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帆 玛西高娃 张黎阳
参考上一轮贸易摩擦的经验事实,如果2025年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落地,中国可能会采取较为迅速的、规模或者比例大致对等的加征关税反制措施。近期中国针对进出口关税税则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包括2024年12月底对进口关税的调整和11月中旬对出口退税的调整,其中既有出于保障国内产业链供给、优化国内产业结构考虑而进行的常规调整,也有针对未来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做出的提前安排和应对。此外,我国还可能通过加强实体清单管控和稀土、镓、锗、锑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出口管制来应对海外贸易摩擦。如果后续加征关税后,中美之间可能展开谈判接触,并可能达成中国增加自美国农产品、能源产品等品类进口规模以及美方取消或者暂停部分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等双向受益的协议。本周市场关注12月PMI数据和央行2024年四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下周关注中国12月物价数据和美国12月非农就业数据。
▍如果2025年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落地,中国可能会采取较为迅速的、规模或者比例大致对等的加征关税反制措施。
但考虑到当前中国自美国进口规模要明显小于对美国出口规模,我国最终对美国加征关税的总体商品规模可能会小于美国对我国加征关税的商品规模。在上一轮贸易摩擦中,中国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反制措施出台速度非常快,并且落地时间和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落地时间高度接近或重合。规模上,中国对美国加征关税的第一轮、第二轮的商品规模与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第一轮、第二轮商品规模是一致的。中国对美国第三轮加征关税的商品规模为600亿美元,约占2017年中国自美国进口规模的39%,与美国对中国第三轮加征关税的商品规模占2017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比例(46.5%)十分接近。经历过四轮加征关税的反制措施后,中国对美国的平均关税税率从2018年初的8.0%增加至2019年底的21.8%左右。从行业来看,中国对美国前两轮反制加征关税多分布在农产品、汽车、水产品、化工品、医疗设备、能源产品等行业,后两轮关税加征商品范围不断扩大。
▍近期中国针对进出口关税税则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其中既有常规例行动作,也有针对未来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做出的提前安排和应对。
2024年12月底发布的进口关税调整方案对935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有利于增加优质产品进口,保障国内产业链供给。通过梳理,我们发现此次进口关税调整给予优惠税率的经济体多为带路经济体和RCEP成员国,因此可能存在以促进贸易多元化应对2025年关税冲击的考虑。同时在上一轮贸易摩擦期间,我国在对美国反制加征关税的同时,也在降低对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税税率。结合当下的地缘政治环境,我们判断2024年11月15日公布的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可能也是出于减少贸易摩擦同时兼顾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考虑。在未来我国可能在化学品、塑料制品、服装、机械和电气产品、交运设备等领域跟进调整出口退税方案。
▍我国还可能通过加强实体清单管控和稀土、镓、锗、锑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出口管制来应对海外贸易摩擦。
中国商务部于2019年5月31日宣布将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对不遵守市场规则、背离契约精神、出于非商业目的对中国企业实施封锁或断供,严重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的外国企业、组织或个人进行制裁。2023年2月至2025年1月,我国将参与对中国台湾地区军售的总共15家国外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出口管制方面,2023年中国在全球稀土储量占比和全球稀土矿山产量比重分别达到38.1%和67.9%。中国的镓、锗、锑等矿产资源储量占全球比重也较大。若海外对我国大规模加征关税落地,中国也可能会通过加强稀土、镓、锗、锑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出口管制来进行反制。
▍如果后续加征关税后,中美之间可能展开谈判接触,并可能达成中国增加自美国农产品、能源产品等品类进口规模以及美方取消或者暂停部分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等双向受益的协议。
根据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国在2020年和2021年需要扩大自美国进口特定工业制成品、农产品、能源产品、服务的规模。中国扩大自美进口,是有自主原则的。根据协议,美国应确保采取适当举措,以便有足够的美国商品和服务供中国采购和进口,中方将基于市场价格和商业考虑开展采购活动。根据PIIE的研究,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基于中国的进口统计数据计算,中国完成了62%的货物采购规模,即在按比例计算的3564 亿美元目标中,已采购2219 亿美元的货物。其中中国在农产品、工业制成品、能源产品方面分别完成了76%、62%和47%的采购规模。中美第一阶段协议也推动美方实现对华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折,包括暂停原定2019年12月15日要加征的关税,并将2019年9月1日生效的对华已加征关税税率从15%降至7.5%。
▍宏观经济运行跟踪:12月产需两端指标有望保持较快修复。
在近期一揽子增量宏观政策组合效应继续显现的大背景下,12月制造业PMI录得50.1%,连续三个月保持在荣枯线水平之上,较过去五年季节性水平均值高0.4个百分点。分项中,12月产需两端指标均延续修复,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分别较过去五年同期均值超出1.4、1.6个百分点。从结构上看,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12月消费品行业景气度有所回升。非制造业方面,12月服务业PMI读数自今年7月以来首次回到季节性水平之上,显示服务业修复动能继续上行。12月建筑业PMI与过去五年同期均值的差距收窄至3.8个百分点,反映出基建实物工作量落地效果有所改善。本周市场关注12月PMI数据和央行2024年四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下周关注中国12月物价数据和美国12月非农就业数据。
▍风险因素:
国内经济运行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变化超预期,国内政策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