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院·分享 | 张乐天:从2014到1984,企业家精神再回望

文摘   2024-09-18 20:01   浙江  


 文   张乐天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主任






01

时代与企业家精神


今天这个话题,引导我们去思考时代与企业家精神的关系,更确切地说,引导我们从“时代”这个大视野中去观察、理解企业家精神。


2014年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曹德旺等30位福建企业家回信说:


企业家同志们:

你们好!来信收悉。30年前,福建55位企业负责人大胆发出给企业“松绑”放权的呼吁,很快在全国上下形成共识,成就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段佳话,我对此印象犹深。如今你们作为多种所有制、多种类型的企业负责人,就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加快企业改革发展提出建言倡议,很有意义。

……


时钟再往回拨10年,回到1984年。


1984年3月22日,福州召开省厂长(经理)研究会成立大会,参加会议的55名厂长联名写信给省委领导,信的题目是《请给我们“松绑”》。3月24日,《福建日报》在头版头条以《五十五名厂长、经理呼吁——请给我们“松绑”》为题全文公布了呼吁信,并配发了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亲自撰写的导语。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后,给企业“松绑放权”很快成为全国的“上下共识”。《福建日报》“松绑放权”的系列报道被评为1984年度中国新闻作品特等奖。东海之滨吹响了国企改革冲锋号!


从时代视野中去看,在前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农民身上同样存在许多重要的精神特征,例如“宁做鸡头,不做牛尾”,例如在生产、生活中的创新与探索等。但是,在那个所有农民都被限制在土地上从事原始农业的时代,这些精神都不可能得到发扬。


改革开放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给亿万农民“松绑”的时代,于是,一切资源流动起来,工商业活动活跃起来。1980年代初,浙江流传着一句话:“十亿农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待开张。”亿万农民的工商业实践是一片肥沃的土壤,为孕育企业家精神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那么,在规模空前的工商业实践中,为什么有许多人失败了,而少数人经过曲折的过程成功了?他们成为企业家,他们身上体现着企业家精神。





02

继承:选择性采借


这里的答案并不在于先验的所谓“企业家精神”,而是工商业实践本身。工商业活动与人的自我改变的活动是一致的,人在工商业活动中做着选择,从而改变着自我;这一切只能被看作“具有革命意义”的实践。


就如人不可能拽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人们在工商业实践中的选择不可能脱离传统。或者说,任何脱离传统的选择终将导致失败(所谓“脱离实际”)。因此,如何把中国传统中那些有助于工商业经营的伦理价值发扬光大,成为所有工商业经营者面临的一个具有极大挑战性的命题。


因此,我们在义乌的企业家身上看到,对于传统的“选择性采借”是农民们进入工商业实践时最初的行为方式。一批企业家们从“选择性采借”中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从而证明了“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从企业家精神来说,敢闯、争先、诚信、坚韧、合作甚至人情在最初的工商业实践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03

转型:兼和性创新


然而,与传统的农业实践相比,现代工商业实践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变”,不仅是在技术上,而且体现在管理方式、营销方式等各个方面。企业家们不得不应对“变”。他们再难以从传统“工具箱”里找到合适的东西,而必须开放心态,眼睛向外,汲取一切有利于发展的东西,并不断地探索与创新。

在这里,具有生命力的创新通常具有“兼和”的特征,即“通过对立面的相互作用,最终达到新的、更高的统一”。创新从来都不是从头开始,而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运动。例如,张岱年先生认为,“兼和”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它指的是一种将对立的方面统一起来、达到和谐的状态。正是在这种“兼和性创新”过程中,企业家精神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种具有现代特征的企业家精神在工商业实践本身转型的过程中慢慢地萌芽。


我们从义乌企业家的案例中看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兼和性创新”的情况:一种是,与传统的人情关系彻底割裂,几乎把所有的家属、亲戚等都“请”出企业,然后建立严格的现代企业制度;另一种是让部分家属、亲戚等留在企业中,但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两种不同的创新,都创造着新的、更具有现代意义的企业家精神,如契约精神、理性精神。




04

企业家精神与时代


从另一个角度讲,“重新理解”引导我们关注企业家精神对于创造一个新时代的意义。在中国,当我们谈企业家精神的时候,其价值具有“时代性”。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不能仅仅从狭义的“企业发展”的意义上去讨论,更应该注意到其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机制,其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广阔前景。


时代与企业家精神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企业家精神是推动时代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如果从“重返1984”的角度去看企业家精神对于时代的影响,我们注意到,在国家“松绑”以后,数亿农民大众流动起来,投身于工商业经营活动中,慢慢地,作为企业家精神的“五自”精神(自由、自信、自强、自主、自立)开始萌芽、发展。此后近四十年间,随着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五自”精神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家阶层的标志,更成为一种对当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精神力量。


在西方社会,中产阶层的生存状态是整个社会的稳定器。在中国,民营企业发挥了类似的作用:


创造就业机会:民营企业是中国最大的就业吸纳群体,为数亿人提供了工作机会。这不仅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也促进了社会稳定。


推动经济增长: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贡献了超过60%的GDP和超过80%的城镇就业岗位。经济的持续增长为社会稳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促进社会流动:民营企业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创业和致富的机会,促进了社会流动,减少了社会矛盾。


增加税收收入:民营企业是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政府提供资金用于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今天,当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国内外严峻挑战时,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并进一步强调和发扬这种精神,使其成为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MI·专题





编辑排版丨刘蕊绮

审校丨宋朝阳



都看到这儿啦,点个赞

转发给更多的人吧!



转载编辑:赵熠婷
转载审核:章迪禹

浙江大学企业家学院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企业家学院将致力于为广大民营企业家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咨询服务,并将企业家创新创业教育与家族企业传承教育等议题纳入培养体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