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
FAMILY EDUCATION
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青少年的社交方式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除了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进行线上的数字社交之外,还有一种新兴的社交方式——“剧本杀”。
“剧本杀”有角色扮演、烧脑新奇的特点,令孩子入迷甚至沉迷。
有的家长觉得这是一种社交方式,也锻炼了孩子思维能力;也有家长觉得一次游戏耗时一个小时,孩子沉溺于此太浪费时间;还有家长认为“剧本杀”给孩子带来了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剧本杀”呢?
“剧本杀”是一种基于剧本的角色扮演游戏,源于英国的“谋杀之谜”。玩家通过扮演剧本中的角色,根据搜集“案发现场”的证据和与其他角色的沟通交流去探索完整的故事真相,并结合自己的故事背景演绎和推理破解“案件”过程,找出“真凶”或隐匿身份。
近年来,随着真人秀《明星大侦探》的热播,这种社交游戏迅速在青少年群体中流行起来,成为他们的新型娱乐项目。
青少年何以沉迷“剧本杀”
根据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青少年沉浸式娱乐及权益保护研究报告(2021)》显示,超六成青少年表示“喜欢”“很喜欢”玩密室、“剧本杀”类沉浸式娱乐项目,且年龄越低喜欢的比例越高。
由此,我们不由感叹,“剧本杀”到底有什么魅力,让青少年这么沉迷?
沉浸式体验,代入感满足好奇心
有人表示:“代入感从我们进入场地那一刻就产生了。”《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剧本杀’类的娱乐方式为何会吸引青少年”的采访中发现,不少青少年提到了“剧本杀”的最让人欲罢不能的就是由沉浸式体验而产生的强烈“代入感”。
在玩“剧本杀”过程中,青少年能扮演不同的角色,感受不同的故事。他们可以体验到悬疑、惊悚、喜剧、爱情等各种剧情,满足青少年追求新鲜感和刺激感的心理。
有些“剧本杀”游戏还会配有符号感极强的场景、服装和道具。在这样的环境中,青少年瞬间就进入了剧本描述的故事情节,他们觉得自己就是剧本中的人物,强烈的代入感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表达自我,在游戏中掌控话语权
青少年有着强烈的自我表达欲,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在“剧本杀”中,他们可以通过对剧本内容的理解来演绎角色,在表演中传达自己的情绪和思想,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智慧,从而影响游戏的进程和结果,赢得他人的赞赏和信任。
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缺乏表达自己想法的语境和机会,“剧本杀”给了他们“做自己的主人”的权利,给了他们建构话语权的场景。
半熟人社交,满足“Z世代”交往需求
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Z世代”(即出生于1995—2010年之间的年轻人)的社交需求和方式与传统社交不同。
他们不愿意被束缚在一个固定的圈子里,喜欢拓宽交友边界,在线上或者线下寻求相同兴趣、价值观和认同感的人,形成不同的社交圈子。
因此,他们更喜欢“半熟人”的社交状态,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社交,也可以随时随地地退出社交。
“半熟人”是一种介于陌生人和熟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指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人与人的关系达到认识但还未到熟知,这种关系既不需要承担熟人之间的责任和义务,也不会有陌生感和隔阂感,更适合当代青年人的社交需求。
“剧本杀”的参与者通常是组局结伴,形成“半熟人”社交。这种社交以游戏为主,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符合“Z世代”的交往需求,参与者可以在享受游戏体验的同时,根据社交需求的深浅选择继续或终止交往,有助于减轻社交压力,缓解社交焦虑。
面对面互动,摆脱“群体性孤独”
“剧本杀”是一种线下面对面的互动游戏,玩家需要在同一个场景中,与其他玩家进行眼神交流,使用肢体语言甚至产生肢体接触。这种身体在场的感觉,可以让玩家感受到更真实和更深入的社交,摆脱线上社交的“群体性孤独”。
“群体性孤独”是指人们在网络社交中,虽然看似有很多朋友,聊得热火朝天,但其实内心还是很孤独。因为他们缺乏真正的情感交流和亲密关系,只是表面上维持着一种虚拟的社交。
线上社交虽然方便快捷,但也容易产生距离感和冷漠感,让人感到孤独和空虚。尤其是青少年,他们处于一种情绪敏感时期,更需要这种陪伴感和归属感,而不是被孤立和忽视。
“剧本杀”可以让他们在游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感受自己的价值和存在,从而摆脱孤独感和无助感。
面对“剧本杀”热潮
家长应当如何应对
“剧本杀”是一种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很多快乐的娱乐方式。对此,家长们不必过分担心或敌视,但同时也要警惕“剧本杀”野蛮生长可能带来的一些危险,及时干预引导,做好孩子们的后盾。
引导选择正向剧本,
避免形成畸形价值观
目前,“剧本杀”市场还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管理,导致不良内容泛滥。
市面上很多“剧本杀”的剧本充斥着低俗内容,包括暴力、恐怖、色情、灵异等元素,甚至部分剧本还存在宣扬封建迷信思想、恶意篡改历史或抹黑历史人物等问题。
这些低俗内容和不良现象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出现道德迷失或模仿犯罪的行为。
为了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家长们有必要引导孩子选择正确且合适的剧本。
一方面,家长可以和孩子沟通约定,在挑选“剧本杀”的剧本时要避免选择低俗的剧本。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挑选剧本的参考意见,并传达健康游戏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同体验,选择评分较高、营业较为规范的“剧本杀”场馆。这样可以保证“剧本杀”的安全和质量,提高“剧本杀”的文化和教育价值。
合理限制游玩时间,
避免过度沉迷丧失生活兴趣
早在2021年10月,据媒体报道,浙江省某医院临床心理科接待了一名21岁正在读大三的患者小刘。家人称小刘接触“剧本杀”已有大半年时间,精神变得越来越萎靡,情绪也变得非常不稳定。小刘正是因为对“沉浸式剧本杀”入戏太深导致神志出现问题。
“剧本杀”的沉浸式体验可能让孩子“入戏过深”,损害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造成他们分不清剧本和现实,甚至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分裂的情况。
在“剧本杀”游戏日益流行的今天,合理控制游玩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家长和老师也应该关注青少年的娱乐行为,不要让“剧本杀”成为孩子逃避现实的借口,而应让其成为丰富生活的方式。
家长和老师可以与青少年沟通,了解他们玩“剧本杀”的动机和目的,帮助制订合理的游戏计划,控制游戏的时间和频率,鼓励他们参与更多有益的活动,如运动、阅读、志愿服务等,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提高现实生活质量。
守护安全边界,
构建无忧的体验空间
由于“剧本杀”行业属性不明、准入门槛低、装修设计缺乏标准,游戏场馆存在疏散通道狭小甚至封闭、消防器材缺失等问题,容易引发火灾等安全隐患。而部分经营者为规避风险,要求玩家签署《免责声明》,特别是面向未成年消费群体时,店家未根据其身心特点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
此外,有些“剧本杀”场次是“拼盘”玩家,并不能保证每个玩家都是恪守道德底线的。上海市闵行区检察院关于密室、“剧本杀”行业的行政公益诉讼中提到,部分被调查学生反映曾在体验密室、“剧本杀”时遭遇跌倒、惊吓甚至是性骚扰的问题。
在享受“剧本杀”带来的刺激与乐趣的同时,确保自身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在选择“剧本杀”门店时,重视门店的消防、卫生和整体的安全措施。
同时,考虑到与陌生玩家同行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家长应教育孩子如何在游戏社交中保持警惕,以防止意外伤害或不当行为的发生。
文章来源:《家庭教育》杂志
文章作者:曾海芳 于佳乐(浙江传媒学院)
图片来源:网络
微信编辑:朱思晴
推荐阅读
FAMILY EDUCATION
欢迎订阅
FAMIL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