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借清风揽明月
奋楫扬帆当此时
小学语文青年新秀研修班活动暨国赛选手观摩课活动
“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阅读之于语文学习,犹如树根之于枝叶,源泉之于河流。教材课文的阅读为学生积累阅读经验、学习阅读技法、提升阅读素养提供了范本支持。为了追根溯源,促进教师积极研究课堂教学,用好小学语文统编教材,11月15日下午,丰台区小学语文青年新秀研修班于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实验小学南校区展开了国赛选手观摩课活动。
“课例双璧耀京城,课程新篇共颂扬”——活动在主持人于松建老师极具巧思的定场诗中拉开了序幕。由此,丰台小语的青年教师们开启了一场语文教学的视听盛宴,开始了共同学习与探索的过程。
首先开展授课的是来自海淀区红英小学的何小青老师,他呈现的是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腊八粥》的教学。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通过描写主人公“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的过程,写出了腊八粥的诱人美味,家庭生活的甜蜜温馨。
初见学生,何老师以亲切温和的谈话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交流“提起美食,你想到了什么”,到观看小战士的视频“我舍不得吃了,那是妈妈的味道”,再到“小战士可能想到了什么”,最终谈到“现在再提起美食,你又想到了什么”。何老师简单的话语背后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思考路径,引导着学生的思维围绕着小小的美食展开了深思。简单的交谈渗透了教学方向,让学生初步触摸了美食背后蕴藏着特别的时刻、特别的人、特别的感情。
第二课时的教学运用了多种丰富的联系为教学支架,将文中的几个场景建立联系、各个人物之间建立联系、与作者的际遇建立联系、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引导学生走进主人公的内心,走进作者的内心,最终走进自己的内心,从而产生共情,深入的感悟腊八粥背后浓浓的亲情和深深的乡情。随着一声声反复地吟诵“妈,妈,什么时候才……”现场的学生和老师都一同走进了那个温暖甜蜜的冬夜,沉浸在何老师塑造的情境中久久不能自拔。
语文学科的目标不光是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还担负着塑造学生灵魂的重要功能。何老师执教的《腊八粥》将课文的情境打通,给予学生表达见解、表达情感、表达自我的机会,为青年教师提供了语文学科研究的新方向。
第二位授课教师是来自于分院实验小学的吕洁琳老师,她为我们呈现的是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通过描写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与一朝化为灰烬之间的对比,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从而激发爱国热情。
吕老师通过课前沟通,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课文,从而理解“心声”的意义。一开始,吕老师先带领学生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损失不可估量”“布局众星拱月”“建筑风格各异”“文物历史悠久”“一切化为灰烬”几个部分把握文章大意。
第二课时的学习,吕老师引导学生围绕着“辉煌”与“毁灭”,二者相互穿插展开学习。通过层层对比,意在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损失的“不可估量”。首先是师生朗读对比,学生读“辉煌”老师读“毁灭”,从而使学生表达自己的心声——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对侵略者行径的痛恨。继而通过出示视频资料、数字资料等引导学生直观的体会圆明园毁灭带来的巨大损失,再结合学生自己的资料,与老师的资料相互结合、与同学的资料相互结合,表达自己的心声。以落实本单元“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阅读要素。
语文课堂是学生思维训练的基地,吕老师的这节课打破了先学“辉煌”后学 “毁灭”的教学流程,以全新的穿插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反复品味“不可估量”的深刻含义。并且让学生掌握了运用资料,并结合资料表达看法的阅读技法,让学生学会使用资料,让资料为自己所用。
听完两节示范课,北京市基教研中心的张立军主任进行了精彩点评。张主任首先表达了对两节课创新之处的肯定,他表示《腊八粥》一课指向了小说学习的三心,即人物之心、作者之心和读者之心,可贵的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构建起了紧密联系。教学中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了腊八粥背后是浓浓的亲情和乡情,这体现了本单元“习俗”主题的情感价值,中国人的习俗背后都是除旧布新、迎祥纳福的期盼,是亲情与乡情的投射。本课给予了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学生根据所学能说出完整的一套话,这才能够体现学生对文章产生了深入理解。
张主任对《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设计思路表达了认可,这样的设计符合作者的写作目的,解答了“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辉煌”这一问题。教学中通过多回合的辉煌与毁灭的往复认识,让学生在不断的表达中建立对二者对立与统一的认知,同时习得增、删、改、换等运用资料的方法。
张主任还向在座语文老师表明了几点希望,首先鼓励老师们在研读文本上多下功夫,课堂教学的内容、重点、流程,和教学设计的思路与情境的构建,都应该依存于文本;他还鼓励老师们在常态课的备课过程中,就要注意多积累阳春白雪般的点拨语句,教师表达上的正确示范是学生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引导。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本次国赛课观摩,于丰台小语的新秀老师们来说,无疑是语文教学上的高位引领。这为老师们指明了深思的起点、发展的方向。学生思维的深度,来自于教师思维的深度,行走在研读教材、凝练成果、守正创新的道路上,奋楫扬帆,为续写教育事业的未来积蓄能量。
审核 | 马洪波
编辑 | 何 云
您也可以从新浪微博上找到我们
查看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