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脓肿是常见的肝脏感染性疾病,是一种由细菌、真菌和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肝组织局限性充血、水肿、渗出、变性、坏死液化性病变,各类肝脓肿中以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临床表现主要有:
不规则性发热,尤以细菌性肝脓肿更显著;
肝区持续性疼痛,随深呼吸及体位移动而剧增;
肝脏不同程度肿大;
肝区明显压痛、叩击痛;
可伴黄疸;
脓肿如穿破至胸腔可出现脓胸、肺脓肿;脓肿穿破至腹腔发生腹膜炎。
肝脓肿的超声表现随病程不同阶段而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肝内单发或多发类圆形或不规则低回声区,内见点、片状强回声,边界欠清,轮廓不规则,低回声区周边回声可稍增高。
CDFI:低回声区内见散在点、条状血流信号。
病灶呈圆形、椭圆形无回声,内有稀疏细点状回声,随体位改变浮动;
脓腔液化不全时,无回声区内见蜂窝状或不均质强回声;
壁厚而不均匀,内壁粗糙不平,中心部分液化坏死,可见透声较好的无回声区,内可有细小点状稍高回声并可见分层;
CDFI:脓肿壁、脓腔分隔上可见血流信号。
脓肿内无回声区明显缩小或消失,代之以斑片状或条索状高回声。
CDFI:中央区可有血流信号。
肝脓肿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脓肿未完全消退,脓腔内回声杂乱,高低不等;
少数呈“蛋壳样”钙化(主要是结核性肝脓肿),后伴声影;
多数脓肿腔壁增厚,内外缘均不光整,后方回声增高。
CDFI:脓肿壁可有血流信号,中央部分无血流信号。
动脉期(10-45s):早于肝实质的快速高增强
门脉期(40-120s):动脉晚期或门脉早期局部开始廓清
延迟期(120s后):显著廓清呈“黑洞征”(内部液化区全程无增强)
确诊肝脓肿后,亦可使用超声造影评估脓肿液化范围,指导后续治疗。当脓肿液化范围较大时,可行超声引导下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
每日观察记录引流情况及引流量,及时复查相关实验室检查,视情况复查普通超声或超声造影。
当患者临床症状好转,超声复查脓腔几乎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时,可考虑拔除管道。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END·
↓↓ 欢迎进入超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