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体制内不管什么单位,大家都越来越忙,压力越来越大?
教育
2024-11-22 22:40
北京
很多体制内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些年,不管什么边缘单位还是核心部门,也不管你是新来的小兵还是领导,又或者是打算躺平的,每个人都越来越忙,而且压力越来越大。
但是,实际上的工作成果,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老百姓的满意度,并没有显著成果。
此前单位一个领导跟我们说,九十年代他在单位当处长的时候,人只有现在的七分之一。现在一个局十多二十个人干的业务,当时就两个人的一个处。有时候一个办文,分管副部长直接找他这个处长,告诉他具体的意见,然后他就拟文。写好后直接给分管副部长,副部长看看没什么大问题,他就交给单位里的打字员打出来,机要送走。整个业务就办完了,全部只涉及三个人,总共一个小时就搞定了。但现在我们单位的人数膨胀到了90年代的七倍,内设机构也增加了三四倍倍。如果要办一个最简单的征求意见的文件,流程和程序是如何的呢?首先办公厅收文,收文的小姑娘打好签报单,送给秘书处的副处长;副处长提出拟批办的意见,送处长;处长确定后,送办公厅主任。办公厅主任签字送该项业务分管的副部长,分管副部长签给具体承担业务司局。业务司局的文书管理员取文,送给综合处处长审;综合处长再报司局长,司局长批给分管的副司局长,副司局长批给具体承办的处。经过了十来个人的手,十来道程序,才到具体办文的人手里。处理的工作人员办好文,送副处长审;副处长反复改后,送处长定。处长又改之后,送分管副司局长;分管副司局长可能还会改。改完后又才送司局长,司局长可能还会改。注意,这里的每一次修改,都要重新走一片由下至上的程序。比如说副司局长提出修改意见,处长传达给具体办文的人,具体办文的人按要求改过之后,还要继续通过副处长,处长,再到副司局长。一个征求意见稿,历经千辛万苦,最后甚至还要报分管副部长去批。如果分管副部长是那种特别谨慎不担当的人,或者是个事儿妈,他还会要求司局征求一下其他相关司局的意见。如果其他相关司局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整个流程还得重头再来一遍。有的副部长还会亲自指导,对下面经过千辛万苦,九九八十一难报上来文,不管有没有必要,还要折腾文字表述,那就更痛苦了。也就是说,信息的进和出,从起点到终点之间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经历一次决策,并且每一个环节的人,都可能提出不同意见。只要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这个信息的进出流程就会被掐断,就要逐个按流程回到起点,然后再重新研究后走一次流程。经常会发生有的流程决定权的关键人、关键领导不在岗位,就一直等着,卡在那里。原本一个小时搞定的事情,现在一个星期也未必搞得定了。并且每个流程上的人,都被反反复复的修改搞得精疲力竭。并且很多这类办文都是脱裤子放屁毫无意义的,只不过是程序性的征求意见而已。就算是发出去的那个文件,也是个狗屁作用没用的玩意儿,一群人还在这里热火朝天地研究,走程序。而且一个办件的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流程中,很多流程都不是实质性的意见修改,而是折腾文字。
比如说深入研究是用“协同”还是“会同”,是用“去”还是“赴”地方调研,或者把一个说法不停地换说法,换词语。
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不是消耗在实质性的工作和决策上,而是如何写出一篇结构完整、用词漂亮的好文章上。还有一个原因,是很多领导需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以向领导表达自己工作很努力,落实领导的指示批示很到位,也就是表忠心。
比如说,研究一项工作,正常情况下,让具体承办这个事情的相关处室,让一个副司局长带队,多跑几个地方,深入到县乡部门调研十天半月,然后回来后写个报告,召集相关部门开个小会,碰个头,汇报研究下。开会得出结论后,开始起草文件,按程序征求其他部门的意见,然后下发文件,地方执行就行了。但动作这么小,怎么能够体现我们坚决落实领导指示批示的态度呢?所以,调研必须大张旗鼓,派四五个甚至更多的司局级干部,甚至让司局长带队,到全国所有省,上百个地级市,去深入调研他十天半月甚至一个月。回来之后,各组写报告。写了报告报告之后,开全单位的汇报研讨会,全单位的人都参加,没事也在台下听着。然后多次开专题会研究,最终才形成拟印发的文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等到文件印发一段时间后,同样派出以司局长挂帅的督导组,整个十个八个组,到全国各地去,深入到省市县乡四级,大张旗鼓地搞督查。一个本来五六个人干一个月就能干好,甚至能干得更好的工作,这么折腾,就把几乎整个单位一多半的人都调动起来。前后延续四五个月的时间,折腾全国各地的基层同志,搞得红红火火,热火朝天,精疲力尽。但是,相比五六个人干一个月的简单操作,这样大张旗鼓就有得跟领导汇报的了。比如说,大调研大研讨后,可以给领导写一个报告,其中就有“司局长带队,组成若干个调研组,一竿子插到底,深入到全国32个地区,100余个区县,100多个乡镇;开展整个单位的大研讨,召开若干次专题会研讨”此类的话语。领导一看,就感受到了下面的人把他的话当回事,真正严格落实他的指示批示精神,就会很满意。至于说这些有没有必要,有没有折腾人,折腾基层,那并不重要。所以说,形式主义,某种程度上是下级向上级表达忠诚态度的,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方式。上上下下都这么玩,体制内的小牛马们能不忙不累不崩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