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60岁以上的老人,若在这个点前睡觉,或能降低心梗风险

文摘   2025-01-13 14:22   重庆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吧


“老张,明天咱早点去社区医院复查,医生说了,要注意心脏健康。”老伴轻轻拍了拍我的手背。
窗外是冬日霜气朦胧的夜色,屋内暖气微醺,我却因为昨晚那次胸闷,久久不能入睡。
60岁以后,心脏仿佛变成了一个任性的孩子,稍有疏忽,就会发出抗议。
夜深人静时,我常问自己: 怎么才能睡得安稳,远离心梗的威胁?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困惑。根据《欧洲心脏杂志》的研究, 60岁以上老人如果熬夜,心梗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
而调整睡眠时间,或许是降低风险的关键。




为什么60岁以上的老人,睡眠时间影响心梗风险?




熬夜伤心脏,规律作息是“护心符”
俗话说,“心平气和百病消,夜不安寝灾祸至”。
现代医学也印证了这一点。 心脏是人体最忙碌的器官,它24小时不停跳动,唯一的“休息时间”就是我们进入深度睡眠的时候 。
60岁以后,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逐渐下降,熬夜会让心脏“超负荷工作”,增加心梗风险。

夜间是心梗的高发时段
研究表明,心梗的发病高峰常出现在凌晨2点到早上6点。这是因为 人在睡眠中,血液循环减慢,血流容易滞留在狭窄的冠状动脉中 。如果这时突然熬夜、情绪激动或者缺乏睡眠,会导致血压波动,诱发心梗。
根据《中国老年学杂志》的研究数据,60岁以上的老人, 晚上11点前入睡,心梗风险可大幅降低 。
晚上10点到凌晨2点是人体进入深度睡眠的关键时段, 此时褪黑素分泌达到高峰,能帮助血管舒张,缓解心脏压力 。
老年人睡眠时间通常比年轻人短,过晚入睡会压缩深睡眠时间,影响心脏的自我修复功能。
《黄帝内经》中提到:“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意思是,顺应天时作息,白天养阳、夜晚养阴,才能平衡身体的阴阳,维持健康。
养成“晚上11点前睡觉”的好习惯,是老年人保护心脏的第一步 。




如何做到早睡?这几个方法或许能帮到你




睡前1小时,营造“助眠仪式”
睡觉前的“仪式感”,对老年人尤为重要。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泡脚放松 :用温水泡脚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帮助身体进入放松状态。
轻柔按摩 :用手指轻揉太阳穴或耳后,可以缓解头部紧张。
温牛奶助眠 :睡前喝一杯温牛奶,其中的色氨酸有助于促进褪黑素分泌。
固定作息时间,建立生物钟
“早睡早起”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需要坚持。每天固定在晚上10点左右上床,早上6点左右起床,即使周末也尽量不打破规律。 规律的作息能让身体形成记忆,帮助您更快入睡 。

避免睡前“兴奋剂”
老年人睡前不要做让交感神经兴奋的事,比如玩手机、看刺激的电视剧,甚至是争吵。可以选择听一段舒缓的音乐,或者阅读一本轻松的书籍,让情绪平稳下来。
午休别过长,晚饭别过饱
《黄帝内经》提到:“胃不和则卧不安”。如果晚餐吃得太饱,会影响胃肠的消化,导致夜间辗转难眠。而午休时间也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避免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
睡前避免过度用脑
不少老人喜欢在睡前思考“人生大事”或者焦虑子女问题。这种“过度用脑”会让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入睡困难。 不妨学会冥想,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放松身心 。

60岁以后,睡眠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的健康水平;又是一把钥匙,打开长寿的大门。 晚上11点前入睡,不仅是对心脏的保护,更是对生命的珍惜 。

注:所有图片经视觉中国授权;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养生小课堂
健康科普
健康指南

重庆城市TV资讯
重庆广电城市TV旗下优质内容品牌,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