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李世达故里——花李村李氏之源 | 张俊
文摘
文化
2024-10-09 14:05
陕西
探究李世达故里
——花李村李氏之源
泾阳城东的花李村,是明代尚书李世达故里,又以李世达主持倡修崇文塔,而今闻名乡里。关于花李村的得名与历史,《陕西省泾阳县地名志》中记述:系花李村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乡政府驻地东北零点九公里。明末,李姓人始居于此建村,且建有花园,故名花园李。清末,简化为花儿李,后称花李村。然而实际上,花李村得名与李氏之源并非如此。或许当时编纂地名志时,可供考证的文献有限,以致多数村庄记述,均存在错讹。笔者有幸搜集到多部与李氏先辈相关的墓志铭、行述以及书籍等资料,因而以此为据,对花李村及李氏之源进行探究。花李村之由来,据《增辑本宗泾阳城东包方里李氏家谱自记》《泾阳县志》记载:明初期,李氏先辈以经营狐皮为业,家庭逐渐富裕,当时人称狐皮李家,隶属本县宜善乡包方里。万历间,李世达荣贵故里,在村后建立书院,远近各地的优秀子弟在此就读,或许是因为书院建设如同花园,乡人不知改为花园李家。清道光年间,该村隶属瑞安乡包方里,名为花莲村;宣统年间,简化为花儿李;民国时期,为花李村,沿用至今。《增辑李氏家谱自记》书影
关于花李村李氏之源,李世达之玄孙李念慈在《增辑本宗泾阳城东包方里李氏家谱自记》中记述:先世或传来自洪洞,或传世籍泾阳,俱无从考。在《先考文学府君先妣常太孺人继妣扈太孺人行述》《李太公墓志铭》中,又有这样的记载:李氏之先有仲德者,自洪洞避乱徙居泾阳城东之包方里,仲德生大,大生刚,刚生柰……。李念慈生活在清代顺治康熙间,他所写的《增辑家谱记》《行述》,以及《李太公墓志铭》均属于清代文献资料。而在明嘉靖四十三年,李世达让他的堂弟,去拜访平凉的赵时春,为其父母撰了《封户部主事太朴李君合葬配王安人墓志銘》,这篇墓志铭中明确记载,李氏之先元代时期,就生活在了泾阳,其可考远祖钧美,后有讳继先者,继先后有彦、莫、徵,一脉相承。国初登版者讳仲德,仲德生大,大生刚,刚生二子:宽、通,宽生二子柰、毅……。参考《太朴李君墓志》时发现,李念慈在写其先祖仲德之下齿序时,漏记了宽、通二人。因此,明代墓志铭中所记载的李氏之源,从时间看更令人信服,花李村之李氏先祖,当在元代或元代之前就开始定居泾阳。李廷相及王安人墓志铭
李绍胤墓志铭及与夫人行述
参考《封户部主事太朴李君合葬配王安人墓志銘》《先考文学府君先妣常太孺人继妣扈太孺人行述》《李太公墓志铭》《明嘉靖丙辰进士登科录》《顺治十五年进士履历便览》等文献,现将可考的花李村李氏齿序整理如下:李氏在元代,家泾阳之某里,其远祖云讳钧美,后有讳继先者,继先后有彦、莫、徵,系承。国初登版者讳仲德,仲德生大,大生刚,刚生二子:宽、通,宽生二子柰、毅。柰性格疆直,人称老疆公,生廷相。廷相性朴直,人称太朴公,以子世达,封户部主事,配王氏,赠安人,廷相生四子:世远、世逵、世科、世达。世达,字子成,号渐庵,晚改号廓庵,嘉靖丙辰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改兵部尚书,召刑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太子少保,卒谥敏肃,赠太子太保,赐祭葬,配吴氏,封安人,生二子:长户部郎中梓,次樟,梓无子,以胞侄惟庄为后。惟庄,以孙念慈封武英殿中书舍人、内阁中书舍人,生子绍胤,又名绍荫。绍胤字慎闲,称太公,配常太孺人生念慈,继配扈太孺人生慕慈。念慈字屺瞻,号劬庵,顺治戊戌进士,初任直隶河间府推官,补授广东廉州推官未任,改补山东济南府新城知县,再补湖广安陆府景陵县知县,配王氏生子谦。慕慈,配韩氏,生子讱。谦,廪生,直隶雄县县丞。另《泾阳县志》载有惟薰,受到封荫,《铁佛崇文塔寺常住田供众记》载有大王父(大祖父)民部公,家世父(伯父)培胤、宏胤,推测惟薰为李念慈本生伯祖,民部公为李念慈本生高祖李樟的虚衔或字、号,培胤、宏胤为李念慈本省伯祖李惟薰子,具体还有待考证。铁佛崇文塔寺常住田供众记碑拓片
按李念慈撰写的《铁佛崇文塔寺常住田供众记》,称李世达为五世祖应为误,从其父《李太公墓志铭》称“六世当明世宗朝有讳世达者”,和《先考文学府君先妣常太孺人继妣扈太孺人行述》漏记了宽、通二人可看出。故笔者以考证的李氏先辈齿序为基础,以李念慈对李世达六世祖的称谓,对李氏先祖世代数进行上溯下探。经上溯至李大为一世祖,仲德则为该支李氏始祖,仲德之上则为李氏远祖。以李大为一世,下探至李谦、李讱辈则为十一世。如此以来,花李村李氏先辈世系简图遂成。笔者仅以现有可查资料,对花李村李氏进行了浅要探究。由于工作原因,尚未深入花李村实际走访,或许该村有着更多的资料进行补充。希望花李村李氏后裔能通过该文,深入研究家族史,我相信自有贤能者为之。张俊,又名尊,笔名丰乐。泾阳安吴镇窝子张人。泾河文化研究会会员、泾阳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多年来搜罗家族史料之时,对乡间历史文化颇感浓趣。遂致力于地方古迹、古村落、人文等历史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