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老百姓心中常怀“明君梦”,期盼着圣明天子的英明治理。
若明君难觅,便转而寄望于“清官梦”,渴望那些廉洁奉公的官员能为民请命。
在某些朝代,尽管皇权至上,但政府的治理并非仅靠冰冷的法令,更多时候,它依赖于官员们的主观能动性。
这些官员,尤其是那些被贬谪的清官,他们的故事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夜空。
无论是韩愈在潮州驱鳄兴学,还是苏轼在杭州筑建苏堤,抑或是海瑞在海南岛清丈土地。
他们以个人的品德和智慧,为民造福,展现了即使在集权体制下,官员个体的主观努力也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层层涟漪。
01 韩愈被贬潮州
韩愈因劝谏,被贬到南海之滨的潮州。
在潮州虽然只有短短七个多月的时间,但他为当地做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事情:
——驱除鳄鱼:韩愈听说潮州有鳄鱼为害,他采取了祭祀的方式,带领百姓驱赶鳄鱼,并在恶溪与沼泽之间修建堤坝,防潮护村,保护农田,从根本上解决了潮州的鳄鱼之患。
——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的耕作技术:韩愈下令开凿水渠,鼓励耕种,推广北方先进的农业技术,以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力。
——释放奴婢:韩愈严令不许逼迫百姓和夷人为奴,已经为奴的一律放回,否则严惩不贷。这一措施维护了法制,缓和了阶级和民族矛盾,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兴办教育:韩愈利用当地人才,拿出自己几乎全部的积蓄,恢复州学,兴办乡校,广招地方子弟,教之儒家经典。
他带头捐出薪俸,用于办学,还亲自授课,极大地推动了潮州的教育事业。
02 苏轼被贬N地
大才子苏轼在其一生中多次被贬,而且是换着地的贬,可每到一处,他都积极为民谋福利,留下了许多政绩:
——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
• 苏轼在黄州期间,发明了东坡肉,并写下了《猪肉颂》。
• 他组织民众用火烧、深埋的办法除蝗,还动用官粮奖励捕蝗农户调动积极性。
• 修渠引水、求雨抗旱,引山水灌溉,解决干旱问题。
• 捡弃婴,安顿弃婴,出台政策改变弃婴陋习,几年时间里,救活了几千个弃婴。
• 平定密州盗匪;为民申请免赋税、减盐税,发救济粮,让百姓贩卖许可数量内的盐以增加收入。
——钱塘(今杭州):
• 筑建苏堤:面对西湖淤塞,苏轼领导疏浚工作,用挖出的淤泥筑成长堤,即今“苏堤”,既美化了西湖,又方便了交通。
• 修浚六井:苏轼与知州陈襄合作,修复并扩建了唐代李泌开凿的六井,改善了杭州居民的饮水问题。
• 疏浚西湖:苏轼上书朝廷,强调西湖对杭州的重要性,并实施了疏浚工程,恢复了西湖的生态环境。
• 解决疫病问题:面对疫情,苏轼创办了“安乐坊”医院,救治了众多病患,后迁至西湖边并更名“安济坊”。
——惠州(今广东省惠州市):
• 推广新式插秧农具“秧马”,帮助当地民众提高生产力。
• 推广新式水碓水磨。
• 提出建医院的建议,搜罗药品供应民众。
• 提出改善交通建“两桥一堤”之计,并捐资。
• 提出引水入城建自来水工程的建议,解决惠州百姓用水问题。
• 提出建议解决军队抢占民房、军纪不严问题,化解了当地军民矛盾。
• 推动官府出面收埋无主骸骨,解决环境污染和死者尊严问题。
——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
• 发动群众修建水利设施,推广农业技术,使儋州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 说服乡民掘井饮地下水,亲手开挖的第一口井被称为“东坡井”。
• 教授当地学子,传播文化知识,为儋州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据史料记载,苏轼北归后的三年,他的学生姜唐佐便举乡贡,成为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举人。
大观三年(1109年),儋州人符确成为海南历史上第一个进士。
在苏轼的影响下,宋代以后海南人才辈出,据《海南岛古代简史》记载,从宋代到清代,海南共有举人767人,进士96人。
这些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苏轼对海南教育的巨大贡献。
03 海瑞被贬N地
海瑞曾被选拔为户部云南司主事,赴任北京,这个职务属于中央官职,其后长时间被贬谪至地方任职,留下了许多政绩:
——清丈土地和规定赋税:在被任命为浙江淳安知县期间,发现当地存在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即“富豪享三四百亩之产,而户无分厘之税,贫者户无一粒之收,虚出百十亩税差”。
因此,他决定重新清丈土地,规定赋税负担,这一举措使淳安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不少逃亡民户又回到故乡。
——整顿校风和狠抓教育:海瑞在淳安执教期间,狠抓教育质量,整顿校风,还公开惩治有司徇私的大官流毒,引起上级重视,被赏识为“笔架英才”。
——抑制豪强兼并土地:海瑞在江西兴国县担任知县期间,大张旗鼓地废除了各种苛捐杂税和“常例”,重新丈量土地,并提出了革除积弊、大搞改革的方案。
这些改革措施触动了当地官员和豪强大户的利益,导致他们联手将海瑞排挤出了江西。
——推行“一条鞭法”:在出任应天巡抚期间,海瑞积极推行“一条鞭法”,清丈土地,大力改革,受到江南大地主的诬陷而被罢官归琼。
——兴修水利工程:海瑞在应天府巡抚任上,亲自上阵兴修水利工程,解决了困扰当地多年的水患问题。这些改革措施让应天地区的吏治得到了显著改善,百姓得到了实惠。
——限制官绅占田:海瑞在南京巡抚任上,限制官绅占田,对地方豪强下手相当狠辣,维护农民权益。
——严惩贪污贿赂:海瑞组建巡视使司,严惩贪污贿赂,规范吏治秩序。
——在家开馆收徒:海瑞第三次被罢官回到家乡,他在家开馆收徒,精心培养家乡的读书人才,同时指导地方官的为官之道,指点政令得失,发动地方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
从表面上看,被贬官员能够在被贬期间做成很多事情,除了个人主观能动性以外,是不是也意味着:这些被贬谪的官员所处的朝代,地方政府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我觉得,大概是有多方面的原因:
1. 官员个人能力和视野
封建社会,尤其是完善科举制度后的唐、宋、明这些汉政权的文人官员,往往具有较强的个人能力和较开阔的视野(一路考上来的学霸、汉政权避免了官也是高级奴的情况,视野更开阔)。
他们在被贬后,即使职位降低,也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实现政治理想。
2. 文化精英的属性
面对仕途低潮期,这些官员往往会开启作为文化精英的属性,在文学艺术领域开疆拓土,延展其心理生存空间,化解来自贬谪的压力。
这些被贬谪的官员传世的文艺作品大都出自被贬谪期间。
3. 贴近民生做实事
被贬官员由于更接近基层民众,深刻体察社会生活,加上他们素来的兼济之志、事功之心,使得他们能更加真切地关注朝政、体恤民情,并在地方上做出实际贡献。
4. 中央集权与地方权力的平衡
唐代以来,中央政府通过改革中央和地方政治体制,集中兵权、财权、司法权和官员任免权,以改变五代以来“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问题。
这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效果,强化了中央集权,巩固和稳定了统治。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后果,如政府行政效率低下,这为被贬官员在地方上有所作为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所以,被贬官员能够做成事,大概率是特定朝代、个人能力、文化属性、政治制度以及中央与地方权力平衡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