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投中之趣
“探”壶中之秘
故事起源
每年10月,是幼儿园的民间月,孩子们和老师们一起探索民间游戏、玩转民间游戏,在一次,户外活动时,小徐捡起了一根小棍子,像射飞镖一样的向旁边的锥形桶投进去,这一行为引发了班级小朋友们的兴趣,紧接着大家都跟着效仿起来,“投壶”这个游戏在大二班盛行开来,每天变着花样的玩转投壶。教师基于孩子们的兴趣点,决定与幼儿一同展开“投壶游戏”
游戏实录:
“老师,他们耍赖!不公平!”
基于对投壶的兴趣,大二班无处不在投壶游戏,随着游戏次数增多和经验分享,孩子们对投壶规则更加熟悉,从最开始的自我游戏演变至有规则的比赛,这一过程使孩子们对投壶兴趣更加浓厚了,但在今天比赛时,突然“意外风波”发生了。
小袁
我和硕硕比赛,到最后我们都分不清那个是我的箭了!我们都不知道谁赢了!
明明我丢进去了,我的最多!他们不算我的!说我输了!
小乔
梦梦
本来你就输了,你站的好近啊!对我们不公平,你凭什么赢!
他们组的箭比我们的新,他们肯定赢啊!我还觉得不公平呢!
小苹果
小乔
肖肖老师,他们都说我都耍赖!不公平!我不玩了!”说着他又气又急的把自己手上的箭一把丢在了地上。
教师思考
面对孩子们的争吵和冲突,我意识到孩子们在对于投壶的已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他们衍生出很多新的游戏意识与规则,对投壶游戏有着自己的观念。班级老师便开始就有关投壶游戏的公平性展开了的第一次讨论:
肖肖老师
你们觉得什么是公平?
我觉我们要站在一起投才是公平,不然站的近的小朋友好好投啊!站的远的都投不进去。
梦梦
安安
所有小朋友的箭都要一样的!
不能所有的厉害的小朋友在一起,不然每次都是他们赢了!
宋宋
小罗
输了就是输了,不能明明他输了他还不承认。
在讨论结束后我为每个小朋友发了纸笔,请他们将自己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记录结束后我们发现导致“不公平”的原因主要为:
①有些箭上面增加了重量这样在投进去以后不容易反弹出来。
②小朋友们在投壶过程中有的离壶近,有的离壶远。
③两组的箭都一样,分不清投进去以后是谁的\在游戏开始每组的箭数量分配不均匀。
④投壶厉害的小朋友都在一组(幼儿投掷能力差异,水平不一)。
⑤壶的投入口大小不一样,深浅不一样。
在提出不公平问题后后,孩子们又积极的展开讨论并相互“想点子”,不一会儿这些问题便解决了:
随着问题的解决孩子们的“不公平”现象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更开心的与同伴进行投壶比赛了,并且骄傲的告诉我:“肖肖老师,我们太厉害了!”
教师思考
当“投壶游戏”上升成“投壶公平游戏”的问题时,最好的方法就是请孩子们共同发现解决,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细心地发现了很多的“不公平”,有些甚至是我在游戏前没有想到的,这也引起了我的反思。只有感受到“不公平”,才会知道“公平”的重要性。于是,在这一次解决问题时我没有干预小朋友们的想法,而是将“公平”放置给各位“法官小朋友”,请他们相互就不公平问题提出就决问题。
“老师,你看我们发明的投壶!”
随着“公平投壶”的游戏开展,小朋友们逐渐在游戏过程中有了更多的想法,他们主动的寻找利用幼儿园的各种材料来尝试自己做投壶来玩。在一次户外体育分散活动中,小徐唐唐突然利用我提供的轮胎、PVC管、沙包搭建了一个投壶游戏,并且激动地向我分享“肖肖老师!你快看我们发明的投壶!!!我们又可以玩投壶了!”
01
“投壶材料筛选会”
有了这次经验后,孩子们开始在幼儿园操场中到处寻找可以用来制作投壶的材料。他们就像寻宝队员,纷纷去寻找“壶”和“箭”,轮胎、水桶、泡沫积木等被他们用来当做投掷的“壶”,粗细不一的小木棍、小球等成了他们投掷的“箭”。但在过程中孩子们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并不是所有找到的材料都适合投壶。
果果
我找到的锥形桶一丢箭他就倒了,我把它扶起来好多次!
长的管子丢不进去!
小徐
唐唐
对!而且一个轮胎太矮了!
于是在活动后我将小朋友的“反馈”利用餐前分享给了其他小朋友,请他们帮助这些有困难的小朋友,没想到这一分享引起了很多小朋友的反馈问题,于是我们就孩子们的反馈共同讨论了“找到的材料是否适合投壶”,孩子们积极的根据刚刚投壶情况进行分享并对材料进行筛选升级。
讨论结束后孩子都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投壶材料,在下一次投壶游戏开始时,他们找到了更适合制作投壶的材料并对他们进行加固升级成投壶游戏的工具。
02
“漂亮投壶升级记”
在游戏结束后,班上的小朋友还意犹未尽,在游戏材料被小朋友收好时,小梦跑过来给我说“肖肖老师,我觉得我和啾啾发明的投壶太丑了,我们可以拿回教室给她弄漂亮点吗?”这句话一下子引起了排队中的小朋友的“附和”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究竟他们准备怎么来发明一个漂亮投壶?于是我又请他们将刚刚自己用到的材料拿了出来拿回班上,来制作一个他们心中的漂亮投壶。
孩子们在回教室后迫不及待的和好朋友利用教室中的装饰材料(毛线、卡通图案等),并这些材料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一起制作出他们心中的“漂亮投壶”投壶。在制作过程中他们相互合作分配工作,一份份辅助材料在他们手中变成了漂亮的“投壶化妆品”。
同时,我们基于幼儿的兴趣将“投壶变身”这一活动延伸至家园,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们共同设计、寻找材料、制作出一份份“独特”得投壶,一起带到幼儿园进行分享、介绍、通过投票选举出他们心目中最有意思的投壶。
教师思考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大班的孩子现阶段在创造、动手能力、审美等方面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幼儿能进行探索游戏或与同伴创造游戏时有时可将机会大胆的给予给幼儿自主进行。在过程中我们鼓励每位幼儿积极的将他们的长处运用在对投壶的装扮中,在合作装饰投壶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如何节约时间(在时间范围内完成创作),如何节约材料,以及相互分享交换使用材料。
创意无限,玩转投壶!
随着孩子们的投壶经验越来越“牛”后,他们不满足传统简单的玩法,于是越来越多的小朋友们设计出不同的投壶“花样”:
“我设计的花样投壶”
这些新玩法的出现,使得投壶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每个孩子的对投壶的创造力都在这些“花样”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教师思考
随着投壶活动的深入开展,孩子们仅在“玩花样”中学会了合作与竞争,还学会了如何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创安全有趣的新玩法。在有趣的游戏游戏过程中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学到了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方式方法相比于由我们直接对他们进行引导学习会更适合他们理解接受。
结语
游戏是孩子们探索世界的方式,而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们的兴趣与好奇,将机会给予孩子,相信孩子们会在探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收获。
在每一次投壶游戏中,他们学会了如何面对失败和成功,学会了如何在挑战中不断创新,学会了团队合作和公平竞争的精神。
孩子们的每一次尝试都值得鼓励,
每一次进步都值得赞扬。
看似一场“投壶风波”
实则是一次教育的契机。
更是孩子们自由成长的舞台。
在这场有趣的投壶之旅中,
我们的有趣故事还在继续发生...
图文丨肖勤珂
编辑丨李雪丽
审核丨李岚 姚杨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