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收藏转发分享,给小编一丢丢动力!
☀ 每天推送最新医药考试信息,同步练习,考试资讯,名校名师课程,考试题库app,重要医学资讯等诸多优质内容,是最全面、最专业的医药考试微信平台
每日晨读,每天积累一点,积少成多,大家加油!
1.正常成年人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60%,按其分布部位的不同分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和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20%)两大部分。虽然被细胞膜分隔,二者成分存在差异,但它们又相互沟通。细胞外液中约3/4为组织液,约1/4为血浆,脑脊液和淋巴等占比极少。
2.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负反馈:其意义在维持稳态,比如:体温、血糖、血压的调节等。
正反馈:较少见,比如:排尿反射、凝血过程。
5.物质的跨膜转运
单纯扩散:不耗能、无载体,顺浓度差扩散,如O2、CO2、尿素、甘油、水。
易化扩散:膜蛋白介导,不耗能,顺浓度梯度、被动转运。
经通道易化扩散:转运快、离子选择性、门控特性,如Na+、K+、Cl-、Ca2+。
经载体易化扩散:转运慢、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特性,如葡萄糖、氨基酸。
主动转运:膜蛋白介导、耗能、逆梯度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如钠-钾泵。
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TP,如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和肾小管的吸收。
膜泡运输:主动过程、耗能、囊泡形成、出胞和入胞。
6.细胞膜两侧外正内负的电位差,Na+泵形成细胞内高K+、细胞外高Na+,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最高。
7.动作电位:有效刺激后产生的膜电位波动,四部分(升支、锋电位、降支、后电位)组成,Na+迅速大量内流形成动作电位上升支,K+向膜外扩散形成动作电位下降支。
8.动作电位特点:全或无、不衰减传播、脉冲式发放。
9.局部电位特点:等级性电位;衰减性传导;电位可融合。
10.动作电位在有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沿郎飞结处跳跃式传导,髓鞘可提高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
11.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双向性、绝缘性、安全性、不衰减性、相对不疲劳性、结构功能完整性。
12.当神经冲动沿轴突传导到运动神经末梢时,在去极化的作用下,使末梢膜上的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细胞间液中的Ca2+进入轴突末梢内,促使囊泡向轴突末梢膜内侧面靠近,并通过出胞作用将囊泡中的乙酰胆碱以量子式释放的方式释放至接头间隙。乙酰胆碱经扩散到达终板膜,与终板膜上的N2型胆碱受体(化学/配体门控通道)结合,由此导致这一阳离子通道开放,终板膜对Na+、K+的通透性增大,出现Na+内流和K+外流,但因综合电化学驱动力的差异,以Na+内流为主。激活Na+通道,引发1次动作电位、诱发1次收缩;终板膜外侧的胆碱酯酶迅速分解Ach。
13.Na+内流的越多,动作电位的峰值越高。
14.K+外流的越多,静息电位的负值越大。
15.极化:静息状态下,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
16.超极化: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增大的方向变化。(-70mV→-120mV)
17.去极化或除极化: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缩小的方向变化。(-70mV→-10 mV)
18.细胞兴奋后心奋性的变化
分期 | 兴奋性 | 阈值 |
绝对不应期 | 0 | 无穷大 |
相对不应期 | 恢复 | 刺激强度>阈强度 |
超常期 | 轻度高于正常 | 刺激强度<阈强度 |
低常期 | 轻度低于正常 | 刺激强度>阈强度 |
19.正常成年人的血量相当于体重的7%~8%,或70~80ml/kg体重
20.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主要反应红细胞的量。
21.决定血浆pH值最主要的缓冲对是:NaHCO3/H2CO3。
22.
血浆晶体渗透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 | |
形成 | 无机盐、葡萄糖等晶体物质(主要为NaCl) |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主要为白蛋白) |
压力 | 大:300mOsm/(kg·H2O) | 小:1.3mOsm/(kg·H2O) |
意义 | 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 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浆容量 |
23.红细胞生理特性: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
24.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比较
内源性凝血 | 外源性凝血 | |
启动方式 | Ⅻ | Ⅲ |
参与的凝血因子不同 | 多 | 少 |
全部来自血液 | 组织因子参与 | |
速度 | 慢 | 快 |
25.交叉配血
交叉配血主侧 | 供血者的红细胞和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实验 |
交叉配血次侧 | 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配合实验 |
26.抗利尿激素是“保水激素”,作用靶点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当机体“缺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
27.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助理不涉及)
28.射血分数比搏出量能更敏感的反映心功能。
29.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5L/min;是评价心功能最基本的指标。
30.最大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最大血量。可反映心力储备能力。
31.
心指数优势——可用于比较不同身材个体的心功能。
32.左室后负荷为——主动脉压;右室后负荷为——肺动脉压。
33.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降低心脏前负荷;动脉扩张,动脉血压下降——降低心脏后负荷。
34.自律性最高的是:窦房结。
35.心室肌的收缩和舒张是泵血的——原动力。
36.血压——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37.影响中心静脉压的因素:心射血能力——心射血能力↓→中心V压↑
静脉回心血量——静脉回心血量↑→中心V压↑
38.测定中心V压的意义:
①判断心功能;
②指导补液:动脉压低+中心静脉压高——心衰——治疗:强心;
动脉压低+中心静脉压低——循环血量减小——治疗:补液。
39.肝功能障碍导致水肿及胸腹水的原因是: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40.使用硝酸甘油等直接扩张血管药物,出现心率快的原因是:血压骤降→降压反射→交感N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41.肺容积
潮气量 | 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
补吸气量 | 指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补吸气量反应吸气的储备量 |
补呼气量 | 指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补呼气量反应呼气的储备量 |
肺活量 | 指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可反应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为肺功能测定的常用指标 |
用力肺活量 | 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
42.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43.氧解离曲线右移(可增加氧的利用)(助理不涉及)
PCO2↑、2,3-DPG↑、T↑、pH↓;
氧解离曲线左移(可减少氧的利用)
PCO2↓、2,3-DPG↓、T↓、pH↑
44.目前用于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的肺功能指标是:气管阻塞严重,定量指标: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
45.一秒率: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的百分数。
意义:用于限制性肺疾病与阻塞性肺疾病的鉴别诊断。
正常值:FEV1/FCV>80%。
46.体内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肺泡气。
47.CO2对呼吸的调节:
①血CO2是调节呼吸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
②机制:PaCO2升高→刺激中枢和外周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的兴奋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注: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为主。
48.PaO2降低对呼吸的调节机制:
轻度低氧时→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
严重低氧时→直接抑制呼吸中枢。
49.H+对呼吸的调节:机制:[H+]升高→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深快。
50.参与构成胃黏膜保护屏障的主要离子是:HCO3-。
51.
激素名称 | 主要生理作用 | 引起释放的主要因素 |
促胃液素 | 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 使胃窦和幽门括约肌收缩,延缓胃排空; 促进胃肠运动; 促进消化道黏膜生长 | 迷走神经兴奋 蛋白质消化产物; 胃扩张 |
促胰液素 | 促进胰液(H2O/HCO3-)分泌; 抑制胃酸分泌、胃肠运动; 收缩幽门括约肌,延缓胃排空; 促进胰腺外分泌部生长 | 盐酸; 脂肪酸 |
52.胃液分泌调节
分期 | 胃液特点 |
头期 | 酸度很高,胃蛋白酶原含量很高 |
胃期 | 酸度高,胃蛋白酶原含量低 |
肠期 | 酸度低,胃蛋白酶原含量低 |
53.吸收胆盐、维生素B12的主要部位是:回肠。
54.营养物质吸收最主要的部位是:小肠。
55.对能量代谢影响最为显著的是:肌肉活动。
56.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效应最大的食物是:蛋白质。
57.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障碍的重要标志是:体温升高。
58.使基础代谢率增高的主要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59.产热和散热
产热器官 | 安静时的产热器官是肝 |
运动、寒战时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 |
调节机制 | 甲状腺激素是调节产热活动的最重要的体液因素 |
人体散热主要靠皮肤 |
60.散热方式和体温调节
方式 | 概念 |
辐射散热 | 安静状态下的散热方式、不接触 |
传导散热 | 直接接触 |
对流散热 | 取决于皮肤与周围环境的气温差或风速 |
蒸发散热 | 水分从体表气化时吸收热量 |
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三种散热方式只有在皮肤温度>环境温度时才有意义;当皮肤温度<环境温度时,最常见的散热方式是蒸发散热;寒战、高热的原因是体温调定点上移;体温调节中枢由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控制。
61.100%葡萄糖、氨基酸在近端小管重吸收;重吸收方式:继发性主动转运。
70%水在近端小管被动重吸收。
62.菊粉在肾小囊超滤液中的浓度等于血浆浓度,在肾小管既不重吸收,也不分泌。
63.调节远曲小管,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醛固酮——保钠排钾。
64.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位中枢在脑,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高位中枢受损,但反射弧完整,表现为尿失禁——有尿就排,但不受意识控制。
脊髓骶段或传出神经受损,表现为尿潴留——有尿不能排。
传入神经受损——溢流性尿失禁——膀胱满了就尿。
65.维持躯体姿势反射的最基本方式是:肌紧张。
66.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比较
比较要点 | 特异投射系统 | 非特异投射系统 |
起源 | 丘脑第一、二类细胞群 | 丘脑第三类细胞群 |
接受纤维投射 | 第二级特异感觉神经元的投射纤维 | 脑干网状结构的投射纤维 |
发出投射纤维 | 发出投射纤维点对点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终止于皮层第四层 | 反复换元并弥散性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终止于皮层各层 |
生理功能 | 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皮层传出冲动 | 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
受环境和药物影响 | 不易受影响 | 易受影响 |
67.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1)α——正常安静,清醒闭目时;
2)β——睁眼视物,或突然听到声音,或思考问题时;(大脑皮层兴奋的表现);
3)θ——困倦,缺氧或深度麻醉时出现;
4)δ——成人睡眠,清醒时无此波;深度麻醉和缺氧也可出现。
68.生长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促进生长——体格发育!
幼年时缺乏GH侏儒症;
幼年时GH过多巨人症;
成年后GH过多肢端肥大症。
69.甲状腺激素对各系统的影响
促进CNS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使心率↑,心缩力↑,心输出量↑。
促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
婴幼儿缺乏甲状腺素——呆小症。
70.甲状旁腺素(PTH)——升血钙,降血磷。
71.降钙素(CT)——降血钙。
72.维生素D3——促吸收,升血钙,升血磷。
73.睾丸:生殖功能(生成精子)、内分泌(分泌雄激素)。
74.雄激素:睾酮为主,由间质细胞分泌。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医考通工作室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欢迎大家收藏转发分享,给小编一丢丢动力!
嘻嘻(#^.^#)
绝密押题卷,陪你迎战考试,
会解题会答题,押考点手不生,
考点全覆盖,学习更彻底,
一卷在手,高分我有!
💥考前绝密押题卷火爆上线🎊
重难点全面突破,易考题一网打尽
🏻⚕️医考培训多年大咖名师的考题预测!
🏻拥有此卷如虎添翼,让你在笔试决战中轻松胜出!
️火爆派送中,现货速发!
️有需要的同学进入扫码进店抢先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