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冠疫情的暴发加速各国高等教育混合式教学的发展,也暴露出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的问题。鉴于在2021年全英学生调查中,英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表现不佳,学生事务办公室2022年对英国6所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评价。此次评价以学生事务办公室的“教学卓越框架”为标准,体现学生为中心、市场化、风险分析、多元主体等理念和特征。此次评价发现,高校在疫情期间均充分调动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但师生对混合式教学的理念认识不充分,容易将其混同于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还易引发学生孤立感加重、学业负担过重、学习反馈薄弱等问题。为应对上述挑战和困难,学生事务办公室要求高校加强混合式教学的信息供给,挖掘混合式教学的基本原理,从线上线下比例分配、学科分析、学习反馈、在线教学策略等方面提出有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英国;学生事务办公室;混合式教学;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9.56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3937.2024.10.06
引用格式:尤铮,邢远晖.保障混合式教学的质量——英国学生事务办公室教学评价项目研究[J].世界教育信息,2024,37(10):48-55.
新冠疫情造成学校系统大规模停摆,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6亿名学生受到影响,受波及学生超过全球学生总数的94%。[1]疫情期间,线下教学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在线教学得到快速发展。在疫情的冲击和推动下,教育数字化转型加速,混合式教学成为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英国是全球高等教育传统强国,在由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等机构共同研发的“2023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GTCI)中,英国位列世界第十,其中的“全球知识技能/高水平技能”位列世界第二[2],高等教育为此作出积极而显著的贡献。2021年以来,英国绝大多数高校都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了掌握域内高校混合式教学的质量,提升高等教育机构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英国学生事务办公室(OfS)等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机构开展了一系列工作。2022年6月,OfS委派专门工作组,对英国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笔者以此次评价为例,探讨英国高校混合式教学理念,以及英国对高校混合式教学开展评价的路径和经验,以期从质量保障的角度,为数智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一、英国高校混合式教学理念
从中国知网和Google Ngram Viewer两个数据库进行关键词检索,发现混合式教学在2000年以来逐渐成为教育热词,此后相关主题的专著和学术论文产出不断。
混合式教学,亦称混合式学习,在形式上表现为传统的线下教学和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的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其核心要义是促进两种教学手段的优势结合,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3]两种优势的有效结合,需要教师在学情、教学内容、实际教学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统筹利用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最终表现为学习理念和学生认知效果的提升。[4]混合式教学以其融合传统面对面授课和在线学习资源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学生在在线平台上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教学资源,与教师进行互动,增强学习的参与感。
英国各界对混合式教学的定义与上述界定较为类似,同时也有所发展。例如,伦敦大学学院劳瑞拉德教授认为混合式教学是传统教学方法与数字教学方法的整合,是实现21世纪教育愿景的最佳手段。[5]布莱顿大学麦克唐纳教授指出,混合式教学为淘汰传统的独白式长篇讲座授课提供机会,通过预录、直播、面授等多种路径呈现“组块”(chunk)教学内容,配合线下教学、研讨会和小组学习等形式,混合式教学能够促进教学改革实现。[6]英国教育家迈克尔·巴伯爵士指出,混合式教学是将面对面线下授课与数字环境授课相结合的教学。上述定义得到OfS的认可和采纳,OfS进一步强调,这种整合是“有意整合”,即慎重周到、深思熟虑的整合。[7]
混合式教学的概念虽然看似简单、直白,实际应用却相当复杂。[8]虽然21世纪初就不断有混合式教学的尝试、研究和讨论,但其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2021年的全英学生调查(National Student Survey)数据显示,仅有47%的学生对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感到满意,尽快恢复线下教学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愿望。[9]2021年5月,英国大学合作伙伴集团(University Partnerships Programme,UPP)开展的调查显示,许多英国高校学生认可开展在线教学的优势,例如,更具灵活性(77%),可以免于通勤(71%),降低居住成本(47%),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25%)等;关于未来的教学安排预期,约45%的学生希望开展面对面线下教学,并同时辅以每周一到两次的线上教学。[10]可见,在疫情的冲击下,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出发,混合式教学的需求愈加凸显。2022年3月,OfS委托第三方机构——“青年视野”(YouthSight)对近2000名高校学生进行在线调查,请他们回答“关于你的课程,在线学习和面对面学习的混合效果如何”之一问题。结果显示,79%的学生认为混合学习的效果“非常好”或“相当好”;18%的学生认为,在线学习和面对面学习的混合效果“不太好”或“根本不好”。近1/5的学生对混合式教学不满,这使得英国相关政府部门认识到,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11]如何更好地开展高等教育混合式教学,并切实保障乃至提升混合式教学的质量,也成为更加迫切的问题。
英国各界对混合式教学持开放和欢迎的态度,普遍认为这是高等教育教学实践对时代发展的回应,而非在疫情等特殊情况下教育应急的权宜之举。英国罗素大学集团指出,开展混合式教学,顺应了采用数字化教材和技术以提高学生学习体验的大趋势,疫情加速推进了这个过程。[12]与此同时,这场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使得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在尚未做好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就被迫匆忙应对大规模在线教学。在疫情早期阶段,英国高校借助在线手段开展教学的重点目标在于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而非真正地促进线下线上教学有序融合。这或许也是2021年全英学生调查数据表现不佳的原因之一。
二、英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评价的实施
为了持续保障英国高校混合式教学的质量,2022年6月,OfS委托一个专家小组对英国①6所高校的混合式教学质量开展抽样调查。其工作流程、模式、评价结果和未来工作建议,对于进一步认识和完善高校混合式教学的相关工作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围绕该项目的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四个方面,对英国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评价的路径和经验进行分析。
(一)评价主体
英国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内部是由高等教育机构开展的自我评价,即高校自评;外部是由相关质量保障机构开展的外部评价。英国针对疫情以来的高校混合式教学评价工作也在这一“内外结合”的工作架构下展开,同时,一些职能部门的参与,也反映了英国外部质量评价主体的变迁。
长期以来,英国最为重要的外部评价机构是成立于1997年的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QAA),QAA制定并不断更新的《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规范》是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监管、改进的重要依据。2020年以来,为应对疫情,QAA发布一系列混合式教学的工作规范和建议,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数字化学习的类型构建指南》《疫情期间英国高校如何顺利向数字化教学转型》《良好的数字化教学实践对学生参与度、学业进步和成绩影响的案例研究》等报告。[13]虽然上述报告并非直接指向评价工作,更多体现QAA对英国高校的指导和支持,但其中也不乏评价的元素。具体而言,相关指导建议都是基于QAA开展高等教育评价工作的经验总结,如《良好的数字化教学实践对学生参与度、学业进步和成绩影响的案例研究》等报告呈现了爱丁堡大学、英国开放大学等开展自我评价的经验和成效[14],这些内容是评价要素的体现。QAA的相关工作为混合式教学实践及其后续的评价奠定了基础。
然而,随着英国教育行政机构的改革,QAA的质量评价、监管职能和角色不断调整,其在高等教育评价中的职能进一步压缩。OfS逐渐成为外部评价的主体机构。2017年4月,英国《高等教育与科研法》获批通过,OfS成立,强调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对英国高等教育进行统一监管,将学生定位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和高等教育服务的核心。[15]2018年,OfS从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升学生就读体验、呈现学生学习成果、确保学生学有所值四个方面制定核心战略目标。[16]随着2022年QAA宣布陆续退出英格兰地区的质量评价工作,OfS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OfS创新工作机制,建立早期预防、正式干预、严格惩处的系统性高等教育机构监管体系。[17]在2022年6月的评价工作中,OfS成立一个5人专家小组,其中包括1位首席评价专家,3位在职评价专家和1位学生成员。在职专家均来自高校,为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18]学生利益群体的加入则体现OfS以学生为核心的工作理念。
(二)评价方法
此次评价采用抽样调查,OfS委托的工作组从登记在册的高校中,按照目的性抽样和高校自愿参与的原则选择6所高校,重点从收费标准、办学规模和类型、地域分布三个方面考量样本的代表性。其中,收费标准涵盖了高、中、低三类高校,办学规模和类型具体分为大型综合研究类、小规模、专门特色类高校等,地域分布则指的是6所案例学校相对均匀地分布在英格兰地区。在评价过程中,OfS的专家小组采用入校调查、师生访谈、师生问卷、学校档案查阅、案头研究等方法。访谈对象包括学校主管教学事务的副校长或同级别管理人员、课程负责人、在线教学负责人、参加混合式学习的学生;问卷对象主要是主管教学事务的副校长或同级别管理人员以及课程负责人。问卷和访谈中均设有三角互证题项,以确保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档案查阅和案头研究涉及的数据范围更加广泛,OfS同样采用抽样而非全面调查的方式,要求6所高校从人文社会科学、医学、自然科学和工科、表演艺术四个学科领域中提供1~3门混合式教学课程的资料作为评价的基础资料,工作组共收集16门课程的数据。此外,专家小组还收集这6所高校数字化基础设施、官方网站公开数据等信息资料。[19]上述方法体现英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价的一般方法,除了在数据收集方面特别强调对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等信息的把握,并未对混合式教学评价做出重大的方法创新。然而,英国近年来不断突出学生在高等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这在OfS成立的初衷及其名称中都可见一斑。在本轮评价中,OfS如何践行“将学生作为高等教育服务核心”的理念,并将之应用于评价工作,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
英国政府在2010年前后提出将学生置于高等教育核心的理念和改革目标,这也是OfS成立的重要使命。近年来,英国高等教育评价重视学生参与也已成为一项共识[20],相关特征在此次混合式教学评价中也得到体现。在评价工作之初,OfS强调开展本轮评价的指导原则是将学生置于工作的核心,突出公平性和多样性。为此,专家小组在评价过程中全程坚持学生参与,除前文提及的邀请学生代表纳入专家小组,OfS在设计评价问题的过程中召开三次学生座谈会,并坚持学生成员参与入校调查,学生必须参与教师访谈并提问,且由学生主持学生访谈。相关举措既在具体的方法技术层面,也在方法论的理念层面反映了英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价的新进展。
(三)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评价工作的核心,既是教育质量观的集中反映,也是实施评价工作的直接依据。OfS对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监管规则,并结合疫情做了相应的调整。自2017年成立以来,OfS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继续执行“教学卓越框架”(TEF),并于2022年制定发布新版本,延续了以学生为中心、多元主体、市场竞争、聚焦教学等特征。[21]在TEF的框架下,OfS于2018年发布《确保学生成功:英格兰高等教育监管框架》(以下简称《监管框架》),成为此次混合式教学评价采用的标准。伴随着评价工作的开展,OfS又于2022年颁布最新版《监管框架》。《监管框架》是一份宏观的纲领性政策,涉及英格兰地区高等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教学质量及评价相关的标准系其“第五部分:一般办学运行的指导意见”,其中详细规定高等学校办学运行的质量标准。此次混合式教学评价以其中的B1~B5五项标准为参考,重点采纳并细化B1和B2的内容开展评价(见表1),B3~B5三项主要和就业资格、毕业资格、升学资格等相关,并非本次重点采用的指标。
表1 OfS高校混合式教学评价的主要标准[22][23]
(四)评价结果
评价工作结束后,2022年10月,OfS采用在线信息公开的形式发布评价报告及后续的工作政策文本。《混合式教学评价:OfS委任专家小组评价工作报告》(以下简称《评价工作报告》)详尽地呈现了主要的评价发现和结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紧随其后,OfS发布《混合式教学与OfS监管》[24],该报告具有多重内涵,既是OfS对此次评价工作的总结和对专家小组评价结果的回应,也是OfS针对混合式教学监管政策的更新。此外,该报告对于高校也是一份实用的混合式教学工作参考和指南。
在《评价工作报告》中,OfS专家小组的主要结论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疫情冲击下,所有高等教育机构都能够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开展混合式教学,但整体质量有好有坏。一个集中的问题是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原理理解不够充分。具体而言,学校的各类制度文件并没有向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帮助他们获悉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的形式和比例、所需知识和技能等相关内容,这一问题在学生访谈中得到了证实。第二,虽然学生对线上课程的灵活性表示满意,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推进学习,但也有很多学生更加青睐线下课程,尤其是线下学习情境中的同伴关系对学习更加有利。学生表示,由于疫情封锁,缺乏社群交往和同伴支持的在线学习导致孤立感加强,对学习存在长期负面影响。第三,学生普遍反映在线教学期间的学习反馈不及时、反馈质量不高,且存在学习超负荷的问题,学生很难兼顾好线上和线下的学习安排。[25]混合式教学的核心要义在于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手段优势的有机结合,并非线上和线下手段形式上的简单叠加。但是混合式教学从理念转化为实践并非易事,OfS的评价结果显示,从学生角度而言,线上和线下的有效融合颇具难度;要求教师结合学情、教学内容、实际教学环境,有效引导开展混合式教学则更具挑战。加之此次混合式教学的直接原因是疫情冲击,高校和教师并未做好充分的准备。OfS也认识到这一点,因而在《评价工作报告》中指出,此次评价是在疫情背景下开展的,可以预期混合式教学的“线上线下融合”将更加有效。
三、讨论与结语
(一)更加准确地认识混合式教学的定义和理念
OfS的评价表明,学界和政府倡导的混合式教学的定义和理念,在高校教学实践中并未得到完整的理解和执行。在不同阶段,混合式教学被理解或等同于其他教学形式,集中表现为将其与线上教学相混同。在疫情暴发初期的校园封锁阶段,混合式教学被理解为简单的在线教学。随着校园封锁的结束,一些高校开始在日常教学中采取“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相结合的方式,混合式教学则又通常被理解为在线下教学基础上辅以一定量的线上教学或采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或者为学生提供虚拟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可见,混合式教学所倡导的“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理念在实践中存在偏差。然而,英国并非个例,许多师生并不理解二者“形式上的相加”和“实质上的结合”之间存在何种差异。尽管一些混合式教学平台推出了促进两种手段有机结合的程序和应用,在现实教学情境中也难以得到有效使用。
这一问题是诸多原因造成的,外部原因主要是疫情的意外来袭,内部操作层面的原因包括师生的数字化能力欠缺等。OfS的评价结果指出,如果课程团队中缺乏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人员来设计和实施混合式教学,便有极大可能导致在线教学质量低下,给学生带来较差的学习体验。此外,高校向学生提供的数字化引导和支撑也不够,评价数据显示,只有41%的受访学生认为他们获得了课程所需数字技能的指导。[26]相关问题有待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培训指导等途径解决。然而,更为关键的是,应当加深高校师生对混合式教学基本理念的认识。虽然混合式教学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英国也是该领域的先行者,但学校在疫情这场“大考”中的不佳表现仍然揭示了其对混合式教学的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当前,人类社会正在快速进入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对信息技能素养的要求日新月异,已经演变为对人工智能素养的要求。[27]高校更有效地开展混合式教学,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革新和深化师生对混合式教学定义和理念的认识,为师生的技能提升和教学实施筑牢认知基础。
(二)线上教学是混合式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混合式教学虽然包括线上和线下两部分,但从OfS的评价结果来看,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于线上教学部分,即师生反映问题、评价小组给出建议较为集中的领域均指向线上教学。OfS重点针对比例分配、学科分析、学习反馈、在线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存在问题提出建议。
在比重分配方面,混合式教学中线下课程和线上课程的比例如何分配始终是个关键问题,OfS指出,混合式教学不应当追求线上和线下的均衡[28],换言之,两个部分不是“五五分”的关系。此次评价的6所高校案例表明,线上、线下和混合式教学的比例分配存在较大差异,通常受到学校的教育理念、师资力量、学生群体特点、教学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过大比例的线上教学容易导致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且一些高校将线上教学作为应对招生人数增长的手段,这些举措都有违混合式教学的理念和目标。
在学科分析方面,并非所有课程都适合在线教学。有效利用在线教学手段、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需要对学科特色进行分析。OfS的评价结果表明,表演艺术、自然科学、工程、护理、医学及卫生相关学科对专业场地和设备支撑具有较高要求,需要以线下教学为主。例如,表演艺术领域的师生期望以9:1的比例开展混合式教学,即课程的90%在线下开展实操环节,10%在线上进行理论授课。卫生健康等学科领域的师生同样认为,这种混合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效。因此,学科分析也是开展混合式教学的重要基础。
在学习反馈方面,混合式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在线教学中学生得到的反馈不及时、反馈质量不高。这一问题固然受到学生群体特征的影响,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偏好对在线教学效果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也有少数教师和学生在评教中表示,混合式教学课程中线下教学的出勤率和参与度都很高,而绝大多数的线上教学出勤率堪忧。优化在线教学部分的反馈机制,无疑有利于相关问题的解决。
在线教学策略方面,OfS提出诸多细致可行的建议。具体包括,要求所有高校必须及时更新预录视频课程,以保证视频教学的质量,并将这条内容写入教学评价标准。此外,专家小组发现,混合式教学成效显著的教师倾向于将线上学习资源“分割”成篇幅更小,形成更有针对性的“组块”,以此提高学生的专注度,继而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结论与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的研究发现一致:缩短学习时间和定期休息有助于减少在线学习中的身体不适,使学生更容易保持注意力集中[29],也契合教育心理学的“组块”理论。
整体而言,此次评价并非一次常规评价,它是在疫情暴发和混合式教学大规模开展的背景下,由OfS组织开展的一次专项试点评价,从评价的方法和标准来看,并无较大创新,相关工作体现了OfS成立以来的工作理念、原则和路径,诸如卓越教学框架、以学生为中心、市场化原则等。与此同时,由于此前高校未开展混合式教学的专门评价,因此此次评价对数智时代英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发展也做出了诊断,诸如进一步深化对混合式教学的认识、强制更新视频课程资源、强化在线教学的学习反馈、将在线教学拆分为短小的“组块”等发现或建议,对于高校更好地开展混合式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注释:
①本次评价在英格兰地区开展,行文统称英国。
作者简介:尤铮,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北京100089);邢远晖,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100089)
基金项目:202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教育强国内涵、特征与建设路径研究”子课题“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及高质量发展研究”(编号:23JZD044);202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双一流”重大标志性项目“‘后疫情时代’国际组织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作用研究”(编号:2022SYLZD037)
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24年第10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