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精准医学”计划。一时间,“精准医学”的东风吹遍全球。精准医学的核心理念,就是根据每个患者特异性的个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的、精准的医疗方案,这也是每一位临床医生的孜孜追求。而要对患者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订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则常常需要依靠精准的影像结果。
可以说,在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时代,精准影像是必然趋势。
那么,在增强CT领域,如何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实现精准影像的目标呢?
一、什么是CT检查的“以患者为中心理念”?
2019 年3 月,美国放射学会(ACR)发文提出增强CT检查中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1]:
优化设计碘对比剂注射方案,从而在提高增强CT图像质量的同时,使患者的碘注射总量和电离辐射最小化,以提高增强CT的安全性。
二、增强CT的图像质量取决于对比剂、设备、患者三方面因素
捕捉到清晰、准确、病灶明显的CT图像,是放射科医生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可不容易,放射科医生需要从3个方面着手[2]:
关注碘对比剂,对比剂的理化性质、剂量、注射模式与图像质量息息相关;
优化CT扫描方案,设备的各项参数需要合理设定;
心怀患者个体,患者的个体因素、配合程度也同样不容忽视。而在提高图像质量的同时,还必须兼顾患者的安全性,这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了。
三、什么样的对比剂是更好的选择?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相关文献对图像质量与碘对比剂关系的总结。
图1:通过调整对比剂浓度和流速设置相同目标IDR的示例7
CT血管强化程度与碘流率(IDR)正相关:
碘流率IDR(gI/s)= 对比剂浓度(gI/ml)× 对比剂注射速度(ml/s)
脏器强化程度与碘总量(TIL)正相关:
碘总量TIL(gI)= 对比剂浓度(gI/ml)× 对比剂剂量(ml) = 对比剂浓度(gI/ml)×对比剂注射速度(ml/s)× 时间(s)
从上面的两个式子我们可以看出,碘流率和碘总量都与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度呈正相关。
在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度两者中一方固定的情况下,要提高图像质量,就应当增加另一方的大小。而我们知道,注射速度与患者安全是息息相关的。注射速度过快、短时间内注射剂量过大,可造成局部疼痛、对比剂外渗等不良反应。指南建议,注射速度不宜超过5 ml/s。[3]
那么,为了患者的安全,在注射速度受限的情况下,提高对比剂浓度无疑成为了必要的选择。
图2:不同IDR动脉强化程度[2]
以肝脏增强CT为例,一项研究显示,在保持相同注射体积和注射速度的条件下,高浓度的对比剂可带来更高的肝脏增强曲线。[4]
另一项研究也证实,注射体积和注射速度不变时,高浓度的碘普罗胺(优维显®)370能得到更好的增强CT图像质量。[2]
如此看来,碘对比剂的浓度是不是越高越好呢?非也非也,权威研究告诉我们,事情并不简单……
图3:CT-CON研究的对比剂浓度与其在37℃下的粘滞度的关系[8-10]
2019 年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 的CT-CON 研究[5]中,使用了碘普罗胺(优维显®)、碘美普尔、碘海醇三种低渗对比剂,发现在低渗对比剂中,整体来说粘度(37℃)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该研究还发现,碘对比剂粘度影响注射压力,粘度越大,注射峰值压力就越大。
而我们知道,注射压力与注射部位疼痛、对比剂外渗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相关,对于血管条件较差的老年患者,尤其要防范这方面风险。也就是说,虽然从提高图像质量的角度来看,碘对比剂的浓度大一些好,但是从医疗安全的角度看,并不是浓度越大越好,还必须兼顾对比剂的粘度。
CT-CON 研究表明[5],三组高浓度对比剂的粘度相比,碘普罗胺(优维显®) 370< 碘海醇 350< 碘美普尔 400。另外也有研究证实,在37℃,碘普罗胺(优维显®)的粘度较其他单体非离子型对比剂低[6]。
* p<0.00011 **摘录自Rengo et al的表2
图4. 粘滞度对不同对比剂的峰值压力的影响7
可以说,碘普罗胺(优维显®) 370 兼顾了对比剂浓度和粘度两个方面,是确保图像质量、守护患者安全的经典选择。
四、小结
碘普罗胺(优维显®) 370 兼有高浓度、低粘度的优势。相对低浓度而言,它的高浓度,使其在固定流速的注射方案中能够有效提高碘流率,进而提高增强CT的图像质量;而在个体化注射方案中,在相同IDR情况下,能够降低注射速度,进而提供好的舒适度。它的低粘度,能够有效降低注射峰值压力,进一步降低血管事件风险。优维显® 370,高浓低粘,全面优化,助力放射医生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精准影像。
参考文献:
往期推荐,点击阅读
1
碘对比剂的分类及理化性质
2
理想的碘对比剂选择
3
碘普罗胺370,冠脉CTA检查的好帮手!
优维显®370 Ultravist®370
简明处方
-仅供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沟通使用-
PP-ULT-CN-3262-1
未经拜耳影像学苑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