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个普通的中专女生,突然有一天,她的名字和照片在各大媒体上铺天盖地,她被描绘成一位一个自学成才的数学天才,一个能够挑战顶尖数学博士的奇女子。
听起来就像是现实版的“灰姑娘”故事,只不过,她的水晶鞋是复杂的数学公式,她的南瓜马车是一台电脑。
阿里数赛的难度,据说连顶尖的数学博士和教授都要皱眉头,但阿里数赛并非国家赛事,这意味着阿里在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上有更多的自由度,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容易被操纵。
阿里数赛的组织者,是否利用了这种自由度,为了提高赛事的热度和自身的知名度,而不惜牺牲赛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呢?
阿里数赛的组织者似乎对于赛事中的虚假和不实视而不见。诸多“实锤”证据:如姜萍的月考成绩、对LATEX的熟练使用、以及试卷并不需要画图等,都指向了一个事实:姜萍的表现与一个真正的数学天才相去甚远。
然而,阿里却选择了忽视这些证据,继续将姜萍塑造成一个数学界的奇迹。
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对姜萍本人不公,更是对所有参赛者的不尊重。
阿里数赛,这个原本应该让数学爱好者们热血沸腾的赛事,却因为阿里的“冷处理”和对赛事公正性的忽视,变成了一场让人哭笑不得的“数学戏剧”。
而阿里,作为这个赛事的组织者,似乎更愿意成为一个幕后的导演,而不是一个公正的裁判。
02 “演员姜萍”:一个虚构的天才?
主角姜萍,在一夜之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变成了媒体口中的数学天才。
她的魔法不是仙女教母的魔杖,而是剧本中被阿里默许,多方共谋下媒体的笔和键盘。
在这个剧本中,她的故事被塑造成一个典型的“逆袭”剧本。
主角姜萍由两位关键人物——王和田——精心塑造的。
王某秋(简称“王”)自称是姜萍的老师,一个在数学贴吧和群聊中混迹的人物,他声称自己是北大数学博士,但实际上他的学历并不如他所宣称的那样显赫。
田某方(简称“田”)则是一个欣赏王的人,他在考研进入天津大学应用数学硕士在读的同时,与王在论文代写业务中有合作关系。
媒体与王、田“共谋”,他们利用公众对于“天才”和“逆袭”故事的渴望,创造了一个中专女生挑战数学高峰的传奇。
在这场戏剧中,姜萍被描绘成一个拥有超凡数学天赋的少女,她的成功被宣传为一个奇迹,一个证明任何人都能通过努力达到巅峰的例子。
然而,这背后的真实情况远比剧本复杂。
姜萍被树立起来的人设,导致她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如果她的真实能力与媒体塑造的形象不符,那么她可能会被公众的期望所压垮。
她的个人隐私和真实生活可能被无情地暴露在公众视野中,而她的梦想和努力可能被简化为一个营销故事。
至少对于阿里来说,她的故事可以用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提高赛事的知名度,甚至被用来推动某些人的个人利益。
而在这个过程中,姜萍本人的声音和选择似乎被忽视了。
在阿里的剧本里,姜萍是一个演员。
03 精英的傲慢
“阿里数赛”本应是选拔人才的公平舞台,却变成了精英圈子的游戏。
其中不乏基于竞赛教练的考题勾兑和利益输送,使得没有参加补习的人甚至不知道学科竞赛的大门在哪里。
精英的傲慢不仅体现在对普通人的忽视,更在于他们对“自证陷阱”的设置,它仅要求那些出身低的人证明自己的价值,这种要求本身就是对平等和尊重的践踏。
这不仅滋长了学术界的歧视土壤,阻碍了真正有才华的人的上升通道。
这些精英就像是那些在棋局中只走特定格子的棋子,他们以为自己掌握了游戏的规则,却忘了棋盘上的每个格子都是平等的。
04 自媒体时代的隐忧
在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但这也意味着一旦事情失控,其后果也会以指数级的速度扩散。
王和田的声誉破产与姜萍的困境,是这场失控事件的直接后果。
王和田的声誉破产,不仅影响了他们个人的职业生涯,也对整个数学教育和竞赛的诚信造成了损害。
而姜萍,作为这场事件的中心人物,她的困境在于,无论她的真实能力如何,她都已经被媒体塑造成了一个不符合现实的“天才”形象,这让她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官媒在面对这样的争议事件时,选择了冷处理,没有对事件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报道,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公众对事件真相的猜疑。
而阿里,作为赛事的主办方,其沉默和“冷处理”的态度,使得人们对其诚信和责任感产生了质疑。
阿里的信用度下降,这对一个以品牌和信誉为核心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就像是一场没有导演的电影,每个角色都在即兴发挥,但最终却发现剧本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
王和田可能没想到自己的角色会从“导师”变成“反派”;
姜萍可能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这场戏的“悲剧英雄”;
而官媒和阿里,可能在寻找自己的“剪辑室”,希望能够剪出一个更好看的版本。
但最终,这场戏的终局,还是要由观众来决定。
05 “姜萍”代表的信仰与社会裂痕
“姜萍”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不同信仰和深层次的裂痕。
有人将姜萍视为励志的象征,她的故事被用来证明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这是对个人奋斗和自我提升的信仰。
也有人对姜萍的故事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这不过是一场媒体炒作和商业操作的结果,这是对现实社会中不平等和机会不均的不满。
如果剥离掉媒体的包装和公众的想象,姜萍的故事,可能只是一个普通女孩在特定环境下的个人经历。
但当这个故事被放大和传播时,就像是一场大型的拼图游戏,每个人都拿着自己的那一块拼图,试图找到它在大图景中的位置。
有的人看到了希望和梦想,有的人看到了现实和挑战,而有的人则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和矛盾。
现在网上最多的声音之一是:为什么当初大家都在站队,却没人去调查真相呢?
是真的并不需要真相?还是已渐渐失去了挖掘真相的能力?还是挖掘真相是笔不赚钱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