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热点
近期,“男孩玩游戏充值万元,父亲连扇自己耳光”的视频引发高度关注。
视频里的爸爸愤怒地给了自己10个耳光,儿子哭着去阻拦爸爸。这位爸爸说:“子不教父之过,我儿子打游戏10分钟充值6000多块钱,就这几天花了一两万。我哪怕做生意倒闭都没事,我管不住我儿子,我对不起所有人,我先甩自己10巴掌。”
随后,这位爸爸不仅拉着儿子去游戏公司讨说法,还想把儿子送到派出所。
在研究工作中我多次遇到过类似的父母。
有的母亲在接受访谈时哭着说“我说我没养好他,我内疚地打自己,求他别玩了,他都铁石心肠”,有的父亲谈起孩子玩游戏长吁短叹说“我发烧了让儿子陪我去医院,他不仅不肯,连看我一眼都不看,一直盯着手机玩游戏,为了让孩子醒悟我就惩罚我自己,希望唤起孩子的怜悯之心”。
每当看到听到这些家长无奈的经历,都让人感到既心疼又着急。
01
“愧疚式教育”不可取
“蛋仔爸爸”(视频主角)对儿子游戏充值能从家庭教育找原因的勇气是值得钦佩的,但是方法非常不可取。
这位爸爸以及访谈中遇到的多位自我惩罚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的教育均是“愧疚式教育”。
什么是“愧疚式教育”
所谓愧疚式教育,就是家长通过示弱的方式让孩子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家长,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听话,使孩子服从家长的意愿,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
家长的示弱行为有多种表现,如唠叨自己的辛苦和付出、装病、哭、下跪、自伤、自残等。
“愧疚式教育”的危害
愧疚式教育被称为新型的家庭暴力。
这是因为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完善具有较大危害。
表面看,孩子似乎在短时间内哭了、认错了、懊悔了、服从了,但是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使孩子逐渐形成迎合、仇视、逃离、自卑、极端等心理。
而父母的哭泣、下跪等行为并没有真正见效,有的孩子仍然“死不悔改”继续玩游戏,有的孩子对父母的自伤自残无动于衷,甚至同样用极端行为对待家长。
采取“愧疚式教育”的父母,其根本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只能通过“苦肉计”试图让孩子从内疚到屈服。正如这位“蛋仔爸爸”,对孩子玩游戏充值无计可施,只能通过打自己耳光来震慑孩子和维权。
孩子玩游戏,怎么就管不住
很多家长感到困惑,孩子玩游戏怎么就管不住呢?为什么好说歹说孩子都听不进去?其根本原因还是家长对孩子的行为缺乏理解和共情,缺乏有效的引导方法,只能对孩子实施“硬管控”,结果导致“强扭的瓜不甜”,非但管不住还产生很多家庭矛盾。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发现,超过七成的少年儿童表示自己喜欢网络游戏,认为玩游戏可以帮助他们结交朋友、得到同伴认可。如果不能正视互联网时代孩子们的娱乐需求和社交需求,游戏就成了亲子矛盾的导火索,家长就会一次次碰壁管不住孩子,发生亲子博弈争斗的拉锯战。
02
在游戏问题中看到家庭问题
玩网络游戏的孩子为什么有的欲罢不能有的却理性娱乐?这其中的差异究竟是什么呢?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多次对未成年人使用各种互联网产品进行大规模实证调查,结果均显示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比不沉迷的孩子有更多的成长问题。
沉迷网游的孩子具有这样一些特征
缺乏自主休闲时间、学习负担重;课余时间缺少伙伴、心里话没有人倾诉、心理压力大;经常感到孤独迷茫、没有目标;缺少表现机会;经常感到不受欢迎、被身边人瞧不起;不被父母尊重、缺乏自由等。
孩子沉迷网游的家庭具有这样一些特征
对孩子专制或放任、溺爱;对孩子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完全不了解;长期忽视孩子的社交、休闲、娱乐,不关注孩子的情绪;对孩子的上网活动干预频繁且方法简单粗暴;亲子关系紧张甚至恶劣;与孩子长期分离,沟通极少……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发现,父母对孩子专制、放任、溺爱的家庭,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比例更高,父母平等对待孩子、给孩子更多鼓励和温暖的家庭,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比例是最低的。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发现,父母对子女的上网活动干预越频繁手段越简单粗暴,子女的网络素养水平越低;亲子关系每增加10%,孩子网络使用问题下降7%-8%。
中国儿童中心的研究发现,与父母同住的孩子网络使用行为更科学合理。
可见,孩子是不是会沉迷网络游戏与孩子的生活状况、心理状况、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等密不可分,而这些反应的都是这个家庭的家庭教育状态。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发展纲要》等均对家长提出了要求。如《家庭教育促进法》就专门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这说明家长要主动改善孩子的生活和家庭教育方法,使家庭成为预防孩子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
03
孩子理智用网,“工夫在网外”
如何让“蛋仔爸爸”“蛋仔妈妈”们不再自扇耳光,让两代人从对抗中解脱出来共享网络乐趣,是一个时代性课题,非常考验家长们的教育智慧。
保护未成年人合理使用网络,全社会都责无旁贷,家庭、学校、社会、平台均应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付出更大努力。
诗人陆游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意思是想学习写诗的人不能只在字词句等写作技巧上下工夫,应把工夫放在诗词之外,如多体验、多实践等。同样,家长也不能只把工夫用在阻止孩子上网玩游戏上,更要把工夫用在网外。
1
安排好孩子的网下生活。
孩子的网下生活不够丰富充实就会更想在网上获得补偿。
家长要给孩子的闲暇生活“留白”,不要用学习、课外辅导等占满孩子的课后时间,要让孩子有时间去做他喜欢的事。
要培养孩子线下的兴趣爱好,如踢球、下棋、阅读等。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多体验现实生活,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辛苦与不易,了解家庭生活花销等,使孩子有金钱意识。孩子线下的生活丰富了,网络游戏的吸引力就会降低。
2
关心孩子的人际交往。
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朋友,与同学、老师等身边人关系不好,就会在网上寻找情感支持,因此有的孩子说“玩的不是游戏是互动”。社交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营养素”,没有哪个孩子愿意在“人际孤岛”上独自生存。家长要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交往,给孩子创造更多社交机会,使孩子在线下找到群体归属感与认同感。
3
关照孩子的心理健康。
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更有可能沉迷于网络游戏。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以及生活习惯的变化,这些生活小问题的背后也许正是孩子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表现。例如,有的孩子突然不想去上学,有的孩子最近经常不完成作业,还有的孩子说自己经常睡不好。家长要在家庭生活中为孩子提供独立和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孩子更自信更有价值感。
4
重视与孩子的亲密关系。
家长要把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家长要减少唠叨,与孩子多一些亲子活动,比如与孩子一起做饭、运动、逛街、娱乐等,都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好机会。此外,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玩玩网络游戏,把游戏做为亲子沟通的话题,在陪伴中给孩子更好的引导。
作者:孙宏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图片、视频来源:网络
图文排版:范玉芳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