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担担面的故事
——“长”在民间游戏汇中的美食课程
成都市第十二幼儿园蜀都分园大二班班本课程故事
课程缘起
幼儿园里,“民间游戏汇”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在游戏汇当天,孩子们在吃过我们四川的传统美食后对担担面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幼儿园的面条为什么是不辣的?
我和爸爸妈妈出去都吃的是辣的。”
“幼儿园的面条和外面卖的面条味道不一样,幼儿园的面条味道比较淡。”
“我妈妈喜欢吃担担面,我尝过,有点辣。”
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讨论着关于面条味道的话题。“担担面这个名字好奇怪哦,为什么是担担面 …”加重的语气让同伴们哄堂大笑。在之后的班级“小面馆”活动下,孩子们也热烈的互评着对方调的面条味道。
“你调的调料好酸呀,不好吃。
“你没有放盐,没有味道。”
“还是担担面好吃”。
看着对担担面话题意犹未尽的暖小宝们,我们大二班决定追随孩子兴趣,一起开启我们的“寻味担担面”之旅。让孩子们通过亲身尝试、共同参与的方式体验独属于家乡的味道。
01.寻味:探索正宗担担面的秘密
老师带领孩子们观看了关于成都担担面的纪录片,孩子们初步了解了担担面的由来以及制作过程。“噢!原来担担面是因为100多年前卖面的人用肩挑着担子,里面放入面沿街吆喝售卖,所以它叫担担面”。“担担面的调料和我们平时在幼儿园吃的面条调料有什么不一样呢?”孩子们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有疑必究,既然大家都想知道关于担担面的秘密,恰逢周末,暖小宝们就约上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去亲自尝试美味的担担面。
周一回到幼儿园,暖小宝们都迫不及待的分享着自己尝到的担担面的味道。
我吃的担担面我觉得不辣,但是有点麻,就是放了很多这个花椒。
我觉得我能吃辣,但是我们吃的没有芽菜,里面放的是花生碎,我还加了醋。
我和乐乐在面馆遇到了,担担面可好吃了。
我觉得辣,加了醋就没那么辣,但是味道就怪怪的。
“制作担担面需要哪些调料呢”?“幼儿园的面条为什么和担担面味道不一样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制作担担面的调料,共同寻找属于“担担面的独特味道”。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妈妈们陪伴孩子们共同去品尝了担担面,认识了不同的调料,也为我们后来亲手烹饪担担面增加了生活经验。
-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
-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
老师的支持与分析
大二班的暖小宝第一次在幼儿园亲身和传统味蕾“打交道”,我们也密切的与家长相配合,通过孩子们亲身尝试、自主决定,运用幼儿常见的方式,丰富其生活经验。并且,活动中给予暖小宝们足够的时间讨论、交谈,鼓励孩子们用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
02.探味:制作担担面大挑战
在正式制作担担面调料之前,经过和暖小宝们的讨论,我们决定采访幼儿园的厨师叔叔怎么制作一碗好吃的担担面,并从厨师叔叔那里了解到了调料用量,将采访结果分组进行了汇总。
第二天,老师为暖小宝们准备了制作担担面所需要的食材,大家也根据自己意愿分成了5组进行第一次的担担面调料制作。通过“1勺、2勺”这样的用量介绍,暖小宝们感受到了真正的烹饪,并且有了更多的生活经验。
“里面都没菜,我和妈妈都喜欢吃有菜的面。”
“盐放一半都很多了,会很咸”。
“酱油只能放一勺,不能放多了。”
“糖只能放一半,又不是甜水面。”
“芝麻酱应该可以多放一点,我喜欢吃。”
“我觉得加了芝麻酱的担担面更好吃。”
“妈妈说不能吃味精,味精吃了对我们的身体不好。”
-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
抓住这个机会,老师也向暖小宝们再一次介绍了不同调料的作用,同时也替“味精”澄清了关于它的谣言,味精其实就是从海带里提取的谷氨酸钠制作成的调味品,而且它的原料是粮食,但是调料吃多了都对身体是没有益处的,所以只要控制摄入的量,其实对身体都是没有影响的。”
-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
同组的伙伴对于调料的用量有了不同意见,在老师的建议下,孩子们决定根据自己的意愿调制,最后大家一起来尝试看谁的更好吃。
孩子们盼望着、盼望着,刘妈妈煮到锅里的面条终于煮好啦!暖小宝们的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吃担担面啦!
-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
-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
真好吃,我的不辣
加了芝麻酱,我的担担面好香啊!
我的这个没有味道,
加酱油吧!
担担面上面的花生碎脆脆的,真好吃!
原来不同调料的多与少是非常影响美食口感的。吃完自己制作的美味担担面后,孩子们也各组通过讨论修改了自己本组的食材用料表,梳理关于食材以及制作方法的经验。
-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
老师的支持与分析
基于小朋友们对担担面调料的第一次探索,我们尊重孩子们不同的意见,当有不一样的声音出现时,我们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自主修改记录表。引导幼儿与同伴相互商量,征求同组伙伴的意见,而在其中,教师只是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幼儿,帮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实现。
03.尝味:感受爱的暖意
美食悦在分享,在第二次活动开始之前,班级开展了“我想邀请谁”的话题讨论。
“我想邀请我在大一班的好朋友来吃。”
“我想邀请园长妈妈,她每次都帮我们班买好多材料。”
“我想邀请小班的弟弟妹妹,她们没有吃过。”
“厨师叔叔每天给我们做好吃的,我也想给他做一次好吃的。”
“我想邀请小班的弟弟妹妹,她们没有吃过。”
于是班级开展了绘制美食邀请函的活动。经过认真制作,一封封承载着暖暖爱意的邀请函出炉了,孩子们亲手将邀请函送至想要邀请的人手中,并且附耳悄悄的邀约:“一定要早点来噢!”
孩子们在分享中连接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也在分享中感受到最真挚的爱。
-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
-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
04.品味:收获美食与温暖
第二次的担担面制作,孩子们有了更多的经验。很快就将客人们的碗调好了调料,这次,还贴心的给我们的“客人”们准备自助调料台。暖小宝们相互分享着自己调调料的经验,都觉得自己调的才是最好吃的。
水沸了,客人们也带着邀请函高兴的纷至沓来。
将自己邀请的客人安排入座后,暖小宝们带着自己的调料碗有序地等候面条出锅。
担担面终于出锅了,待放入臊子和葱花、花生碎后,教室里瞬间溢满了香味。这是家乡的味道,也是大二班的专属味道。
-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
老师的支持与分析
大班的孩子,能通过更多的实践积累学习经验,会不断的在每个环节去共同体验、反思、小结。在这个过程当中鼓励他们学习“想他人之想”,尝试将他人的感受放在心上,学习关心家人、朋友。同时,也在这样的传统活动中建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05.享味:灵魂调料的诞生
“哥哥姐姐做的担担面太好吃了。”
“我也还想吃,我不会调调料。”
“让我哥哥下次又给我调调料”
“我学会了,要放所有的味道!”
在回去之前,弟弟妹妹们的讨论传入了哥哥姐姐们的耳朵里。大二班的孩子们又聚在了一起,讨论怎么才能把这份美味面条的调料方法传递到其他人手中。
“我们录个视频行不行,弟弟妹妹就看着照着学。”
“不行,不能让弟弟妹妹吃饭前看电视,这是个不好的习惯。”
“要不然每次需要调调料这天我们都去帮助他们。”
“不行,我们还是要教弟弟妹妹自己调调料。”
“我们可不可以做成海底捞那种啊?海底捞有教大家调灵魂调料的那个提示。”
听了同伴的建议,有去海底捞吃火锅经验的暖小宝们纷纷讨论着具体的怎么画出小朋友能看懂的灵魂调料。
“可以,我看那个灵魂调料的图我都会调调料了。”
“我们分组来绘制自己的“灵魂调料”
“我们组可以分大碗、小碗制作灵魂调料,小班的弟弟妹妹吃得是小碗的。”
“我们组可以用几滴酱油或者勺子表示需要多少调料”
孩子们这样细致入微的考虑,也让作为老师的我们感到非常的幸福与欣慰。很快,绘制的“灵魂调料”图示就做好了,孩子们拜托老师帮忙塑封后自己亲自将这份承载着温暖的礼物送到了各个班级弟弟妹妹以及老师、保安叔叔们的手中。这不仅仅是传递“灵魂调料”,更是在传递一份牵挂与幸福,我们将自己寻得的美味担担面调料 通过“灵魂调料”的方式,留给弟弟妹妹们,期待“灵魂调料”能在明年的“民间游戏汇”中和暖宝们继续在舌尖相遇。暖宝们的心意也会在这所暖暖如家的院子里蔓延……
担担面和孩子们的相遇,
是舌尖上的感知;
暖小宝们通过分组实践、亲身尝试,
分享暖意与幸福;
美食的意义不在于味觉上的满足,
也是属于我们独特的家乡印记!
图文|大二班
排版|大二班
审核|李岚 姚杨 朱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