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玩手机
是很多人的睡前仪式感
一条又一条讯息或视频滑过屏幕
消磨掉短暂的睡前时光
当代人睡前离不开手机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显示,我国居民入睡时间主要在晚上23点到凌晨1点,相比2022年,入睡时间推迟了1小时,晚睡、浅睡是当代人的睡眠常态。
而看手机,显然是影响入睡时间、睡眠时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国睡眠研究会2021年发布的数据显示,61%的国人会在睡前玩手机。
一项针对日本18~30岁青年人的抽样调查显示,96%的人夜晚会使用智能手机。
美国维拉诺瓦大学的一项调查也发现,九成年轻人存在睡前用手机上网、手机放枕边入睡的情况,由此带来对睡眠质量及精神健康的不良影响应高度重视。
经常关灯看手机对眼睛危害大
在昏暗环境中使用手机后,有些人可能会经历一种现象:一只眼睛能看见,而另一只眼睛暂时性视力下降,需要几分钟时间视力才能恢复正常。这种现象与个人的用眼习惯和眼睛对光线变化的适应能力——暗适应紧密相关。
许多人在晚上侧卧使用手机时,如果室内灯光关闭,一旦手机屏幕熄灭,人们可能会注意到,之前注视屏幕的眼睛在黑暗中视物困难,而另一只眼睛则相对清晰。这是由于人眼在光线变化时需要时间来调整,即暗适应的过程。当我们从明亮环境进入暗处时,同样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以便逐渐看清暗处的物体。
人眼有两种感光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在光线充足时活跃,使我们能够迅速适应明亮环境,这称为明适应。而在光线较暗时,视杆细胞开始工作,它们需要时间来适应暗环境,从而实现暗适应。
此外,有研究指出,在低光照条件下长时间使用手机可能会暂时影响感光细胞的功能,导致视力下降。幸运的是,这种影响通常是暂时性的,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视觉功能通常会恢复。
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尤其是手机,由于屏幕较小且观看距离较近,增加了眼睛的负担,更易引发视疲劳。视疲劳的症状包括视力模糊、眼部胀痛和疼痛,且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屏幕使用时间成正比。
眼睛的黑白分明部分,即角膜和虹膜,前者透明无色,后者在亚洲人中通常呈深褐色。巩膜覆盖的结膜下血管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见,但在受到刺激时会充血,表现为眼红,这是眼睛疲劳的信号。泪膜覆盖在眼球表面,负责润滑角膜,但长时间注视屏幕会减少眨眼次数,加速泪液蒸发,破坏泪膜稳定性,从而引起干眼症和视疲劳。
儿童长时间进行近距离视觉活动,如阅读或使用电子设备,可能会导致睫状肌过度紧张,增加近视的风险。同样,成年人如果长时间进行近距离视觉活动,也可能使近视度数加深。
特别是在夜间侧卧使用手机时,长时间单眼注视屏幕可能会导致该眼的近视度数加速增长,造成两眼度数差异加大,进而影响双眼的视觉协调功能。
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其主要成因是眼内压力过高,超出了视神经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视神经损害。在临床上,眼压的正常范围被定义为10mmHg至21mmHg,而眼压的稳定主要依赖于眼球内房水的循环。
在暗光环境下使用手机,尤其是关灯后,瞳孔会扩大以适应光线变化,对于眼球结构特殊,如眼球小且房角窄的人来说,这可能会影响房水循环,导致眼压突然增高,从而可能引发青光眼的急性发作。急性发作时,患者不仅会感到眼痛和头痛,还可能对视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开护眼模式、夜间模式有用吗
手机的护眼模式主要通过减少蓝光辐射来保护眼睛。蓝光是自然光的一部分,也存在于LED灯、液晶显示器和手机屏幕中。
根据波长,蓝光可以分为短波长蓝光(400至440纳米)和长波长蓝光(440至500纳米)。短波长蓝光能量较高,可能对眼底造成损害;而长波长蓝光对暗视力和生物钟有益。
常用的LED光源和手机屏幕的光谱峰值一般在450至500纳米之间,因此通常不必担心它们会对眼底造成伤害。
手机的夜间模式会根据环境光线自动调整屏幕亮度,环境暗时屏幕亮度也会降低,这有助于放松神经,帮助人们过渡到睡眠状态。
然而,如前所述,低光照环境对眼睛并不友好,因此仅依靠护眼或夜间模式在晚上使用手机是不够的。
这样看手机,对眼睛更好
睡觉之前刷会儿手机是很多人的习惯,想要完全戒掉基本上都很难做到,不过注意以下几点,能一定程度减少对眼睛的伤害。
睡前如果一定要刷手机,房间里开个阅读灯或小夜灯,让周围环境和屏幕亮度对比差异不要太大会更合适。
最好不要躺着玩,靠坐着相对更好些。眼睛与手机距离不要太近,以自己舒适的相对远一点的距离会更好。如果一定要躺着玩,也不要侧躺,要让双眼和屏幕距离相同。
少玩一会比什么都强,但如果实在做不到,那就增加休息间歇,可以采用 20-20-20 的原则来休息,就是用眼20分钟,至少20秒,闭眼或看看远处都可以。
睡前再刷会儿手机似乎成了我们的日常仪式,适度享受这片刻的放松是可以的,但切记不要在漆黑一片中与屏幕为伴哦。我们的眼睛,那扇通往心灵的窗户,值得我们用心去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