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忠将军人生三步曲

文摘   2024-12-23 12:50   北京  

李太忠 撰文

不知不觉已经退休十多年了,回顾已经走过的人生,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20年,为少年求学阶段,这个阶段可以用一个苦字来概括。第二阶段40年,为军旅生活阶段,这个阶段可以用一个累字来概括。第三个阶段13年,为退休享受阶段,这个阶段可以用一个乐字来概括。苦、累、乐三个字涵盖了我已经走过的73年人生,写出来与网友们共享。

一是少年苦,苦到不堪回首。

少年有多苦,我曾写过《老鼠救过我的命》《童年的小土屋》和《清明忆父》三篇文章,从文章中可以看到我的苦难童年。三篇文章叙述的是物质上的苦,精神上的苦更摧残人。我从小就是一个很自卑的人,自卑的原因就是一个穷字所致。

我考上孟县五中后要住校,家里没有一床被子给我,我父亲教给我的方法是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夜里找一个同学通腿睡。在初中一年级的整整一年时间里,我都是今天晚上央求这个同学,明天晚上央告那个同学,在同学们的白眼和拒绝中忍受耻辱。我印象中有一个叫李友楷的同学帮我最多,一年的游击队生活直到初二才结束,我母亲终于为我做了一床粗布被子,被子面染成了枣红色,看起来十分抢眼。

当我有了新被子那一刻,愉悦的心情远远超过了在西安看到休养所分给我的别墅房。我终于有被子啦!我终于不再天天求人啦!时至今日,我仍然十分佩服老父亲那种“瞎子放驴随他去”的“大將”风度。

考上沁阳一中后,我每周要步行回家一趟,备足一周的干粮,星期六下午回家,星期天下午返校。我们家离沁阳一中45里路,整整要走四到五个小时,那时候条件好的同学都有了自行车,我是11号车走来走去。退休以来,我每天坚持走两万步左右,医生和战友们都劝我少走点,理由是走多了伤膝盖,我的膝盖不但没伤,反而比在位时还利索,奥妙在哪里?就在我上高中时练就的走路“童子功”。

童年的自卑心理一直延续到当兵以后,我真正不再自卑是当了团政委以后,事业上的成功治愈了我的自卑症。我的家领导刘老大曾经开玩笑说我有“表现欲”,平时在家沉默寡言,一走上讲台就神采飞扬、妙语连珠。她哪里知道童年的我从不敢正眼看人,一副受气包的形象。

二是中年累,累到身心疲惫。

我是1969年3月入伍,1971年11月战士提干。在41年的军旅生涯中,担任过军师团营连五级主官,累计时间达24年之久。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副职和机关干部相对比较轻松,带兵的各级主官是最操心最累人的一个岗位。在党风比较正的那个年代,我一直是进步比较快的年轻干部。24岁任正连,29岁任正营,35岁任正团,43岁任正师,这就决定了我比那些同职务的老同志们付出要多。

四年指导员把一个相对后进的连队带成军师团表彰的先进连队,并荣立两次个人三等功,还被61师树立为“指导员标兵”。

五年团政委,带着一八一团赴老山参战,全团坚守在22个阵地、188个哨位上,防御正面5,6公里。一年来全团共抗击了越军各种进攻322次,阵地上落下越军各种炮弹一万五千余发,其中还包括29枚苏制萨格尔导弹,我团以牺牲10个人的代价牢牢守住了阵地,实现了中央军委“小代价、大战果”和团党委提出的“多扛旗子、少带盒子”的作战目标。

1985年61师政委张海洋与181团政委李太忠
战后一八一团荣立集体二等功,是同期参战部队团以上单位荣立的最高战功。我作为61师正团职以上政工干部代表,荣立个人二等战功。参战回来后,我又被总政表彰为“全军优秀党务工作者”,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在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又获得了一枚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章,并有2000元奖金,我把奖金捐给了武汉人民。

八年师政委,先在55师当了三年师政委,55师连续三年无责任亡人事故、无案件,连续三年被总参谋部表彰为〞管理工作先进师”。1994年全军在北京召开管理工作会议,师长朱锦林入国防大学基本系学习,我到北京介绍55师《抓好两个经常性工作,促进部队安全稳定》的经验。平调回61师后又当了四年多师政委,被兰州军区表彰为“优秀师党委书记。

朱锦林师长与李太忠师政委

4年教导员和3年青海省军区政委相对比较轻松,但青海的气候伤人,我在青海得了一次心脏病,在兰州军区总医院住了一个多月才基本痊愈,这也是后来把我平调到新疆军区任副政委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的军旅生涯中,只当过3年61师副政委,2年21集团军副政委,4年新疆军区副政委,其余时间全部为主官时间,还有3年的团政治处主任和1年的集团军政治部主任,这4年也算部门主官,若加起来应为28年主官时间。主官虽累,但易出成绩,我的荣誉和辉煌都是在主官位置上获取的。

 李太忠政委在老山前线


三是晚年乐,乐到梦中笑醒。

军队中的正军职干部60岁退休,退休命令宣布之后,就意味着军旅生涯的终结,意味着权力的归公移交,意味着平民生活的开始。有的人退休了不适应,深受“退休综合症”的困扰。我很知足,从退休的那一天开始,就是我人生幸福生活的开端。我把退休地选择在西安,有很多人不理解。如果选择在乌鲁木齐落户,退休工资每月可多拿好几千。如果选择在北京,做做工作也可以。我为什么要选在西安落户?因为西安是我的出生地。

1950年我出生在西安,那时候父亲是一家染房店的老板,洋布进来了,土布不行了,染房生意难以为继。再加上公私合营也开始了,我们老家在土改中也分了一些土地,爷爷就托人捎信让我父亲回老家,我父亲带着一家老小回到了孟县,本来有着城市户口的我和两个哥哥成了农村户口,这是父亲一生中最后悔的一个决定。为了能返回我的出生地,为了能实现“农转非”的梦想,我用了41年的辛苦和汗水。就像我在一首小诗里说的那样:“宁做西安草,不做它地花”。我生在西安、归于西安,人生才算真正的实现了大圆满,老父亲在天堂有知,也会含笑九泉。

我们居住的军队休养所非常舒适,休养所里有卫生室,有食堂,有车队,有各种服务保障人员。看病有人管,吃饭有人做,坐车有人开,卫生有人打扫,东西坏了有人上门修理,就像一个十分温暖的大家庭。老同志们在位时都很熟悉,有一个班子共过事的,有长期上下级关系的,有老山作战时的过命兄弟。大家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话题,这样的晚年生活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退休后的这十多年,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感谢党、感谢军队、感谢少年的苦和中年的累,让我的夕阳生活光彩人间。

▲ 作者简介:李太忠,1950年出生,河南孟州人,少将军衔。曾任21军181团政委,61师副政委,55师政委,61师政委,21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青海省军区政治委员、青海省委常委,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在担任金刚钻团政委时,带领全团赴老山参战,在历时一年半的作战中,全团荣立集体二等功,个人也荣立二等战功一次,并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优秀党务工作者,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著有“来自实践的带兵之道”和"经常性思想工作漫谈”两本书,共约80多万字,深受各级带兵人的喜爱。曾被国防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和“研究生导师”,曾两次入国防大学学习深造,一次入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培训。


五色之翼
一个人眼中的历史与人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