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监管部门今年8月宣布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的决定以来,保险行业关于“增额寿和分红险究竟谁才会站上市场C位”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
有些朋友认为,买保险就是买确定性,增额终身寿险收益确定,增长稳定,虽然收益比原来低了一点,但是与如今其他收益确定的金融产品相比仍旧具有一定的优势。
有些朋友则认为,保险只是众多金融投资品种的一种,在投资过程中要关注收益和风险的平衡,如果只需要承担很小的风险波动,就可以换来显著的收益提升,那么分红险很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这两种说法,听上去似乎都有道理。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去理性分析呢?今天,我会从经济周期、金融环境、保险市场、产品结构四个层面来为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我认为分红险非常有可能站上市场的C位。
首先,从经济周期层面,在经济复苏周期,我们更应该关注“攻守兼备”的投资。
在经济下行周期,经济表现低迷,利率不断走低,这时我们应该关注长期固定收益类资产的配置,因为这类资产能够在高位锁定长期利率,帮助我们抵御利率的下行。
在经济上行周期,经济增长强劲,企业盈利增加,居民信心高涨,股市则会有非常不错的表现,因此在这个周期多配置一些权益类资产,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经济上行带来的投资红利。
而我们国家现在则处于经济由下行向上行切换的复苏阶段,利率下行已经进入后半程,预计降幅会放缓;而股市增长还处于“黎明前的黑暗”,虽然近期表现一般但潜力十足,尤其是面对美联储即将降息的趋势。
这时,按照“美林时钟”等经典投资理论,在周期切换的阶段,应该更多关注“攻守兼备”的投资,而分红险下有保底,上有潜力,属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类型,非常值得我们在这个阶段关注。
其次,从金融市场层面,当下我们的投资环境更像是“资产荒”,可供选择的优质投资并不多。
利率的持续下行导致银行存款、国债的利率越来越低,股市也因为经济和全球环境的不明朗而表现低迷,房地产市场由于之前的泡沫太多,如今呈现出一种持续下行的态势,就连长期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也不得不面临下调的结局。
在这种环境中,分红险仍旧能提供长期2%左右的保证收益,以及3.5%左右的预期收益,已经算是非常难得。
再次,从保险市场层面,推动保险产品向分红险进行转型,是监管的强烈意志,也是保险市场渐进式“打破刚兑”的主要方式。
保险公司是经营长期风险的公司,面对的不确定性很大,在无法准确预判未来风险的当下,给消费者承诺“刚兑”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保险收益,会将保险公司的经营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中。
今年,《保险法》即将修订的消息传出,也引发了大家对于“保险是否要打破刚兑”的猜测,甚至引发了一定的社会恐慌,毕竟已经卖出去的保险合同假如要“打破刚兑”,对消费者的信心而言一定是一种沉重的打击。
而通过推动保险市场的主流产品从收益全“刚兑”的增额终身寿险向保证收益更低、预期收益更高的分红险进行转型,可以降低保险公司需要承担的风险,令消费者可以分享保险公司经营分红险取得的利润,将消费者与保险公司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更加有助于降低保险公司破产倒闭的风险,增强保险公司经营的稳定性。
最后,从产品收益的层面,分红险虽然是预期收益,但是长期收益超过增额终身寿险并不是难事。
因为,经过测算,在新的预定利率水平下,2.0%分红险的红利实现率只要超过50%,收益就可以超过2.5%的增额寿。
因为,在3.5%的演示收益下,2.0%分红险的预期收益率等于(3.5%-2.0%)×70%×分红实现率+2.0%。
把50%的红利实现率代入上面的公式,得分红险扣除费用前的预期收益率等于2.525%,高于增额终身寿险的2.5%。
而作为一家保险公司,经营开发一款分红险,长期投资收益水平位于3.5%以上,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所以长期红利实现率超过50%甚至接近100%,我认为都是一件大概率事件,因此长期来看,分红险的预期收益超过增额寿的概率很高,因此取代增额寿站上市场的C位也有理有据。
综上所述,从经济周期、金融市场、保险市场、产品收益四个层面去分析,我都十分看好分红险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认为分红险非常有可能会站上市场的C位。不知道你是否认可我的观点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写下你的想法。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所有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