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原为小儿肾阴不足所设,现广泛运用于肾阴亏损的多种病症,如腰酸腿疼,齿牙不固,小便淋闭或不禁,消渴,耳鸣眼花,咽干舌痛,盗汗不眠,头晕目眩,遗精梦泄,阳强易举,或足跟疼痛,咳血失音,气喘,咳嗽,水泛为痰,尺脉虚大等。其体现了补肾滋阴法。
陈潮祖教授阐释此方,不拘泥于原著所论,提出了此方的三个配伍要点、一个疑点、三种临床运用、五种化裁加减,并颇具创意地将该方与补中益气汤对比,层层析理,为后学者掌握运用这一名方铺平了理论认识的道路。
剖析方证病理:吾师在原著基础上,进一步详细阐述本方证病理,认为其所治诸症,属于肾阴亏损,虚火上炎机理。肾为主水之脏,是机体一切津液精血等物质的大本营,也是机体水液代谢功能的最重要环节。脏腑形骸都需阴津濡润,才能进行功能活动;气血精液都需阴津濡润,才能各成其用,所以津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基础物质之一。
少阳三焦是联系五脏六腑的通道,阴津要经这条通道才能到达全身;与阴津并行于三焦的阳气需要阴津滋润,才温而不热,这一作用也就是古人所说的阴阳相济。今因肾水亏损,气无水濡而虚热内生,脏无水泽而诸症蜂起。
腰为肾之府,肾阴亏损,故腰为之痛;肾为主水之脏,主水无权,故水液失调;肾主骨,齿为骨之余,阴虚生热,虚火上炎,故齿牙不固;肾开窍于耳,瞳仁属肾,肾阴亏损,清窍失濡,故耳中蝉鸣,视物昏花,这是本脏自病的见症。
肝主筋膜,有赖水为之濡,肾阴一亏,水不涵木,故足跟疼痛;肝阳上亢,故头晕目眩;子泄母气(精隧紧张)故遗精梦交;宗筋亢奋,故阳强易举,这是肾病及肝、肝肾同病的见症。
心肾为水火之脏,肾阴亏损,阴不济阳,心阳独运,循经上炎,则咽干舌痛;阴虚阳凑,则见盗汗;阴不涵阳,则见不眠。这是肾病及心、心肾同病的见症。
肾阴亏损,虚火犯肺,肺失宣降,则气喘、失音;损伤肺络,则咳血,这是肾病及肺、肺肾同病的见症。
脾主运湿而肾为胃关,肾虚不能行水,则脾之输机虽运而胃之关门不开,水无去路则上泛为痰,这是肾病及脾、脾肾同病的见症。
上述种种,究其病变本质,都是肾阴亏损使然。
——本文摘自《陈潮祖临证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