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桂华教授:解密脑卒中影像技术要点 【世界卒中日特别推荐】

学术   2024-10-28 20:01   上海  




每年的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旨在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促进早期识别与治疗,减少卒中带来的伤害。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了解其症状、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1

影像技术在脑卒中的应用


影像学检查在脑卒中的临床实践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核心角色。日常工作中广泛应用的检查方法包括CT平扫、CTA、CTP、MRI、MRA、MRP等。选择合适的影像检查方法取决于不同的病因以及脑卒中的发病时间段。


一般来说,影像技术为脑卒中患者提供的信息主要涵盖三个方面,分别是脑实质、脑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以及脑血流成像。


对于脑实质的显示,主要依靠CT平扫和MRI的传统序列,特别是后者的DWI等序列。MRI的优势在于能敏感的显示脑实质的病灶,具有高敏感性及特异性。


在血管的显示方面,CTA的优势在于快速成像,而MRA则不需要使用对比剂。在检出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疾病方面,这种技术已经成为一线检查方法。


脑血流的评估主要通过CTP和MRP来完成。在临床实践中,这两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缺血半暗带评估。


更多详情

江桂华教授:脑血管疾病影像训练营
第七讲——影像技术在脑卒中的应用




2

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时期的CT、MR表现


脑循环的稳定依赖于脑循环储备力和代谢储备力。当这些机制失效时,就会转变为脑缺血,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脑梗死。

目前体现脑梗死前期的影像技术主要是灌注成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Tmax参数(代表脑组织储存血液功能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并不适用于观察梗死前期。

根据病理上的局部脑微循环的变化,将脑梗死前期分为2期的4个亚型:I1、I2、II1、II2。


当CBF(脑血流量)下降超过CMR(脑代谢储备力)会发生不可逆转的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即脑梗死。


脑梗死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各期的影像表现按细胞毒性水肿、血管源性水肿和细胞崩解液化坏死的过程进展而变化。


理解这些变化,可以为我们开展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更多详情

江桂华教授:脑血管疾病影像训练营
第九讲——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时期的CT、MR表现




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如何开展一站式影像学检查?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目的包括恢复血管再通、挽救缺血半暗带、降低治疗后出血、改善预后,均离不开影像学评估。


一站式CT检查分为平扫CT、CT灌注和头颈部CTA三步,总检查时间约8分钟。特点包括快速、简便、一次注射对比剂同时CTA、CTP成像、可评估头颈部血管等。


一站式MR检查分为T2-FLAIR、DWI、SWI、Tof-MRA、DCE-PWI五步,总检查时间约10-15分钟。特点包括速度较快、成像序列多、信息量大、准确度高、对比剂使用量少等。


快速评估梗死核心以及半暗带体积是减少治疗失败、降低出血风险、提高预后的关键。注意可以预测治疗后出血的影像学指标。


更多详情




4

临影结合看图识病之脑梗死分析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了解其原因和表现形式对于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江桂华教授将从临影结合的角度细致讲解脑梗死的病因分析和影像表现。


请关注10月30日晚间直播会议




5

如何提高脑血管CTA图像质量


捕捉到清晰、准确、病灶明显的CT图像,是放射科医生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可不容易,放射科医生需要从3个方面着手[1]


1

关注碘对比剂,对比剂的理化性质、剂量、注射模式与图像质量息息相关。

2

优化CT扫描方案,设备的各项参数需要合理设定。

3

心怀患者个体,患者的个体因素、配合程度也同样不容忽视。而在提高图像质量的同时,还必须兼顾患者的安全性,这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了。


更多详情



参考来源

1.Bae K T. Intravenous contrast medium administration and scan timing at CT: considerations andapproaches[J]. Radiology,2010,256(1):32-61.


更多推荐

-仅供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沟通使用-

PP-GAD-CN-1704-1


未经拜耳影像学苑授权禁止转载


拜耳影像学苑
拜耳影像学苑致力于成为中国影像学术内容一站式平台,为影像医生提供专业线上学术资源,涵盖高质量学术大会直播和回放,病例读片,学术工具,文献速递等。 学术资源菜单审批号:PP-GAD-CN-1421-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