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渠南北两个村

文摘   2024-10-11 20:12   陕西  

     大浪闲谝:老渠南北两个村

                        张志勇(20240313

1.和村人闲谝
202432日,星期六,农历甲辰年正月二十。参加几位爱好者组织的勘考老渠渠首活动,事后草《大浪随录:半夜日记》(3.5晨)、《大浪随录:从郑国渠引水口到丰利渠首》(3.8)。
关于老渠地域,听说的多,实际知道的并不多。32日那天活动中,因在汉白渠口梁顶观览过久,与队伍临时失联,在“陕西鸵鸟养殖观光园”西南角下河坡道,寻找时遇两村人,问路并闲谝。

 图1 遇到木梳湾村人

村人一位在道边取崖土拉回垫羊圈,另位从泾河拾回硬柴。有些好奇问其不是村里都不准烧柴火了吗?回说木梳湾村还没有通燃气,谁敢不让人烧柴。
从村人口中知该处为木梳湾耕地,知道木梳湾大多耕地在老渠之南,甚惊,看样子不入乡则难解乡风。
王桥中学王冰老师和我常探讨周边的村族历史信息,去年冬他已写《狄道船头吕氏》2023.11.24《明代范村里吕氏活动概况》(2023.11.24)、《明代泾阳瓠口郭氏》(2023.11.24)三篇专业文章,王老师约我过一下,我也及时看过(王老师文20246月前已发于《泾邑风物志》《泾河文化研究》)。
这次听到木梳湾村人所说土地的事,本就对老渠两岸的村族史有兴趣的我,便产生想说说老渠南北两岸村庄历史的想法。
2.关于木梳湾村的历史
2.1 木梳湾村过去谁管
1明清间属哪里管
从笔者已掌握史料来看,坊间俗称的木梳湾村(包括衙背后),明清间应该归范村里管,“范村里”当为今称“范村李”,里正当年设在范村(今范村李地域),当年范村里应辖今木梳湾、岳家坡(含赵家沟、张家山)等老渠以北地域直到塬上、西山角一带。
2 清朝末年里甲调整
资料显示,在清朝末年泾阳县域里甲做过一次调整,具体时间笔者尚无准确考据。从目前已有资料看:
О1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泾阳县志》载,木梳湾、岳家坡、张家山3个村在金圭乡范村里中。
О2 清宣统三年(1911)《泾阳县志》采用图示方式,全部金圭乡在一起,无法判断里甲划分。
О3 清末《泾阳乡土志》手抄本。载百谷里内容:
五甲:船头吕、上然村;六、七、八甲木梳湾;九甲街背后、张家、赵家湾;十甲岳家坡、魏家庄。
关于这份乡土志,是王冰老师提供,余与王冰多次议过该志时间应该在清末,与宣统三年(1911)版《泾阳县志》内容应该一致,也就是说光绪末或宣统间里甲已作调整,民国只是沿用。
关于上述各甲所记村名,笔者解释如下:五甲船头吕:笔者认为是当今所说“下然村,应该以杨姓为主。这个地方处于礼泉县仁义里、泾阳县百谷里所管交界地,详细情况需要作乡村走访,笔者没有进行此项工作,本文依据所掌握史料判断结论,仅作参考。九甲街背后,应该为衙背后笔误;张家应该为村称的张家台;赵家湾为村称赵家沟。
2.2 木梳湾地名
《泾阳县志》目前存留最早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李锦版的再版,该版以今木梳湾村吕氏先祖吕应祥进士作序重刊。对于李志版年时间,官方文字表述含糊,笔者因研究需要几年前反复分析确定:“李志版年为弘治六年(1493)近后”,就是说有关李志记载的信息,可以按照1492年就有来理解。
从李版《泾阳县志》记载看,范村里中载有洪口湾,参考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版《泾阳县志》记载村名,结合“洪口”地理位置,判断“洪口湾”村应该为今木梳湾这地域之村。
认真地讲:这里的洪口湾是否就完全对应后来所说的木梳湾,笔者认为不能,至少应该认为是塬下这个片区的村。到底在1493年塬下当时有几个村,是否统一用洪口湾称呼无法结论。这牵扯到当今这些自然村姓氏居住历史,涉及到自然村村史。
本文初稿后请王冰老师过目,王冰回忆说大约在2017年前后采访过木梳湾一位村老,老人告诉他们村里之前曾出土过一碑,刻有“洪崖村”名,这说明有村名“洪崖”,也能从侧面说明洪口很可能是个地貌概念,如同河对岸的湾里、崖底,都包含了几个姓氏的自然村庄。
关于木梳湾这个地名,笔者在《大浪闲谝:牧鹿湾(续)》中曾介绍,元代李好文、宋秉亮均记载过这里叫“骆驼湾”。
有兴趣者不妨查阅该文,是否相信元代说法完全取决于自己。今天我们至少应该有这个概念:木梳湾名字记载出现在清代,笔者目前看到的只有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泾阳县志》。
不妨啰嗦如下:今天的木梳湾,元代叫骆驼湾;1493年近后《泾阳县志》记载为洪口湾;1842年《泾阳县志》记载为木梳湾,后沿用至今。

 图2 元代关于骆驼湾的记载

3.关于船头村的历史
3.1 船头村的组成
今天坊间所称船头村,是1956年之后所形成的行政管理村,这个村由当年的老船头和湾里两村共3个自然村组成。
老船头村在1956年之前归礼泉县仁义里管,礼泉啥时间开始管到泾河这边,笔者在《大浪闲谝:南北屯》文中有介绍,按照该文内容至少可追溯到了宋朝。
1关于船头
船头笔者在上述文中解释为“船唔头”,就是有船的喔地方,没有啥复杂的内容,语言有个慢慢固定化的过程,其基本原则是能两字表达的不会总用三字,这个“唔”后来就被认为啰嗦多余而取消。
泾水有出瓠口第一渡口,曰“狄道渡”。此渡为官渡,此渡啥年始设没人能说清,笔者觉得前述李志在1493年说到此渡就笔墨含糊,笔者关于这“狄”字琢磨多年而未能全解,因此苦于对此渡无断。
汉武帝当年从修石渡过泾河去行宫消暑,不知道秦赢政当年要来修郑国渠现场,考察时从哪个地方过的泾河。故笔者甚至觉得狄道与狄有关,据说最早的狄常来泾阳打仗,他们是否经常要在这里过河不得而知,但这里必须设个渡口,不然向前翻山早晚还要过河。
住在狄道渡边上的村庄就叫了船头,今天看来船头应该以吕姓为主被记载,有船头吕、礼泉吕的说法很自然。应该说有渡口的时候这里就应该有村庄,开船的,供茶倒水的,供吃及所需服务的。
2 关于南湾
对于南湾的概念笔者是模糊的。笔者有两个姑嫁到了湾里,是笔者二婆的女子,笔者娃时经常听到“南湾”这个名字;笔者两个姑父家都姓杨;笔者一个姑原先住在最西头的沟畔,应该就是人们所说上然村,笔者另一姑家离吕氏很近,听说现在都混住同村分不出吕杨了。
前几年曾拜访过河岸那个巨大的黑石头,也理解了“黑石头湾”这个名字。黑石头湾和南湾是不是一个地方笔者不敢断然结论;黑石头湾是否包括上然村、下然村笔者也不十分清楚。笔者简单理解:南湾是否相对木梳湾而言,在木梳湾南才这样叫。木梳湾应该是泾河北岸二阶台塬崖底下的旱湾;南湾应该是泾河河道上一个岸湾。
3.2 船头村的史料记载
О1 礼泉船头村记载

 图3 船头村名记载

从礼泉县志记载来看,船头这个自然村最早出现在明崇祯十一年(1639)《醴泉县志》中。对于这个记载笔者理解如下:
О1这个船头村,是醴泉县管的船头自然村,在1956年之后船头村的含义就变了,由3个自然村组成了我们后面所理解的船头村。
О2 明崇祯十一年(1639),是本文已知道史料中对醴泉船头村名记载的最早时间,之前的明嘉靖十三年(1535)版对船头村没有记载,并不排除这时船头村存在,县志很有可能按照行政管理村名记载。
О2 南湾村记载
南湾也是人们常用的称呼,应该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上然村、下然村总称吧。
从图4可知:南湾村名在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被首次记录为黑石头湾,这个名字完全符合后来民间的惯称。从这个记载来看,黑石头湾应该包括两个杨姓自然村。清宣统三年(1911)《泾阳县志》图示记录为:上湾、下湾两村。
乡村志应该与宣统志时间上没有大的区别,乡土志好像采用了相对正规的名字,我们留意到用的是“上染”和“船头吕”,这为后来所解释的与染皮有关留下了说词,同时也能看出没有使用“下染”而用“船头吕”的实际情况。

 图4 湾里村名记载

对于乡土志采用“船头吕”,笔者分析乡土志撰者可能不熟悉醴泉船头吕和下染杨交集区域详情,王冰看过初稿后提出:船头吕分支较早的部分户族与下染杨氏混居,这部分吕氏实际已入泾阳籍,乡土志所载船头吕应该指这部分吕氏。笔者以为解释有理。
关于《泾阳县志》对村名记载,从图4能够看出从清朝开始就没有记载,这给村史考证带来非常大的困扰,因此黑石头湾村的历史记载也就产生了很明显空白。
3.3 染与黑石头
关于上染、下染,是否就是坊间传说的与皮毛或者染色有关,笔者不想多议。《陕西省泾阳县地名志》载曰两村清中叶称上染、下染,后以“然”借音于“染”。笔者觉得:这“染”应该有故事,需要慢慢研究才是。
关于“染”,王冰看后提到黑石头的事,几年前我们就黑石头长议过,主要是听王冰分析猜测,他对黑石观察、思考较多,今天又提到这个话题,猜想到是否会因为石头黑色,而有人想到染,为村起了“上染、下染”这个神叨叨的名字,毕竟这片区域不止一个石头黑色而叫黑石头湾。

5 崖岸边的黑石头

我们没有知识解释石头变色的原理,我们站在数十米高的泾水崖岸,面对几十吨重的黑色巨石,再没有感觉也会产生灵动奇想,至少在郑国开渠之前,这块巨石就应该卧于此地,为泾流冲洗,目送着泾水渐渐南移,俯视着河道慢慢下切,两千多年如此漫长,我们不得不佩服黑石能耐寂寞。
黑石神奇,据说有人为其燃香,有人在前祈福。何年水流横断于山谷,滚此石于泾岸?哪载河水涛涛,刷去此石棱角?
是谁发现了巨石被染?是谁异名于上湾、下湾?我们只知道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叫黑石头湾,我们只能看到清朝末年有人记下了上染,风吹土散记忆逝久远!
 4.关于两村主要姓氏
4.1 主要姓氏之一:吕氏
吕氏占原船头自然村主要人口,吕氏在木梳湾占比也不小。从明朝所留吕应祥(1494-1563)墓志铭,吕为今木梳湾人,称其先是山东登板(文登)籍,以其记载推算他始迁祖约出生于1314年,这数据也只能作为参考;从吕应祥子吕潜(1517.4.13-1578.6.6)墓志铭记述看,当时认可其先和“醴泉吕”有关,笔者分析判断这里所说醴泉吕即船头吕。也就是说:在明万历初年,木梳湾吕氏和船头吕氏有同宗的认可记录。
本文草稿编好后,请王冰、张俊浏览把关。王冰提议把船头吕氏祖源有关的一段信息加入本文。在国民政府诠叙议叙荐任职任用教育部西农贷委会委员后裔吕日知”所撰船头吕氏世系文中,对吕氏祖源之前的几种典型传说如“黄巢说”“大槐树说”“春树吕说”进行了系统分析,下来说到:则吾族之迁,迨为宋太宗之世欤,考之世代相传,年年拜扫之祖茔,共为四处,依茔墓行列推断当不下十余世,以三十年代为一世计,当为四五百年,或即宋初至明中叶之间也,此后则七朵十三门各主祖茔无复惶惑矣。且吾村有石塔一座,系明代弘治九年所建,镌有布施人吕姓十余名,可证彼时吾族已蕃衍析居矣,复按太公望闻文王作而归来,则关中吕族或始于此时也,呜呼!杞宋无徵,圣人忧之,临笔惆怅能无慨叹。
关于传说不去讨论,吕氏所记忆的坟茔、明代铁塔信息这样的史实,按照这些信息推算的有茔祖先年代最起码要值得重视。
4.2 主要姓氏之二:杨氏
杨氏主要分布于南湾,其中上湾(上染)几乎全是,下湾(下染)主要部分也是。据说木梳湾也有部分杨氏,和南湾有族源关系,笔者没有具体了解过。关于南湾杨氏祖源,笔者目前没有获得其它有价值参考信息。
4.3 主要姓氏之三:郭氏
从目前所留信息看,木梳湾郭氏和木梳湾吕氏有几乎相同的最早祖源记载,也就是说可追溯到元末明初。木梳湾郭氏有相对独立的聚居地,也没有听说周围有明显扩散族群。
4.4 其它主要姓氏
从目前已有史料看,大的姓氏祖源追溯到元末明初已经很不容易了,再往前推进几乎没有任何支撑信息可据。按照逻辑判断来说,能生存于老渠口的大宗姓氏,都应该具备更为长久的繁衍居住历史,遗憾的是缺少留存史证。
渠北除木梳湾外,岳氏为明显大宗姓氏,笔者向岳氏村族人员了解过,据说有谱,但始终没有看到,对岳氏祖源也无法议论。
另外张家台张氏,笔者曾简单走访过两次,村族张氏口传与张家山张氏有祖源关联,口传曾经共同祭祖。张家山张氏分为两大支。
对老渠南北村落,笔者没有进行系统了解和调查,仅凭手头所有史料闲谝如上,所述内容仅供爱好者参考。
 (大浪 甲辰年二月初三日草于西安;端午节修改于王桥小张沟)


泾河文化研究
挖掘、整理和研究泾河水利、经济、民俗等人文资料,编辑出版有关泾河流域的文化书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