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长期而言,我们都死了”丨详解巴菲特最推崇的经济学著作

财富   2024-10-03 17:00   四川  

日拱一卒,假期读点经济学。

在巴菲特和芒格推荐的书单中,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其中最受巴神推崇的经济学著作,要数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那本《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读书就要去读最伟大的作品,既然巴神如此赞誉,那么这本书的原著是非常有必要过一遍的。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写于1935年,首次出版于1936年。

当时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但是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让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这种大规模失业和经济停滞,也无法提供解决方案。

这种背景下,凯恩斯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他在书中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认为失业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而不是供给侧的问题。

他区分了自愿失业、摩擦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简单说就是工人嫌工资低或者工作条件不好,不愿意接受而导致的失业;

摩擦失业,则是指工人找工作,或者企业招人过程中,产生的时间差,比如有的人换工作前裸辞,在找到下一份工作之前,就产生摩擦失业;

非自愿失业,就是工人有意愿有能力工作,但是市场没有足够的工作机会提供,被迫失业。这种情况通常是经济衰退期,总需求下降,企业减少生产,大量裁员,导致大规模非自愿失业。

凯恩斯强调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提出总需求的不足是导致经济衰退和失业的主要原因。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并不会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因此他主张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减税等手段来刺激经济,提高总需求,从而减少非自愿失业。

凯恩斯的这些观点,汇集成《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本书,它的出版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凯恩斯主义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特别是在经济危机时期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对20世纪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前政府通过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进行逆周期调节的做法,是跟凯恩斯主义的观点相吻合。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国内有很多译本,最早的译本是徐毓枬先生译本,这个版本据说比较权威,徐先生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留学剑桥大学,师从著名经济学家琼·罗宾逊,直接听过凯恩斯授课。

后来还有高鸿业重译本,这个版本也挺经典,高鸿业先生还出过《通论》导读,配合起来读比较容易理解。

尽管如此,这本书还是不好读,一方面是翻译的问题,毕竟年代久远,表述很多不符合当前习惯,另一方面是经济学的名词众多,需要知识储备。

好在,巴神最推崇的第12章,主要跟我们熟悉的股票投资有关,还能相对容易理解点。我是从这个章节开始。

另外,微信读书上还有好多个其他译者的版本,我读的是李欣全译本,互联网时代的好处,就是可以比较容易对照,如果读起来不理解的地方,就把其他版本找来对照看,能有点帮助。

日拱一卒,先从第一句话开始。

【资本的边际效率,又是由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与其未来收益的关系所决定的。】

以上这句话,是第12章的主题,首先理解这句话就不容易。

什么叫资本的边际效率?这是凯恩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资本边际效率(Marginal Eficiency of Capital,简称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举例来讲,你打算买台机器来搞生产赚钱。买机器花了3万,这台机器第一年赚1.1万,第二年赚1.21万,第三年赚1.331万,之后报废,残值为0。

已知n年后的预期收益为Rn,利率是r,那么求现值R的公式就是:R=Rn/(1+r)ⁿ。

将这三年的现金流折现,折现率10%,算法为:现值=1.1/(1+10%)+1.21/(1+10%)²+1.331/(1+10%)³

算出来现值=1+1+1=3万。

你投入的本钱就是【资本资产】,它的【供给价格】就是最开始的3万本钱,它的【未来收益】就是三年里每年赚的钱。

它的【边际效率】就是折现率10%。

算出来的现值正好等于3万,就是这台机器的【重置成本】

显然,假设你经营很好,期初投入3万,但每一年赚的钱比上述案例多,则算下来资本资产的边际效率就高;反之就低。

或者,你每期赚的钱还是上述案例这么多,但是你投入的本钱只有约2.5万,那么资本资产的边际效率就高;反正就低。

这就是开头那句话,资本的边际效率,是由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与其未来收益的关系所决定的。

对于全社会来说,如果资本的边际效率很高,即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很高,那么就会吸引大量投资,就产生资本资产边际效率递减的规律,主要是两方面原因:

第一,随着投资的增加,导致产量上升,而利润下降,资产能够赚到的钱变少,导致MEC降低;

第二,投资资本的增加,从而增加对资产的需求,导致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提升,资本支出上升,导致MEC递减;

本书第12章,就是在深入探讨决定资本资产未来收益变化的原因。


资本的边际效率,取决于未来收益和供给价格。在供给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未来收益越高,资本的边际效率越高。

预测未来收益,一部分基于现有的事实,另一部分来自对未来发展的预测。

基于现有事实,则需要考虑:

①目前各类资本资产及其他资产的数量; 

②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强烈程度;

③需要更多资本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基于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则影响因素有:

①资本资产的种类和数量,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改变;

②消费者偏好的改变;

③资本资产的生命周期内,有效需求的强度;

④以货币衡量的工资单位的改变(即职工薪酬)。

基于现有事实,可以做出短期预期,生产者可以比较容易估算出自己当前资源能够获得多大利润;

基于未来发展预测,可以归结为长期预期状态,重点是,这是一种心理预期状态


通常认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不会过分关注长期的经济问题。

对于凯恩斯主义对长期预期的态度,曼昆就曾经评论过:

当经济陷入短期的困境时,信奉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经常不屑于考虑这些长期性的关切。

这是因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短期内市场无法自我调节,需要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短期的经济波动,例如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减税来刺激需求,从而减少失业和经济衰退。

凯恩斯本人曾说过一句著名的俏皮话: “就长期而言,我们都死了。 ”

这句讽刺性的评论,反映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一个核心观点:在经济危机和大萧条时期,经济学家对于长期问题的担忧可能不如对短期问题的解决来得紧迫。

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即使这些措施可能会带来长期的副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对凯恩斯主义的长期可持续性提出质疑,特别是在面对通货膨胀和政府债务问题时。

比如,美国1970年代出现的经济滞胀问题,即经济增长停滞,同时伴随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

滞胀期间,政府增加支出和减税,已经无法同时解决失业和通胀问题,由此产生后来的供给侧经济学等新的理论。

因此,经济学界一直在探讨如何在短期内稳定经济和长期内维持经济健康之间找到平衡。



回到股市,我们会对这种情况很熟悉,即长期预期/短期预期的失衡

我们通常习惯用现状推测未来,所谓的近因效应即是如此,当短期困难的时候,我们会认为未来长期都是这样的状态,从而给资产给出一个很低的估值。

反过来,一旦现状变得乐观,人们又会将未来一切都按乐观来推测,从而给出很乐观的估值。

这种预期摇摆,是导致股价起伏的根源。

日常生活里也不少遇上这类情景,比如给身边的朋友说投资短期未必能赚钱,但未来20~30年几乎必定赚钱,但获得的反馈往往是,到时候都老了,还要钱做什么。

考虑长期,在很多人看起来是荒谬的。

眼前的情况更紧迫,因此很多人选择急功近利的行为。

而且,即便有人愿意考虑长期,其中又有很大部分是一种心理状态,过度乐观或悲观状态下的预期,与事实往往相去甚远。

好在投资不是宏观经济,在规划好现金流的前提下,短期的波动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影响不大。更重要的是关注长期预期的合理。

这篇先到这里后续再深入解读12


最近有不少朋友咨询开户的靠谱渠道,我推荐我自己在用的券商。做价值投资,交易不多,账户安全第一,同时佣金也要足够优惠。

如果您有证券开户需求,可以后台联系加我个人微信,下列链接里也有二维码:国内一线券商,最便捷便宜又靠谱的证券账户

进入本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订阅本公众号,消息会及时推送。喜欢这篇文章,请您点击右下角“点赞”“在看”支持。

你有什么看法?欢迎文末评论、分享!

林飞的价值营造社
投资的两门功课:评估企业价值,正确看待市场波动。学好两门功课,追求财务自由,投资路上,一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