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生骑行开封的反转,和董宇辉的“倒掉”
教育
2024-11-12 22:42
北京
郑州大学生骑行开封从一开始的青春passion,火爆全网,到现在反转了,整个网络上充斥着骑行大军阻碍交通、共享单车塞满开封古城门口的图片,以及郑州很多人找不到共享单车的愤怒和吐槽。互联网时代,最不缺的就是反转,甚至可以说反转是常态,是必然。对互联网的反转,我自己造了一个概念:互联网的淹没效应。互联网上的声音很多,但在某一个时间段里,对一个事件,往往就是一个声音潮流占主导,其他声音听不见,甚至被压制。等到这个主流的声音浪潮过去之后,其他不同的声音就像后面的浪一样涌来,占领主流阵地,原来的声音又听不见了。比如说,郑州大学生骑行开封这个事情,一开始是有官媒的宣传,后面有一群人就跟着去玩,在抖音小红书火了之后,人们纷纷赞扬这是青春passion。但其实一开始就是有很多声音的,比如那个讽刺大学生为“移动造粪机”的老师。实际上还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但很微弱,人们压根听不见,互联网也不会给这些声音什么空间。比如说交警肯定就会不太高兴,觉得交通压力大,危险性大;清洁工也会觉得给他们带来太多的麻烦;共享单车的运营方也会觉得带来了巨大的不便。但他们说的话,发出的声音太小,总体已经被淹没在青春passion的浪潮中了。在这种主流的浪潮中,任何一种反对的声音,都有可能遭受群体的攻击而倒霉,就好比那个骂“移动造粪机”的老师一样,舆情汹汹之下,就被处分了。所以,不是没有其他声音,而是被淹没了,或者在群体的暴力之下,没有人敢说而已。也就好比董宇辉刚大火的那会儿,被奉为知名文化人、天命打工人、国民女婿、读书人,各种标签集于一身,寄托了无数人的精神信仰。那时候他和东方甄选的小孙还有团队闹僵了的时候,谁敢为东方小孙说一句话?谁敢发出一句质疑董宇辉的声音?顿时就会被汹涌的舆情给碾压得粉碎。那时候,网上基本上全是支持董宇辉的声音和舆情,然后他继续一路大红大紫。但是,人是情绪的动物,他们的情绪就像动物的性欲,来得快去得也去。一群人的情绪在互联网的放大之下,感受到了自己情绪在群体的互动和聚集之下下形成巨大的舆论洪流,把一切反对者和声音都碾压得粉碎之后,他们获得了极大的快感。那么,那些之前被忽视的事实,被淹没的声音,此时自然就有了空间。这些之前被淹没的声音,同样寄托了很多人的情绪,这下终于有了发泄的空间了。于是,在长时间的被压制之下,得到释放后,迅速得到传播和放大,从而占领了主要阵地。有意思的是,有一群人,就也就是从之前那个主流声音中得到情绪满足的一些人人,还可以再次从后面这个完全不同的主流声音中获得情绪满足。他们对对错立场没什么兴趣,他们也没有什么坚定的立场和对错,只是单纯地凑热闹,发泄情绪和欲望。他们可以在任何小视频和自媒体文章下面留言骂娘,根本不需要管那是什么内容。郑州大学生骑行开封这个事情热度过去之后,支持者开始兴趣寥寥,互联网巨头们自然也不给流量了。于是,交通拥堵问题、城市卫生问题、城市共享单车紧缺问题、开封不堪重负问题、安全问题等等全都出来了。那些“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为什么不去干点正事”等等此类的声音也开始占领了主阵地。因为此前声音被压制的这帮人太憋屈了,所以这波反击来得也异常凶猛。互联网巨头们发现又来了一波新的流量,赶紧调整方向,开始迎接新的红利,推送反对骑行的小视频和声音。也就好像现在的董宇辉一样,只要有一点口误和失误,就会成为互联网的热点和炒作对象,并且主要还是负面的居多。因为支持他的那帮人,绝大多数已经在前期他的大火那波浪潮中获得了足够的快感,这时候在刷小姐姐的扭屁股跳舞视频,或者关注郑州骑行去了,哪有心思去管他?相反,那些之前就对他不满意,或者他的竞争者们好不容易逮到机会释放一下情绪,自然是群起而攻之。互联网上的群体,就像一个猴山上的猴王一样,到处逛来逛去,看到一个漂亮雌性猴子,兴致就来了,上去哼哼哈哈一阵,释放完了之后,他们就找个地方睡觉去了。等到睡醒了,他们又去巡视,又在另外一个雌性猴子那里哼哼哈哈一阵,然后又去睡觉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