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林先生主编的《泾阳史话》(第一集)第36页记载了泾阳县通儒台信息:通儒台又称“石坛”,建于唐开元十四年(721),据《泾阳县志》载“元·成宗铁木耳二年(1295),由城北金柳村移至城内今姚家巷”,即以后的味经书院,现在的姚家巷中学。台高约十米,底阔八米。清末,关中名儒刘古愚先生在味经书院任主教时,主张维新。光绪十年(1884),在他的倡导下,将通儒台改为“观星台”宣传传播儒学训导致令,观测天气变化,将气象预先通报城镇,为泾阳最早的气象台,
观星台于民国二十年(1931)停止活动,仪器被拆,台体被毁,台上底盘存泾干中学。
这段文字记述了清末时期,泾阳味经书院(今泾阳县味经中学,原姚家巷中学)曾有一高台建筑,名曰“通儒台”。民国时期废弃,台体逐渐损毁。
光绪十年(1884),刘古愚先生设馆于三原胡氏古月斋之第六年,在胡子州支持下筹银两千两,与味经书院山长柏子俊在书院创建“求友斋”,以经、史、道、政各学为题,附天文、地舆、掌故、算法四门,按季出题,酌给膏奖,兼刊书事。
光绪十三年(1887),经柏子俊先生推荐,陕西学政聘请刘古愚先生主讲陕甘味经书院,先生教士有方,以实学为主,提倡天文地理、算学、外文并重,为西北开风气之先。《味经书院志》记载,光绪十六年夏五月(1890),通儒台重修后陕西学政柯逢时撰铭曰:
咸阳刘君焕唐都讲,筑台于味经书院之东,制晷造仪,命诸生以时测量,且缀术焉。余名曰:“通儒”,盖取《法言》之义,欲诸生明于圣学之大,练习于时务之要,以道致用,其毋以畴人自封也。昔张平子作仪,崔子玉为之铭。余懵于术,窃知其意,乃作铭曰:
光绪乙未(1895),刘古愚撰《味经书院通儒台经纬仪用法》跋:
数术之学,即数悟理也易,据数推理也难。理运于虚,不如数之灿于宝(实)也。吾乡僻陋,测天诸器,士无从寓目。壬辰冬(1892),乃命成生安,张生遇乙为经纬仪于味经之通儒台。既成,二生俱归,今三年矣。仪台卓立,风雨锈涩,竟无过而询其用者。今年遇乙复来肆业,因令自为测算。于正斜弧、三角、本形、次形、垂弧、较角及边角不相对等法各演草如右。后有志于测算者,据草目验,不难也。
测天以弧三角,测地以平三角,法有难易,理则一也。示学者贵先以易,因令吴先建寅测高深广远附于后,务浅其词,便初学也。游味经者,各恍然于算术之易习,庶不负柯学使筑台造器之本意。
夫测量用切、割诸线,须有直角,则不便于用。因于前三术下附边角相求法,则西法之端倪亦兆于是,学者毋浅视之也。
光绪二十五年(1899)正月。蒲城李仪祉、李约祉兄弟两入泾阳崇实书院肄业,书院是新设立的,在味经书院旁,书院山长为刘古愚弟子王绍庭(世德),两教员分别是景裕(霁光)及张秉枢(密臣)。李仪祉在《自供》一文记叙:(书院)大堂前面,左设一大斜石面,中心立一撅,画有度数,上书午初、正午、午既、未初等字,询之知为日晷。右为砖造之台,高约二丈,上横立大铜圈各一。可相随横转竖转,各画有度数,立圈上并有瞄孔,询之为经纬仪,夜间可以测天。
李仪祉在《自供》中还记录了一个关于通儒台的小故事,隔壁味经书院彭山长八股气息太重,学生不大喜欢,他养着一个毛驴,每天让仆人在崇实书院放牧。学生们很反感,书院之地,岂能任意放驴。他们几个学生,前者挽,后者推,竟将毛驴由曲曲折折一层一层的台阶,送上观星台去了。驴夫找寻不见,一看在台上观星呢,又费了好大劲才把驴折腾下来。
原味经书院监院周斯亿为泾阳士绅,与刘古愚先生相交甚笃,同掌味经书院,一个为山长,一个作监院。古愚先生殁后,他撰长诗《哭老友古愚先生》(《刘古愚寻真》第212—213页)。重游味经书院时又作《重阳登通儒台》一首,以志昔缘。
《泾阳史话》载,名儒刘古愚将通儒台改为“观星台”,以观天时,是泾阳县最早的气象台。《刘古愚年谱》第67页载:光绪庚寅春(1890),筑台于味经书院之东,制晷造仪,命诸生学习测天。古愚先生非仅仅是改名通儒台,而是重修并实用之,开陕西之风气。“古愚先生为关中提倡科学之鼻祖”。
附刘古愚撰《象限仪铭并序》:
岁庚寅,陕中测绘舆图。时算术久失传,士人不识仪器为何物。味经始为矩度,孙生澄海又为圆周仪,制皆粗重。陆君映庚习西术,孙生见其照相器式,仿而造此。为版方尺,面刻一弧,角弧矩度悉备,架以三角,测用便。
余始恍然于西人三角术,实为古法。测形以角,得数于边,所谓举隅絜矩。而其器即夫子所谓觚,觚字从角从瓜。瓜为弧省,角之度仍在弧也。不弧者,知用弧矢、弧背,而昧其角,算数所以晦也。故圣人叹之“嗟乎,偃矩仰矩。”语见《周髀》,周公所以兼夷狄而安中国也。斯器固盛于周京,为吾陕故物,失之数千年而复得之,可不宝贵乎哉!感而为铭如左。
絜长以矩,举三以隅,执两用中,艺道同趋。盖方而斜剖者,两其股。圆而四分者,中其枢。御边以角,取数在弧。故西人之巧算,实中土之遗珠。孙生矫矫,复我型模。铭以志喜,用告吾徒,慎守宝矣,毋所欲或逾而觚不觚。
——存诚堂刘平望于2024年8月30日
END
点击名片关注 泾河文化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