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勇:为官一任 不辱任命

文摘   2024-12-13 19:03   北京  

落潮再看腿长短:我所结识的离退休军旅作家之七

屈全绳 撰文

李志勇(右一)任教育处长时下部队检查工作

1987年元月,在宣传处当了两年新闻干事的李志勇,被提拔调整到教育处任正营干事,三年后任副团干事,19943月接任教育处长。

此前一年多文教处撤销,函授教育业务划到教育处。函授教育为政治部赚了三千多万元,宣传部购置了两台轿车。但没有人对函授教育暗中置喙,更没有发现李志勇“手脚不干净”

李志勇担任教育处长期间能够功成名就,不能不提到余在组织部任部长时特别倚重的党务处长王启厚。

王启厚人高马大,体壮如牛,智商情商高于常人,学习领会上级文件精神,总能发现表象后面的潜在内容,有时几句话醍醐灌顶,能使人脑洞大开。况且王启厚文字功底好,又特别能熬夜,加班加点从来不叫苦喊累。当然,喝酒抽烟也是一把好手,有时候说话不大注意场合。但这不是他与人发生矛盾的主要原因,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毛病。

王启厚(右)与李志勇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不幸的是宣传部“二王”争斗时,与王启厚是同乡同部队的李志勇被夹在中间,遇事左支右绌,颇感为难。

李志勇在《灵魂,在时代的天空随风漂荡》一文中回忆:我失去的第一个战友叫王启厚。他是我一个师的同乡战友,曾经的人生偶像。我跟着他曾经八天七夜不上床,撰写兰州军区党委工作报告。他在62师和兰州军区组织部的表现,让我早就预见,这是个未来前途无量、运筹帷幄的将军。虽然后来进错庙门,纵酒误事,运气和命运最终造成其仕途不顺,但不管别人如何诋毁他,在我眼中,他始终都是个心怀坦荡、顶天立地的好人。比那些靠投机钻营升官发财的苟蝇之辈,要纯洁、高贵许多。

就是这样一个好人,死前还开车送孙子上学,转眼说没就没了。他肺上有疾,没有经受住新冠考验,告别尘世时年仅66岁。

听见他殁了的消息,我不相信,跟着他的老领导186团王皇义政委,连滚带爬地跑到王府去证实。娴淑的刘嫂子告诉我们,启厚死前天天抚摸一本相册,我接过一看,几乎是他整个军旅生涯的缩影。里边有七八张他和王政委、和我的合影,王政委顿时嚎啕大哭,我泪如雨下。

李志勇感叹: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场疫情,像腥风血雨的战场一样,把人拉入生命消亡的通道,身边不断有战友倒下去。最后就象电视剧一样,我独身举着红旗冲上山顶,回眸四周,发现战友都倒在了腥风血雨的冲锋道路上。

得知王启厚病逝后,余曾口占四句悼启厚:

把盏向故园,西凤醉阳关。海月沉落日,蓉城老泪弹。

听说王启厚是从青海省一个军分区政委,平职调整到陕西省军区政治部任副主任的。余心里五味杂陈。

尽管李志勇与另一位王姓部领导早已从心里割袍断义,但当这位领导后来想通过他这个嘉峪关军分区政委联系酒钢为部队基建解决钢材时,他没有使对方难堪。在他协调下,酒钢以优惠的价格为某大部位解决了钢材问题。

余以为,这就是李志勇做人的格局。

李志勇是19944月出任酒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的。这是甘肃省军区最远的一个军分区,离兰州780多公里,也是唯一有边防的军分区,下辖一个独立营,戍守65公里的国境线。

酒泉军分区管辖的边境线

李志勇就任后,通过两件事打开了局面。一件事是开展全分区篮球赛,打破军分区武装部沉闷的工作生活状态。篮球赛后来扩展到酒泉地区驻军和地方16个单位,成为军民联谊的赛事。在酒泉体育局正式加入后,篮球赛成了酒泉一项重大赛事,地方电视台全程播报,持续三个多月,军分区的工作也在军地之间的友好往来中打开了局面。

第二件事是抓了边防营二连先进典型。李志勇三次到二连蹲点,在帮助连队抓硬件设施的同时,总结编撰了《二连爱国戌边故事100选》。在此基础上请军区组织部派人考察,第二年被军区表彰为先进党支部,并荣立集体二等功。第三年总政表彰二连为贯彻《纲要》先进单位。

李志勇在酒泉边防与战士一起过中秋

李志勇以沉在基层、埋头实干的精神,赢得了酒泉军分区上下一致的赞誉。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20044月,李志勇荣升甘肃省嘉峪关军分区政治委员,军分区党委书记、嘉峪关市委常委,一干就是八年。

作为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和文化融合。横渠书生李志勇就在这里横槊驰骋,展现他的文韬武略。

八年过去,李志勇解甲归田。回眸雄关内外,他为军旅生涯在这里画上句号而自豪。李志勇说:嘉峪关的八年,是我人生最辉煌最舒心的八年。

嘉峪关军分区是1995年由武装部升格的,是甘肃省最小的军分区,日子不好过,还欠了80万元账。军分区三任司令员政委搞不到一起,班子涣散,没有合力。

李志勇到任后召开党委会,首先把班子团结问题摆到桌面上保证自己同司令合心合力,不争短。之后两人又对军政首长职责作了明确分工后来的三位司令至今和李志勇都朋友。班子攥成了拳头好干了。李志勇审时度势,召开分区干部职工大会,明确告诉大家,他嫌分区去小,不嫌分区穷,在这里一直干到退休,号召大家一起改变分区的落后面。

军分区要搞建设,离不开地方政府和酒钢的支持李志勇以戎装常委的身份,向书记市长保证,自己不会期内调走,请书记市长放心给他安排任务。

为了推进嘉峪关市的干部队伍建设,李志勇在省委组织调研会上做了有理有据的长篇发言。市领导认为,这一年省上能从嘉峪关市提拔四名地级干部,李志勇功不可没。

李志勇发现书记市长有些事情需要磨合,主动把两人请到军分区居住。每天陪两人吃饭散步,赢得了双方的信任。市上开常委会研究干部,书记市长都推荐李志勇作为监票人,每次结果双方满意。

李志勇的主动作为,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政府对军分区的关心更为重视。市长亲自给军分区规划营房,军分区重修大门,重建干部宿舍大楼,还建起了民兵训练中心和宾馆及洗浴中心,经费全部由市建设局负责。

酒泉钢铁公司公司17万职工,年产值1200亿元,伸个手指头都比军分区的腰粗。那些年军地交往少不了以酒勾兑,所谓感情浅𠻹一𠻹,感情铁喝出血”,说的就是这档子事。李志勇也难免流俗,第一次同酒钢领导吃饭,李志勇一口气13杯,司令14杯,酒钢领导被军分区司令员政委的真诚感动了。不但解决了军分区急需的资金,还无偿为军分区修建了临街商铺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嘉峪关军分区摘掉了贫穷帽子,由一个让谁去谁不想去的军分区,变成了人人争着要去的军分区,分区家底达到了1000多万元。

在嘉峪关与军事评论家张昭忠合影。右一为分区政治部主任鲁怡然。右二为后勤部长黄有利。中为张昭忠。左二李志勇,左一分区参谋长安全德。

李志勇与张艺谋合影

李志勇是嘉峪关市委时间最长的戎装常委,也是逢年过节不离岗的戎装常委,还是敢挑急难险重担子的戎装常委。有一次李志勇受命待涉核上访人员,他八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而且始终带着笑脸同上访人员交流沟通,在嘉峪关市传为美谈。

李志勇是农家子弟,对农民有着朴素的同情心。2005年元旦傍晚,他从火车站送人回来,看到街道转盘处有两个陕西口音的人哭。李志勇停车询问,弄清两个人是陕西宝鸡的农民工,在这里干了两个多月不仅没有拿到工钱,反而被打伤。李志勇当即让两位民工车,一口气追到工地。老板不仅让现场付了每人4000元工资,还给每人付了2000的工伤赔偿费。

李志勇并不掩饰他骨子里的农民意识,他不无幽默地说:如果回头重来,我觉得我能干到三总部去。李志勇说完言犹未尽,又补充了一句:当然,无论你有多大的本事,绝对要靠机遇和运气!

嘉峪关是个旅游城市,国家领导人和各级干部往来不断。有的关系要好的高层领导甚至表示,回到北京要帮李志勇走进将军行列。这些好意都被李志勇婉拒了,他已经放不下手中的照相机了。

李志勇不光是个书法摄影爱好者,还是一个热心公益事业的人。从副团干事开始,为了教育女儿,他就通过甘肃红十字会熟人,联系宁夏青铜市玉桥镇的回民穷困学生,每人每年资助300元到500元,让女儿与他们通信联系,互相鼓励。还带女儿利用下部队看望过两个学生。在宁夏共捐助了6名学生。当了处长后捐资助学捐款一次不少。李志勇先后捐助的3名中学生,也是宁夏的回民。到酒泉后,结合军民共建,又对口援助当地的贫困学生。临退休,他还到一个叫断山口的子,看望了3名贫困儿童,为他们购买了衣服、鞋袜和书包,资助了一年的学杂费。

据李志勇粗略估计,他资助的贫困儿童不下30个。对一个靠工资养家糊口的军人,这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李志勇与他帮助的贫困儿童在一起

李志勇业余爱好不少,擅长书法,会拉二胡,会吹锁呐,会唱秦腔,但他认为自己最接近专业水平的还是摄影。为此,李志勇挎着相机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也去过国外游览,用镜头捕捉了人间世态炎凉,记录山水的旑旎风光,再现花鸟鱼虫的神奇魅力……

李志勇摄影作品:问天

李志勇摄影作品:嘉峪雄关

正在李志勇准备踏上非洲大陆时,他被新冠感染了。从ICU捡了一条命回来,李志勇割爱放下照相机,重新拿起笔写文章。四年多时间写了将近30篇散文和报告文学,公众号《五色之翼》成为李志勇新的阵地。最近他写的《老婆,我爱你!》说出了无数个老男人想说而说不出口的心里话。文章后面的留言可能是文章长度的几倍。

李志勇是余任兰州军区宣传部长后调入的干事,但余那时候并不十分了解他,一是余主张分级负责,各司其职,部长海底捞,把手伸到干事头上,容易造成业务处的工作忙乱;二是李志勇那时候资历新,年纪轻,很少参与中心工作,等他翅膀硬了,可以扛大梁了,余早已离开了军区机关。

机缘巧合,白头如新。阔别三十多年后重续旧缘,李志勇人品的格局、文品的洒脱、灵魂的通透,都给余留下了深刻印象。

回眸整个人生,虽没高官厚禄,锦帽貂裘,但精神充实,生活快乐。虽没有做成一个于国于家大用之材,做成一个有情趣有意思的人,挺好!这是李志勇在《人,该怎样活着》一文结尾的话。余以为安于此状,复夫何求!

至于白鹿塬那块墓地,价格已经看涨,能岀手时还是出手吧!

2024125日于解甲楼

本文作者屈全绳

1944年3月生,陕西西安人,中共党员,1962年6月参加工作,1962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国防大学基本系毕业。

曾任兰州军区宣传部长、组织部长,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南疆军区政委,总政宣传部长,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等职。中共十五大代表,八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五色之翼
一个人眼中的历史与人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