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求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的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颁布实施。
2.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是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人;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具体承担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3.成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安全管理负责人任组长、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任副组长、各内设和下属机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安全管理机构全体工作人员为成员,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4.成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队,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任队长、全体安全管理员和作业人员为队员,具体负责事故发生后的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5.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构成主要包括:
(1)应急救援中心(火警:119;急救:120;报警:110;96333电梯应急救援平台)
(2)应急救援专家组(各类技术人员)
(3)成立救援组织等(灭火行动组 、设备抢修组、警戒疏散组、人员搜救组、后勤保障组等)
6.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本单位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各有关人员务必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现场,组织抢险救灾工作。
7.要求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的使用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通过演练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评估,并形成记录。
8.其他使用单位可以在综合应急预案中编制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的内容,适时开展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演练,并且作出记录。
Tips:
应急预案的名称,一般是某一种特种设备+事故形式+预案,如蒸汽锅炉锅筒爆炸应急救援预案、电梯困人应急救援预案、过山车高空滞留乘客应急救援预案。
延伸:应急预案的编制
一、定义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是指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特种设备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二、法律法规要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六十九条第三款和第七十条第一款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事故现场和有关证据,并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按照《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08一2017)要求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的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其他使用单位可以在综合应急预案中编制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的内容。
三、编制程序
(一)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相关部门或人员组成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结合本单位各部门职能分工,明确编制任务和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二) 风险和应急能力评估
1.风险评估工作要求:运用风险评估的方法,识别单位特种设备存在的风险因素,确定各类特种设备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后果,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价,作为应急预案编制的依据。
2.风险评估结果:本单位特种设备风险评估的结果应明确以下内容。
(1)各类特种设备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原因、后果与影响范围;
(2)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特种设备事故的说明。
3.应急能力评估: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单位特种设备现有的事故预防措施、应急人员、应急设施、装备与物资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明确应急救援的需求和不足,提出资源补充、合理利用和资源集成整合的建议方案,完善应急救援资源。应急能力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运行监控系统;
(2)应急设施(备)设置情况,包括监测设备、营救设备、通信设备、消防设备、医疗设备、个人防护设备等;
(3) 应急救援物资配备情况;
(4)应急队伍建设情况,各种专业人员分布与分工情况;
(5)各种保障制度,包括应急设施管理制度、应急人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制度(包括应急人员安全防护、群众安全防护措施等)、仪器设备检查与日常维护制度、经费保障制度、培训制度、演习制度等;
(6)外部资源及能力,包括单位所在地政府部门应急指挥系统状况、周边可以借助的社会资源分布情况、联系方式等。
(三)应急预案编制、评审
在风险评估和应急能力评估的基础上,按照本单位实际情况及应急预案体系要求编制相应的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应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实施。
(四)应急预案实施与改进
应急预案印发后。应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培训和演练,并适时对预案进行更新和修订,实现应急预案持续改进。
四、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一)总则
1.编制目的: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和作用。
2.编制依据: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等。
3.适用范围: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范围,包括特种设备事故的类型、级别。
4.工作原则:阐述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以下简称应急救援)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二)基本情况
阐述单位的基本概况、特种设备基本情况、周边环境状况和可利用的安全、消防、救护设备设施分布情况及重要防护目标调查结果。可配合图表进行阐述。
(三)风险描述
阐述存在的特种设备风险因素与风险评估结果,可能发生事故的后果和波及范围。可配合图表进行阐述。
(四)应急组织
1.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形式、构成部门(单位)或人员及日常工作机构和专家技术组组成。可用结构图形式表示。
2.人员及职责: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挥人员、相关部门或人员的相应职责及安全要求。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设置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相应的指挥人员、抢险救灾、警戒保卫、后勤保障、医学救护、通信联络、事故处置、善后工作等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和安全职责。
(五)预防与预警
1.预防机制:根据风险评估和应急能力评估的结果,明确预防和控制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2.预警行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将特种设备事故分为不同等级,按级别明确特种设备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和方法。
(六) 事故报告和信息发布
1.内部报告:明确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单位内部报告事故信息的方法、程序、内容和时限。
2.外部报告:明确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向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其他政府部门报告事故信息的方式、流程、内容和时限。
3.信息发布:明确对媒体和公众发布信息的程序和原则,统一组织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
(七)应急响应与处置
1.分级响应:应急响应级别接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不同响应级别的负责部门和人员。
2.响应程序:根据特种设备事故的级别和发展态势,明确现场应急指挥、应急措施、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处置程序。
3.监测与监控:明确事故现场检测设备、器材和现场监测人员及其安全防护措施,监控和分析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否有扩大危险趋势,及时提供准确信息。
4.人员疏散与撤离安置:依据对可能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1)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路线、方式与方法、注意事项;
(2)可能受影响区域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路线、地点、基本防护措施;
(3) 临时安置场所。
5.隔离和警戒:依据可能发生的特种设备事故类别、危害程度级别,确定以下内容。
(1)危险区、安全区的认定;
(2)警戒区域的划定和设置;
(3)警戒开始和撤销步骤;
(4)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单位内部道路交通管制或疏导办法。
6.现场救护与医院救治:依据特种设备事故特点、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人员的救护方式、方法及安全保护措施;
(2)伤员转运及转运中的救治方案和措施;
(3)明确不同类型伤员的医院救治机构。
7.事态控制: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应明确以下内容。
(1)应急时紧急停机停产的基本程序;
(2)应急过程中处理缺陷、故障和事故所采用的应急方案及操作程序,可在附件中单列说明;
(3)各岗位人员应急工作职责和安全防护措施;
(4)应急过程中采用的工程技术说明。
根据特种设备的性质及事故类型、事故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明确事故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危害和事故的消除措施。
当事态的发展超出单位的应急能力或控制范围时,应及时采取扩大应急救援响应处置程序。
(八)应急结束和使用恢复应明确以下内容:
1.应急终止的条件和程序;
2.现场清理和设施恢复要求;
3.后续监测、监控和评估。
(九)事故调查
明确事故现场和有关证据的保护措施,按照《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导则》(TSG03-2015)等有关规定,配合协助相关部门查找事故原因,进行事故调查处理,提出防范整改措施。
(十)保障措施
1.通信与信息保障: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的单位或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并提供备用方案。
2.应急队伍保障:明确单位各专业应急队伍及负责人的通信联络方式,应附人员联络表。
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明确应急救援需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等内容。
4.经费保障: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鼓励投保特种设备安全责任险,建立特种设备保险事故补偿机制。
5.其他保障:根据单位特种设备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技术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需要请求援助的外部机构、组织的名单和联络方式等其他相关保障措施。
(十一)应急预案管理
1.应急预案培训:依据对单位有关员工能力的评估结果,制定应急预案培训教育计划(包括应急培训方式、考核、记录表及效果评价等),培训教育应明确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安全常识教育;
(2)特种设备应急知识教育,包括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操作规范、应急救援安全防护知识、应急处置工作制度和程序等知识;
(3)特种设备应急相关法律法规教育。
2.应急预案演练:应制定应急演练方案,确定应急演练的主题、时间、地点和设备,设计应急演练场景和程序,选择参与应急演练人员、装备与器材和应急救援的方法,做好应急演练各项准备工作,组织实施应急演练,演练完成后进行总结、评价、整改和改进等工作。
按照《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08-2017)要求需要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的使用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演练,其他单位应适时进行演练。演练单位应做好记录备查。
3.应急预案修订:明确应急预案修订的基本要求,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4.应急预案实施:明确应急预案实施和生效的具体时间。
5.制定与解释:明确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十二) 附件
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单位区位图、涉及特种设备配置的平面布置图、周边重要防护目标分布图;
2.各类特种设备一览表;
3.应急设施设备、物资清单及布置图;
4.疏散线路图、安置场所位置图;
5.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图、应急救援流程图;
6.单位内部应急机构、人员联系表;
7.单位外部相关机构(政府有关部门、协议救援单位、就近医疗机构)的联系方式;
8.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及操作程序(附操作流程图);
9.信息接收、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
10.有关制度、程序、方案等。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具体可参照 GB/T33942—2017《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编制。GBT 33942-2017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pdf
分享、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