影《功夫》里的男主角,以为世间真有厉害的武功秘籍。我也曾偷偷练习“二指禅”,用两只手指天天戳墙壁、床板,戳了几个月,手指头都戳出了老茧,“二指禅”还是未能修练成功。
我也曾经是文学少年,“二指禅”既然练不成,便偷偷模仿金庸的笔调写武侠小说,写了一章,拿给我的童年好友看(我们经常合租武侠小说,这样可以节省租金),结果给泼了一盆冷水:“你这小说一点也不吸引人。”虽然心里不服气,但已经没有动力再写下去,将草稿锁在抽屉里。后来抽屉的钥匙丢了,那份草稿已经二三十年没有取出来过。
金庸武侠小说给了我一个江湖梦。
很多年以前,江湖一直是活在我心底的一个美丽玄想。武侠小说家们编织了一个让我心仪的江湖。江湖中的汉子一诺千金、快意恩仇;江湖中的女子纤弱多情、令人柔肠寸断。江湖里刀光剑影、荡气回肠,剑客们率性任侠,除暴安良。江湖的入口在渡边,踌躇满志的少年告别女人忧伤的目光,仗剑远行。江湖的出口在黄沙古道,一匹瘦马驮着满面倦容的刀客归来,竹笠低垂,日影西斜。
许多年之后,我的江湖已醒,开始写一本想打破武侠小说家的浪漫想象、还原更真实的江湖世界的小书。这本书便是我今年出版的新著《细读金庸——一部严肃的古代社会史》。写这本从金庸武侠小说派生出来的闲书,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了却少年的武侠情结。
两个多月前(8月18日),盛夏时节,我带着这本新书,应邀做客杭州的客纯真年代书吧,与南宋文化学者李飞一起聊金庸江湖与宋代社会。书店主人将对话的内容整理成文字,我摘编了一小部分,以纪念金庸先生。
李飞:小时候看金庸武侠小说,迷到偷偷练功,我最喜欢练降龙十八掌,我们有个女同学就留很长的指甲,练九阴白骨爪。
吴钩:你是偷偷画《书剑恩仇录》绣像,我是看《书剑恩仇录》上册,同学借了我看了,就没有借给我下册了,后来看多了,我尝试去续写,只不过写了第一章之后,给我一个很好朋友看,他给我泼了一盆冷水,说太差了,吸引不了人,我就把稿纸锁在老家抽屉里面,后来钥匙丢了,所以那本书稿起码三十年时间没打开过了。小时候看武侠小说后,也有跟李飞兄类似的经历。我小时候练过二指禅,怎么练,小学有个老师也在练,教我们他天天戳墙壁,木板,敲床板半个月,手指会长一层厚厚长老茧,戳到最后我们会尝试一下磅秤称重,试一下自己练了大半年的二指禅戳一下可以戳到多少斤,一般我能戳到几十斤。我这种做法在当地小朋友里面不是最变态的,有小朋友练铁砂掌,海边挖沙回来,在铁锅里面烧热,然后用手击打。很搞笑。
李飞:你喜不喜欢《鹿鼎记》中的韦小宝?
吴钩:我喜欢《鹿鼎记》这本书,幽默,当成一个闲暇时解闷的闲书看,乐呵呵的。同时《鹿鼎记》这本书对清代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的一个解读。也有深刻含义,让人思考,但韦小宝这个人我不喜欢。虽然他很讲义气,但他有点猥琐,而且武侠世界里面,我已经接受了侠客肯定要武功高强的,韦小宝不会武功,一个最厉害的武功是逃跑,一个是拍马屁。韦小宝最厉害的武器是他怀里的一大叠银票。
李飞:我知道吴钩兄喜欢令狐冲,我年轻时最初喜欢郭靖,觉得郭靖跟我挺像的。郭靖跟阿甘也挺像的,一根筋,我能写能画,但经常被家里人说,不是一个生活的人。我看了史料,郭靖在宋朝的时候是否确有其人?
吴钩:在南宋,确实有那么一个人,类似那个义士,名字叫郭靖,我猜是个巧合,未必金庸看到记载就把主人公叫做郭靖,未必是有意的。
李飞:吴钩兄沉淀下来,书写得很厚重的,一本书都是三十多万字的。相信大部分时间都在书房码字。
吴钩:写的书可以当砖头用,叠起来也可以当枕头用。我写东西没有一个按部就班的规划,基本上都比较随性,空的时候多写一点,虽然有个书房,基本上被小孩占用了,写东西基本上在客厅里面写,类似那种不会受环境影响很明显的状态。年轻的时候状态会更好,在机场、火车上,都可以沉下心来读或者写,现在分心或分身更厉害一点,特别我读书的时候特别专注,刚参加工作坐公交车一小时半小时,一路都可以站着坐着看一本书,现在基本上做不到了。
李飞:你写到武侠世界里面的日常卫生,有一点我比较好奇,杨过如何剪指甲?
吴钩:这不是我想出来的问题,十多年前网络贴吧还流行的时候,经常讨论金庸武侠里奇奇怪怪的问题,比如,杨过被砍掉一只手臂,独身十六年,怎么剪指甲?如果从技术角度讨论,问题不大,可以用牙齿咬咬,石头磨一磨,但我解答角度从古代社会史考证,古人怎么解决卫生问题,其实古代有专门剪指甲的工具的,小剪刀。不少地方古墓都出土了古代的剪刀,有大小分类,一类比较大,剪柴,剪布,一种U形剪,小小的专门用来剪指甲。当时我在济南也谈到了一个问题,一个主持人出了问题,用右手剪左手没问题,左手剪右手,很不方便的。问题来了,杨过一只手,怎么剪,磨一磨也可以,或者到市井里面,一文两文钱就可以找一个专门服务的给人剪指甲的,也不奇怪。杨过剪指甲不是太大的难题,说不定还可以美甲。
李飞:你书中还写到,梅超风指甲那么长,怎么如厕?
吴钩:这也是当年贴吧三大最热问题,其实电视剧是说梅超风只有发功的时候,指甲才那么长,不发功,指甲也没那么长。如果从社会生活史方面考证,谈论古代人上完厕所后,到底用什么清洁的?网上有些人说用木头,竹片,的确宋代之前用竹片的,叫厕筹,但是渐渐宋朝以来,出现了类似专用的卫生纸,清洁用品,一些人在网上说宋朝用草纸卫生纸做一个用品?据考证宋代人就出现了,到了清代卫生纸使用范围更加普遍了,从个人生活史社会生活史谈一谈中国古人到底上洗手间之后怎么办的问题,并不是谈梅超风。
李飞:我看古代大侠匡扶正义谈情说爱好酒好肉,那么江湖人士怎么挣钱?所有大侠一人一匹马好逍遥快乐。钱从哪来?
吴钩:特别是一大帮子江湖门派,钱从哪里来?怎么赚钱理财养活这些人?昨天在临平图书馆有位听众提这个问题,我反问大家大侠还有各门派到底怎么来钱的?有个小朋友说拦路抢劫。其实中国古人怎么赚钱的渠道,大家想象太狭窄了,其实江湖人物门派赚钱门路应该比很多人想象中多元丰富得多。
以少林寺为例,是一个财力雄厚的财团组织,古代少林寺最多的钱并不是个人香客捐献的香油钱,最大头几个来源,一个朝廷划拨的千亩良田,地产租佃出去,租金收益很雄厚。中国的寺庙,不单单指少林寺,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放贷机构,是金融家,南北朝的寺庙是放贷的先行者,最古老的金融家。
还有寺庙里面很多店铺可以租出去,宋朝很有名的寺庙并不是在深山老林,而是在闹市里面,比如北宋的皇家寺庙大相国寺,不仅仅是一座寺庙,还是一个最大型的商贸市场,定期举行大型商贸活动,几万人同时在里面做生意,赵明诚和李清照经常去淘古董的,里面各种类型的商品在交流,古董、动物、宠物、花草、书籍、金石古董,还有饭店,其实一家饭店是大相国寺僧人慧明开的饭店,拿手好菜是烤猪肉。我们会很惊诧,但宋朝时和尚经营的饭店能烧菜,不奇怪,他可能自己不一定吃,但当时很多僧人都参与到商业上来的,对历史上存在的寺庙来说,经济来源是多元的。
李飞:很有意思,借金庸小说的名义,写一部严肃的社会史宋代,很多问题,大家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还是值得读的。
读者现场提问:金庸的书里面,哪些和宋代相连?
吴钩:我们现在认为金庸小说以明代做背景很多,其实这个是错觉,金庸小说里面,严格来说以明代为背景的,一部都没有,《碧血剑》是明末,明朝已经快灭亡了,提到闯王的事情。不那么严格只有《碧血剑》,《笑傲江湖》是一部没有明确背景年代考证的,没有明确说出明朝,金庸自己说这部《笑傲江湖》发生在中国哪个朝代都有可能,有意架空的。所以金庸小说以哪个朝代为历史背景最多?一个是清代,一个宋代。以清代为历史背景的金庸小说有四部,《雪山飞狐》《飞狐外传》《书剑恩仇录》《鹿鼎记》,也有说还有一部《白马啸西风》,但这部小说没有明确说哪个朝代,只是网友考证了一下认为是清代。
以宋代为背景也是四部《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倚天屠龙记》大家可能会认为写的不是元末明初吗?但如果你从原著开始看,第一章就写的是南宋后期,张三丰小的时候叫张君宝,那是南宋后期。按金庸自己说法《倚天屠龙记》是射雕三部曲之一,是宋朝开始写起的。以宋代为背景的四部特别厚,不是拿来当砖头,拿来当枕头都厚。金庸小说跟宋代的渊源还是比较深的。
欲了解更真实的武侠世界与江湖社会,请见我的《细读金庸》一书——
欲了解宋代的文明成就,可阅读我的“吴钩说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