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帆 遥远 危思安 于翔 玛西高娃
张黎阳 联系人:陶然
着眼2025年,美国的对华政策压力可能更多体现在经济与产业层面,但战略与安全层面的压力或相对有限,俄乌和巴以冲突,以及特朗普和共和党建制派围绕外交与军事议题的博弈,将暂时对特朗普印太战略的布局造成制约。关税扰动方面,特朗普对华关税或聚焦所谓产业政策等“结构性改革”议题,并在对华依赖度较高、技术性水平较高的行业优先加征,但中企出海的长期趋势预计不会改变。产业博弈方面,特朗普或将从投资、出口、进口、交流和盟友等方面加强对华科技限制,并从投资、监管、人才、加密货币、反垄断等方面强化自身的产业优势。在上述外部环境下,国内发展与安全的政策逻辑有望得到更好的统一,为应对特朗普政策冲击,国内政策节奏将注重相机抉择,财政、内需、科技、就业四方面政策值得期待。
▍特朗普的外交风格可概括为“权衡”与“交易”,现实主义色彩更为突出。
特朗普将于2025年1月20日就任美国总统,美国第119届国会也将于2025年1月正式运作,特朗普政策冲击将真正映入现实,成为2025年外部环境的主线。特朗普的回归并非四年维度的短期现象,美国两党政策“特朗普化”趋势已经形成,民粹主义浪潮迭起将深刻影响美国内政外交走向。我们认为,孤立主义(Isolationism)并不能反映特朗普外交风格的全貌,其现实主义(Realism)色彩更为突出,强调打破教条思维(Doctrine),回归常理(A Return to Common Sense)。在此思路下,特朗普的外交风格可概括为“权衡”与“交易”。
▍着眼2025年,美国的对华政策压力可能更多体现在经济与产业层面,但战略与安全层面的压力或相对有限,国内发展与安全的政策逻辑有望得到更好的统一。
回顾拜登政府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压力主要体现在战略与安全层面,持续深化盟友协同,在印太区域打造Quad和AUKUS等一系列多边机制,强化“价值观外交”。特朗普虽然同样高度重视印太战略,但其布局与重构需要一定时间,在2025年的窗口期内,美国的对华政策压力可能更多体现在经济层面,更加注重经贸与产业领域的博弈,但战略与安全层面的博弈相对有限。以下两方面因素,都将对2025年特朗普印太战略的布局与重构造成明显制约。一方面,俄乌和巴以冲突实现停战仍需要一定时间,或需要在2025年下半年再观察,冲突烈度也更有可能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过程。另一方面,特朗普与共和党建制派围绕外交和军事问题的博弈也可能激化,不能简单认为白宫与国会两院均由共和党控制就不存在府会博弈。
▍经济扰动一:关税。特朗普对华关税或聚焦所谓产业政策等“结构性改革”议题,并在对华依赖度较高、技术性水平较高的行业优先加征关税,但中企出海的长期趋势预计不会改变。
特朗普新任期的对华关税是2025年经济层面扰动的最主要表现。从特朗普对华关税的目标看,特朗普在经济领域或更多聚焦所谓产业政策等“结构性改革”议题,在非经济领域或更多聚焦全球地缘热点问题和禁毒等合作,与上一任期的大宗采购等有所差异,上述议题的协调难度可能大于特朗普的上一任期。从特朗普对华关税的落地时间看,特朗普即使基于IEEPA兑现关税威胁并在上任初期签署行政令,关税实际开始征收的时间最快也可能在2025年3-4月。从特朗普对华关税的行业顺序看,特朗普新任期可能在对华依赖度较高、技术性水平较高的行业优先加征关税,但部分行业可能采取先加税、再豁免、并对企业家一对一施压要求迁移产业链的处理方式,例如涉及美企商业利益较大的消费电子产品,以及供应链可替代性较低的医药、稀土等。特朗普极端关税下,中国企业出海布局机遇仍是长期趋势,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考察的关键要素在于原产地认定而非所有权穿透。从更长期的历史视角看,中美占全球GDP比重达到历史周期高位、贸易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度见顶的背景下,企业出海是中国融入并扩大“一带一路”和“大金砖合作”经济循环的必然趋势。
▍经济扰动二:科技。特朗普或将从投资、出口、进口、交流和盟友等方面实施对华限制,并从投资、监管、人才、加密货币、反垄断等方面强化自身的产业优势。
美国科技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超脱了两党政治更迭的范畴,着眼2025年,中美在科技领域的博弈仍将延续。投资限制方面,特朗普或将基于类似reverse CFIUS的机制来加强美国投资中国科技领域的审查,特别是金融投资领域。出口管制方面,特朗普或将更新和强化EAR,继续扩大实体清单,特别是加强对“非实体”领域的管控。进口限制方面,特朗普或将加强对关键供应链的审查,促进制造业回流美国。交流限制方面,特朗普或将以行政方式阻碍中美两国正常的科技和学术交流。盟友协同方面,特朗普或将采取交易思维,在维持对盟友安全承诺的同时,换取盟友在科技产业政策和对华制裁上的配合。此外,对华科技遏制仅是中美科技博弈的一个方面,美国政策层正认识到,投资本国创新比对华出口管制更重要,未来特朗普或从投资、监管、人才、加密货币、反垄断等方面优化美国的科技产业政策,强化自身的产业优势。整体来看,当美国追求所谓“安全”的成本高到危及“安全”本身,对华科技遏制政策将不具备可持续性。因此,尽管美国的科技制裁将不断调整,但其力度正趋近上限。预计中美将在核心科技领域各自发展一套供应链体系的背景之下,日、韩、欧、中国台湾的供应链企业或将在两套体系内各自做出选择,甚至全部参与。
▍经济扰动三:能源。特朗普或不会彻底废除IRA法案,但产业链排他性与自主可控的要求可能持续增强。
预计特朗普在新任期继续强调传统能源为核心,旨在实现“释放美国能源”和“降低能源价格”两大目标。我们从“地缘”与“供需”两个维度进行剖析,对于油价而言,特朗普冲击或并非自其上任伊始即呈现直线式的负面压制,利空影响或存在滞后性。而对新能源发展而言,共和党虽席卷国会两院,但出于维护红州制造业利益以及筹备中期选举的考虑,IRA法案或不会被彻底废除,仅会对IRA法案中部分成本较高、尚未落地的条款进行调整。对于我国新能源产品出口而言,虽然特朗普希望通过关税手段实现本土产业保护和制造业回流,但针对我国新能源产品关税进一步加码的空间有限。不过客观来看,本次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对能源安全的强调较多,在新能源领域,产业链排他性与自主可控的要求可能持续增强。
▍为应对特朗普冲击,国内政策节奏将注重相机抉择,财政、内需、科技、就业四方面政策值得期待。
在政策基调上,我们认为2025年国内宏观政策将总体积极、稳中求进,但在节奏上注重相机抉择。第一,出口承压需依靠内部财政加力对冲,预计各项支持实体经济的财政工具额度将全面提升,2025年赤字率有望提高至4.0%的近年来最高值,特别国债和专项债新增规模也将高于2024年。第二,贸易扰动下国内供需格局更加严峻;需求侧方面,预计2025年以旧换新的资金额度将提高到3000亿元左右,同时品类有望扩围纳入手机、更多家居家装品类,此外针对老年群体、生育群体、购房群体的财政支持也值得期待;供给侧方面,或重点在产能投入端优化政策,明确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边界,减少恶性竞争和盲目扩张,但经济压力下强制出清产能的力度或难以激进。第三,应对特朗普科技制裁加码,攻破卡脖子需要从国内外和技术路线等多个维度进行内外突破。第四,关税压力对出口型制造企业造成冲击,需采取措施来保障民生和稳定就业。综合来看,预计2025年全年经济将呈现“U”型增长,可实现5%左右的增长,并以“十五五”规划为契机,持续深化改革,在外部压力增大的同时稳定国内市场主体预期。
▍风险因素:
美国经济形势超预期恶化;中美博弈超预期加剧;全球地缘形势超预期恶化;贸易关税风险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