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月我參團去南非五國旅游,首站津巴布韋。我們參觀了世界聞名的維多利亞大瀑布,氣勢泓偉,聲響如雷,橫跨津巴布韋和贊比亞兩國。一路上,我從旅游車的窗口望去,土地雖然荒蕪,但仍有不少綠蔭之地。在各大景點的入口,有不少小販兜售津巴布韋舊幣 (Zimbabwean dollar)。這是1980年至2009年間津巴布韋的法定貨幣。我好奇的用十美金買了幾張舊幣,這些鈔票是由津巴布韋中央銀行發行的,上有行長戈諾(Dr. G. Gono)的簽名。這叠鈔票中最小的一張票面價值是75萬津幣在2007年12月31日發行的。第二張是2008年1月1日發行的1千萬第三和第四張是2008年4月2日發行的2千5百萬和5千萬第五張是2008年5月15日發行的250億特別農業支票最後一張由津巴布韋中央銀行2008年發行的5百億大鈔,上有行長戈諾的一句話, “I promise to pay the bearer on demand” ,翻譯成中文是 “我保證按要求向持票人付款” 。這叠舊鈔是津巴布韋央行發行貨幣滄海中一點小水滴,卻反映出當時經濟惡性通貨膨脹的歷史。懷著强烈的好奇心,我查詢了津巴布韋的經濟歷史。津巴布韋原來是一個礦產資源豐富,土地肥沃的南非國家,於1980年獨立,年均增長率4%,是當時非洲平均經濟增長率的3倍,被譽爲“非洲麵包籃”,當時津幣與美元的匯率是1比1.47。穆加貝政府1987年上臺,因西方沒有兌現原定的土地贖買計劃,他從2000年開始土地改革,强行徵收了3000多個白人農場約700萬公頃土地,分配給沒有土地的本國黑人和與政府關係良好的人。此舉引起全部白人農場主的抗議和大批逃亡,津巴布韋遭到了西方世界的經濟封鎖。然而,得到土地的農民因缺乏技術,無法有效經營,大批土地荒蕪,農業生產急劇下落,最終使得原本運轉順利的國民經濟系統走向崩潰。2001年津巴布韋人均GDP為258美元,2007年降低到130美元,失業率高達80%。爲了擺脫經濟危機,津巴布韋中央銀行試圖通過加印鈔票來挽救經濟,但惡性通貨膨脹最終使其政治經濟制度瀕臨崩潰。根據其央行數據顯示,2008年6月的年度通貨膨脹率達2.31億倍。2008年11月中期,這個數字幾乎突破800億倍,官方放棄月度統計數據。一年後,津巴布韋元對美元的匯率高達1比35千萬億。2009年1月,津巴布韋央行發行100萬億面值的鈔票,成爲當今世界上最大面值的紙幣(图片来自网络)。2009年2月2日,津巴布韋中央銀行宣佈將現有的貨幣面額刪除12個零,第四代的1元相等于第三代的1兆津元,但這第四代的貨幣只能流通至2009年6月30日。最後,津巴布韋被迫放棄使用本國貨幣。民眾只能用南非蘭特、博茨瓦納普拉、美元和歐元等貨幣替代。津巴布韋淪落成非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見聞了津巴布韋的舊幣歷史,不勝唏噓。這也使我想起了舊中國金圓券發行的歷史。1935年,中國國民政府發行法幣,開始兩年的發行總額只有14億,到日本投降時法幣的發行達5千多億。金融膨脹數字雖驚人,但與後來的通脹相比,是小巫見大巫。抗戰勝利初期,民國中央銀行還掌握5百幾十萬兩黃金和7億美金外匯。到1948年,法幣通脹增加到6百多萬億,内戰失利,經濟凋敝,民不聊生。1948年8月19日,南京政府頒佈了《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其要旨有金圓券發行方法;人民所有金銀外匯處理方法;外匯資產等級管理;整理財政並加强管制經濟等。中華民國貨幣一律以金圓券為本位幣,每圓法定含金量為0.22217公分,由中央銀行發行。同日,黃金、白銀、銀幣及外匯在境内禁止流通、買賣或持有,並在9月30日前向中央銀行或其委托銀行兌換金圓券,違反者,其金銀貨幣將被查獲沒收處理。11月11日,金圓券的發行已達所承諾的20億極限,於是工商停頓,經濟陷入混亂。同日公佈修改金圓券發行辦法,將金圓券含金量減低了4/5,貶值五倍。至月底,對金圓券發行總額不做規定,實際上變成無限發行。幣值猛跌,物價暴漲,1949年5月,金圓券發現纍計至679458億元,一石大米價格要4億多金圓券。金圓券的面值也從最小的一角錢發行,增至100萬圓的巨額。(图片来自网络)由於貶值太快,全國早上的物價到晚上就巨幅上升,各種買賣都要用大捆鈔票進行。受金圓券風暴影響最大的是城市内的中低階層,他們沒大資本家的財力和資源保護自己,也不如農村中的農民可以以物換物。中華民國政府在軍事上節節敗退,金圓券風暴也使其在半壁江山中喪失殆盡所有民心和士氣。濫發貨幣是國民黨政權在大陸崩潰的原因之一。歷史的教訓還有元朝末年濫發貨幣引起通貨膨脹加上自然災害,最終爆發紅巾軍起義摧毀元朝根基,朱元璋得以建立明朝。歷史警示我們,濫發貨幣是導致通貨膨脹,民不聊生,經濟和政治制度崩潰,以及改朝換代的主要原因之一。寫於11月20日 靜廬长按二维码,关注半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