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民间游戏汇中的课程故事系列(六)|毽子不“简单”

文摘   2025-01-06 18:11   四川  


SPRING


毽子不“简单”



活动缘起


每年10月都是幼儿园暖暖民间游戏节,在游戏节开幕式上,孩子们看到保育妈妈们展示了用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毽子,有毛线毽子、有废旧口罩制作的毽子、还有毛根毽子还有鸡毛毽子等等。随着游戏节活动的开展,幼儿对毽子这一个民间游戏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越来越强烈。




毽子大调查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们找到幼儿园的毽子开始观察毽子的结构,同时对毽子展开了一次大调查,记录毽子不同的材质、外形特点。



我发现了用纸做的毽子!

我找到用鸡毛做的毽子。

我妈说她们小时候还用塑料口袋做过毽子呢!

通过调查,孩子们发现毽子有鸡毛毽、纸条毽、塑料袋毽、还有鹅毛毽和毛线毽等,他们的材料不一样,做法也不同。

于是通过统计,孩子们发现以下几种毽子:


教师思考

幼儿通过调查的方式丰富自己对毽子材质的认知,基于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且毽子作为常见传统民间游戏玩具,对幼儿身心有着积极地作用,于是本次班本活动由此展开。





毽子制作ing





调查结束后,“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毽子”的想法已经在孩子们心中萌芽。孩子们从家中收集了一些制作毽子的材料开始跃跃欲试。

于是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意向绘制设计图,对自己即将要制作的毽子有初步的想法。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分成了鸡毛组、塑料绳组、毛线组、纸袋组,制作毽子开始了。


01

为什么鸡毛总是掉出来?

这个鸡毛插进去了会掉出来,我要插很多才行。

我刚刚试了一下,这个鸡毛还是会掉,不能直接放进去。



很快这些问题接踵而来,于是老师进行了反问:“怎么来解决鸡毛老是掉出来的问题?可以借助外部辅助工具吗?”

要不我那双面胶粘一下吧。

要不用胶枪粘一下,老师每次做手工也会用胶枪,应该很牢固。

我想先用小皮筋把它捆起来,然后再粘起来,这样更牢固。




就这样,鸡毛组的孩子们最终选择先用皮筋捆然后胶枪粘的方式让自己的毽子看起来更加牢固。


02

轻飘飘的毽子

不行不行,我的毽子踢不起来。

几名幼儿随后发现自己的毽子踢不起来,感觉自己的毽子轻飘飘的。

于是我们利用餐前环节针对“毽子踢不起来”这一问题进行了交流:

为什么毽子踢不起来?

我感觉我的毽子太轻了。

我来比较一下。

于是孩子们拿起了幼儿园现有的鸡毛毽仔细观察和对比,发现毽子一共分为两个部分,毽底和毽面。幼儿园的毽子底座上有六个圆环,羽毛毽面也很长,而自己做的毽子只有一两个圆环,比较轻。所以在踢幼儿园毽子的时候圆环不会跑出来,所以孩子们开始改造自己的毽子,增加了毽子底座的圆环,增加了毽子的稳定性,毽子终于踢的起来了。




教师思考

在幼儿制作毽子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这经验一方面源于他们自己的实践摸索,另一方面则得益于成人的引导。当发现自己的毽子出现问题发出疑问,而老师则利用气泡图的方式帮助幼儿细致地了解了毽子的结构组成。然后再次实践,不断提高了毽子的质量,理解了毽面和毽底决定了毽子的质量。






毽子玩法大创新





   01

到处乱跑的毽子!

对毽子的多种玩法有有一定的探索之后,孩子们便开始尝试探索毽子的踢法,对于现阶段的他们而言踢毽子还是有较大的难度。

终于开始踢毽子了,在经过多次尝试后,新的问题出现了:

冯冯老师,为什么我老是踢不起来呢?

于是在集中总结环节,我将“毽子老是踢不到”这个问题提出来,引导幼儿想办法帮助欣欣并展开讨论。

可以多练习。

可以把毽子抛矮一点儿,这样好接住。

我看到有哥哥姐姐在毽子的底座加一根绳子,这样提着绳子毽子就不会到处跑,很容易踢到。

小朋友们对小石头说的方法都很感兴趣,在美工区活动时孩子们开始为自己的毽子系上了绳子。




02

绳子到底要多长?

制作晚绳子之后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开始检验这种方法是否行之有效,在实践中还是发现了问题,阳阳在踢毽子的时候脚抬起来却踢不到毽子,涵涵在踢得时候手臂需要抬的特别高等等。

为什么我踢不起来?

你的绳子太长了,只能向前踢,肯定踢不起来。

于是孩子们围绕“绳子需要剪多长?”的话题展开了讨论:

绳子不能太短了,不然踢不到。

我的就是,我还需要弯着腰才能踢到。



到底要多长呢?

我们可以先把手臂平举,然后测量手臂到抬脚的距离,然后再剪绳子,这样的绳长就很合适自己了。

随后孩子们通过讨论得到了如何估算自己的绳子到底需要多长的方法,开始第二次实践。




教师思考

幼儿的学习来源于经历与探索,案例中幼儿通过验证的方法得出“绳长会影响踢毽子的效率”的经验,并且讨论的出如何测量出自己到底需要多长的绳子的方法,具有探索精神。给毽子系上绳子后,幼儿更加容易提到毽子,初步建立动作条件反射,提高了踢毽子的积极性。





毽子玩法升级

对毽子越来越熟悉之后,孩子们对毽子的玩法也开始变得多样起来。

看!我把毽子放在头顶单脚站,它都不会掉下来!

我还可以顶在头顶踩高跷走路,它也不会掉。

有了前期的经验,小朋友们开始探索更多的毽子玩法变得更加多了,他们利用毽子进行了你抛我接的游戏,还开发了运毽子接龙的游戏,比赛看哪一组运的又快又稳。


教师思考

通过自主探索毽子的多种玩法,幼儿不仅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还促进了身体动作技能的发展。民间游戏玩具趣味性强,且玩法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地切换,幼儿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自由。通过一个小小的毽子,幼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更多的游戏玩法。幼儿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比赛,从中收获的不仅仅是游戏的快乐,更多的是情感的传递与共鸣。





结语


与“毽子”的奇妙相遇是一场奇妙的探索之旅,从“识毽子”—“制毽子”—“玩毽子”这一系列活动中孩子们遇到了各种问题都主动解决,不断丰富自己的活动经验。教师作为孩子活动的见证者,我们更多的是站在他们身后给与支持与鼓励,协助他们探索。   

当然,对于熟练地掌握踢毽子的技巧,孩子们要需要继续往前走。可我们相信,他们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带着对毽子的好奇与喜爱继续前行,开启更广阔的毽子之旅。



图文|冯浩灵

编辑 | 李雪丽

审核 | 李岚 姚杨 孙倩



成都市第十二幼儿园教育集团
我们用爱养育、用心教育~感谢您关注成都市第十二幼儿园官方微信~我们致力于为爸爸妈妈提供育儿宝典,和您一起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