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因迟到被扣工资20余万元,法院判公司支付工资差额近20万
导语
劳动者的权益如何在规章制度中得到保障?近期,一则因旷工扣款过多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例揭示了劳动合同与规章制度之间的界限,并为类似问题提供了法律指导。
案情回顾
江某于2020年9月入职某医疗公司,担任内勤兼销售工作,每月工资由基本工资24,000元及内勤绩效6,000元构成。公司考勤制度规定了详细的迟到、旷工及扣款规则:迟到累计时间超过10分钟但不足30分钟扣当月工资的1%;从第4次迟到起,每次视为旷工1天;旷工1天扣除当月工资的8%。
2020年11月30日至2021年11月30日期间,公司根据考勤制度和江某的缺勤记录,累计扣除了209,400元工资。江某对此表示异议,认为公司扣款不合理,申请劳动仲裁并要求支付工资差额。仲裁裁决支持江某,判定公司支付工资差额。但公司不服裁决,提起诉讼。
法院审理后认为,公司对江某迟到、旷工行为进行合理扣款是管理权的体现,但以多倍工资作为处罚超出了法律规定范围。根据实际缺勤时间,法院核算江某应被扣工资为12,781.90元,判决公司支付其工资差额196,618.10元。一审判决后,双方均未上诉。
法律解读
1. 公司规章制度与管理权的界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通过民主程序制定规章制度,并向劳动者公示。规章制度的执行需符合公平、合理的原则,不得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案中,公司规章制度虽明确了迟到、旷工的扣款规则,但以多倍工资进行惩罚明显过度。
2. 依法合理扣除工资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用人单位扣除工资应与劳动者实际未提供劳动的时间对应。公司在本案中按照日工资标准计算扣款较为公平合理,而非扩大扣款基数甚至多倍惩罚。
3. 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救济途径
劳动者在权益受损时,可以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合法途径主张赔偿。本案中,江某通过劳动仲裁和诉讼,成功维护了自身权益。
案件看法
网友评论一: “企业规章制度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样的判决对其他企业是很好的警示。”
网友评论二: “员工迟到旷工确实不对,但企业过度惩罚明显不合理,支持劳动者维权。”
网友评论三: “双方在制度和执行上都需要更规范,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争议。”
结尾
本案凸显了企业规章制度与法律之间的平衡问题。企业在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时,应在法律框架内合理行使管理权,保障员工权益。同时,劳动者也需依法履行劳动义务,共同营造公平和谐的劳动关系。
免责声明
本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本文不构成任何法律意见或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