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和你聊几分钟,听你几分钟汇报,就大概知道你才堪大用,还是废物一个
教育
2024-11-04 22:40
北京
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很多时候,领导只需要和你聊几分钟,听你汇报三五分钟,就对你做出了能不能用的判断。
前段时间去几个地方出差,主要内容就是找人谈话,了解工作的开展情况。谈话的对象,有地市分管这一块工作的副市长,有单位的一把手,有内设科室的科长,还有一些具体干事的普通员工。去的地方也比较多,有发达地区的城市,也有落后地区的市县。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这一组谈了差不多有七八十个人。谈话是提前两周就给谈话对象发了谈话提纲的,包括要了解什么内容都提前告知了,他们也应该准备了挺长时间。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人在短短的十来分钟谈话中,极其拉胯。这些人还都算是单位里精挑细选来谈话的。一个人行不行,比如脑子是否清楚,是否钻研业务,对问题是否有深入的思考,是否有一定的格局,甚至于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只要和他们谈三五分钟,就基本有个底了,可以说八九不离十。有的人进来拿着准备好的稿子就开始念。级别较高的,会尊重他,让他先表演完。而级别较低的,我们就直接打断他,开始直接提问。有的人问了三四个问题,就算这些问题都是谈话提纲上已经有的,稍微深入一点,延展一点,具体一点,他们就答非所问,或者像邯郸马科长一样开始重复一些不着调的大话,又或者就是“这个情况我不是很清楚”“我没有接触过这一块”,一问三不知。这种人,明显就是连谈话提纲具体是什么内容,需要有哪些具体事实来支撑都不清楚,属于脑子不清楚的类型,而且明显不了解也不钻研业务。有的人你问他问题,就算所问的问题从谈话提纲延伸出去很远很深,他们依然脑子非常清楚,一是一,二是二,有明确的观点,有具体的事实支撑,逻辑非常严谨。有的人,对问题很有思考,但不是那种发牢骚的思考,而是真的立足于当地的实际,对上面的一些政策,有因地制宜的想法,一听就知道是下过功夫的。有的人,问及具体的业务,滔滔不绝,跟你说一堆专有名词,还有各种业务细节,但往往和调研主题不搭边,说起来也收不住。这种人,往往就是长期在业务线上干,熟悉了解业务,但脑子不是很清楚,也缺乏格局的。而有的单位一把手,谈工作过于具体,缺乏提炼性的思考,站位往往也只是“四个意识”此类文件上的话,对于一些工作对全局的意义,没有什么理解。这种人就是属于格局意识不够的。所以,谈话,尤其是针对某项工作的谈话,甚至只是领导听一次两三分钟的汇报,就能知道这个人是不是能堪大用。有的人汇报,完全就是念稿子,全是假大空的大话。这种人属于没有什么自己的思考的人。你只要深入地追问几个问题,他们就哑口无言,或者语无伦次了。有的人汇报,事无巨细,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抓不住重点。这种人属于脑子不清楚,稀里糊涂类型的。领导要是追问,他们往往也抓不住领导要问的点,也是絮絮叨叨说一堆没用的。有的人汇报,一二三四,每个点的观点是什么,很清楚。然后这个观点是根据哪些事实得出来的,如何推理的,也讲得明明白白。汇报的时间未必很长,但听起来让领导觉得很轻松,很容易就抓住了关键点,脑子里就会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这种人就属于脑子清楚的。很多人在进机关之前,都参加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面试。其实,大多数人的公务员面试,就是一场稀里糊涂、胡言乱语、不知所云的大型“脱口秀”。要么就是背模板,背金句,要么就是东拉西扯,答非所问。有的人倒是一二三四很清楚,但说出来的话,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如果说面试是可以考官追问考生的话,只需要两三个问题,就可以让绝大多数考生哑口无言,无话可说了。幸运的是,除了部委、高层次人才已经和一些省厅的选调面试有考官和考生的追问互动外,其他基本上都是结构化的面试,很多考生得以逃过一劫。面试场上,你进来讲两三分钟,考官就开始给你打分了,就大概知道你这个人是个啥样的了,更不要说领导和你深入地聊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有意识地观察和分析你的这种场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