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董董投资成长”
可关注→订阅我的全部文章
【美国总统辩论对大选的影响】
详细标题为——【从“辩论对大选结果的影响”谈到“人的思维倾向与模型”】
董董Mercurio
本文有5000字。我写一篇我对Harris vs. Trump前天辩论“对选举结果的影响”的个人看法,但我会把这个话题延展到选举之外,包括人的思维模式和模型。这篇文章不包含对任何现有分析和媒体的参考。
Part 1 【辩论是否重要,取决于三个核心点】
我看到人们有个疑惑:“辩论会不会影响最终结果?”有的人说“会”,并举出肯尼迪vs.尼克松的经典案例;有人说“不会”,因为很多次出现“辩论赢了选举输了”的情况,比如2012年的罗姆尼。 那么,辩论到底重不重要呢?
这就像考试。“多考3分重不重要?”有时候重要,有时候不重要。如果考生刚好“多/少3分”就卡在录取线的位置,那么这3分就至关重要;如果不卡在这个位置,这3分就不怎么重要。还有就是,你的“3分”多在哪里?如果是专业学校,非常看重某一科目的分数,那么这3分多在某一科目上就会至关重要,多在另一些科目上就没有太大价值。
同样的逻辑,回到美国大选。我认为辩论重要与否在于核心在三点——
第一,是否处在“激烈竞争”的年份;
第二,是否消除或放大了对某个候选人的质疑;
第三,是否留下“经典消极瞬间”。
这是我的逻辑。我一一讲述。
Part 2 【辩论是否解决或放大“关键议题”,至关重要】
第一点的逻辑最简单。“竞争激烈”的年份,一点点支持率和印象的改变会变得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何1960年“肯尼迪vs.尼克松”那次是那么经典,因为很多州差距不到1%。在21世纪,2000年、2004年、2016年和2020年从“州”的角度看,都竞争激烈,虽然从普选票看并非都如此。
第二点,是我想分析的重点。人对他人有一个“固化印象”,这个印象是非常模糊、摇动的,对老百姓来说并非都深思熟虑的。辩论是个很好的舞台,让人“消除”这个印象。但是如果搞砸了,反而会“放大”这个印象。
回到1960年“肯尼迪vs.尼克松”的经典辩论,在网上可以找到全部录像。其实找到了录像,你会发现,其实尼克松表现并没有后人说的那么差。听收音机的人觉得尼克松赢了,只有看电视的人才觉得肯尼迪赢了。但是肯尼迪做到了一点,就是洗掉了自己“富翁家的纨绔子弟”而且“太年轻了、没准备好”的固化印象。他在电视中展现了一个成熟的、有思虑的、稳重的政治家作风,消除了很多人的疑虑。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尼克松的幕僚们劝尼克松不要去辩论,但是尼克松对自己的辩才很自信,一定要去,他的逻辑是自己会赢。确实,从“道理”上,尼克松可能赢了,但是他给了对手一个不该给予的舞台,被肯尼迪抓住。
这也是为何,在拜登的糟糕辩论表现出现后,有一些观察选举的媒体认为“历史上辩论不那么重要、没必要大惊小怪”,但我的看法相反,我认为这个逻辑参照错了——不是“辩论不重要”,正确的逻辑是“激烈年份一旦触及关键议题,辩论就会变得重要”。我当时的判断是,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当时链接https://m.weibo.cn/1927851647/5058215433995900)。这背后的逻辑是因为:拜登的年龄和认知问题,本身就是2024选举的关键议题,他的辩论失败把关键问题放大了。果然在这之后,他主动退下,让其他人应战,这是最好的也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希拉里在2016年的辩论本身,从道理上是更合理的。但那一年的问题在于,希拉里是受到了很多hate投射的候选人,人们对她的质疑是“不诚实”。她展现了她的思辨能力、成绩贡献、执行能力,但是没有打消“诚实”质疑。我一直觉得2016年的Dem策略问题太大了。
Part 3 【“经典消极瞬间”的持续影响】
辩论另一个非常关键的点,是不能留下“经典消极瞬间”。所谓的“经典消极瞬间”,包含两个要素——第一,它消极;第二,它放大了候选人的弱点,尤其是核心弱点或争议点。
如果只有“消极”但是“不够经典”和“放大争议点”,那么虽然这些瞬间后人会做成很多段子,但是没那么大的杀伤力。比如2020年戈尔的“唉声叹气”,虽然形象上不好,但是杀伤力并不大。
真正比较有杀伤力的几个,很典型的是1976年福特vs.卡特,福特犯下的错误。福特说:“苏联没有控制东欧。”这简直是令人震惊的、无法理解的错误。我估计这是临场反应太慢和紧张导致。这不仅缺乏常识,而且对当时“美苏争霸”顾虑和欧洲安全顾虑的人来说,犹如重磅炸弹一样不可思议。福特在“水门事件”的混乱中上台,被认为是个“人品可信的老好人”,但是这句话让他被贴上“毫无常识、无法担负国际责任”的标签,再叠加1970年代国际形势本身就在紧张中,人们质疑“福特到底是不是这种危机时刻强有力的领导者”。那一年福特只输掉了一点点,这个辩论的“经典消极瞬间”杀伤力很大。
还有一个经典错误,是1992年老布什vs.克林顿犯下的。当时现场有个年轻女性提问,讲述自己和朋友的经济困难的处境,提问者可能太紧张了,没有表述很精确,大概在问他如果没有遇到过困难那么可否理解自己和朋友这样困难者的处境。老布什皱着眉头,露出疑惑的没听懂的表情,然后讲了些大政策道理。这时候克林顿走上前,说:“我在一个小州做过很长时间州长,我理解你的处境”,克林顿讲述了自己接触了很多经济困难的家庭、了解底层人内心的想法,他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了那个提问者,然后表达自己可以共情和理解,并提出自己将要怎么做——这是美国大选历史上一个经典时刻。
在此之前,老布什是个有经验的官僚,一辈子做了很久的官僚,并且被认为熟悉国际事务,出身家庭也非常好。克林顿出身清苦,在南方小州做州长,形象温和,但有一些负面。人们对他的负面一个是觉得他“肤浅”,一个是他私生活糟糕,有绯闻和女性起诉。但大选辩论这个“经典瞬间”,传递出来的信息是老布什“出身高贵、一路官僚做到高位,不了解普通人的疾苦”,而克林顿“明白贫困者的处境,他们不在乎国际事务,但在乎很多底层者没有被照顾到”。1992年的选举因为Ross Perot的分票导致老布什输了不少,但这个负面瞬间的影响是很大的。
Part 4 【2024年Harris vs. Trump辩论分析】
以上逻辑框架建立后,我认为2024年Harris vs. Trump的辩论,是“有影响”的辩论。一方面,它消除了对某个候选人的质疑,但是还不够强;另一方面,它制造了一个“负面消极瞬间”。
在这场辩论之前,以及整个过去四年,Harris民望其实非常一般。她被质疑“没有准备好”、“不够有领导力”、“性格轻浮”——这里面有一些是事实,有一些是偏见——但我想强调,把“偏见”拿出来分析不是说“偏见合理”,而是“偏见”是你分析广泛群体认知的时候,不能绕过去的因素。因为不管是“事实”还是“偏见”,它最后都会变成选票。
这次辩论,对Harris最有利的一点,是她基本上减少了这些质疑,尽管没有完全消除。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性格稳重、有自己思考、成熟的政治家。从这个角度看,这个辩论对Harris是成功的。她超出我的预期,也超出很多人的预期,也和大量对她“负面剪辑”比如“大笑”的偏见瞬间形成了对比。从这个角度看,这个辩论对她加分。
但我认为做的“还不够好”,是我认为在“攻防节奏”上,如果能做到更好就好了。在辩论的前半部分,她的很多引导,使得Trump犯下错误,暴露出Trump的很多问题比如偏见,尤其是移民、俄乌和欧洲等话题上。但是在后面的“经济”上,她的团队如果准备更充分、表现更强势,给出更好的经济主张,平衡“共情通胀的人民疾苦”和“四年来经济增长”的成就,我觉得会更好一些。
为什么后面的经济这部分,辩论策略如此保守?我推测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她这部分经验较少,或许涉足较少,核心还是能力范围问题。另一方面是在“经济议题”上,很多民调显示,这是Dem相对弱势的话题——这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大部分老百姓对市场的感知较弱,但对身边物价的感知更强烈。因此Harris不想在这个问题上拉仇恨值,更早的撤出或者回避战场。
但我依然认为,Harris团队“不应该放大这个对经济的民调数据”,因为这是个全民调,但是中间选民、尤其是大湖区的一些受过教育的郊区居民,其实是可以理解“Covid之后,要务是保住就业和拉动消费,为此付出一些通胀代价是值得的”,再辅以Dem的发钱和对中小商业援助等措施,其实可以说服这部分人。所以我觉得这次辩论,Harris团队的不足是这部分有点太保守了。我认为她吸收了一部分2016年Hilary团队的经验,但是稍稍矫枉过正。
另一方面,这次辩论留下了一个“经典负面瞬间”,就是Trump的“移民来吃猫吃狗吃宠物”——我认为这个很夸张。“非法移民占据公共资源”这个话题确实是可以探讨的,但合适的探讨,应从公共资源、法律、人道三个角度探讨。但是“吃猫吃狗吃宠物”则是从“偏见”角度切入,甚至有种族歧视嫌疑,其含义是“(有些)移民是落后文明的野蛮人”。这个瞬间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再加上顶级歌手Taylor Swift表达自己“看完辩论后深思熟虑”的背书,这些瞬间都会放大。
Part 5 【平衡的转折点或已经出现】
因为我不打算讨好任何人,所以我一点都不避讳写出我个人的观点。我个人自我认知是“中间”或者“比较温和的liberal”。一方面,我对犯罪、社会秩序等议题的看法,其实倾向有点保守,并不完全认同democrats,尤其是我对犯罪的看法甚至“相当保守”;但另一方面,因为LGBT、Abortion和Ukraine三个议题,这三个我是一丝一毫都没办法站GOP的,所以我倾向于Democrats。
我也知道很多人从2020年那次大选,甚至有人从2016年大选就看我在写。2016年我坚定认为Trump会赢(虽然我一点都不喜欢我的判断);2020年我认为Democrats太乐观了,其实最后在“州”的维度只能很微弱的获胜(参见本文附的链接),尽管普选票是显胜。我的判断总是比较保守和悲观。
我悲观的原因是:人很容易高估“理性”,因为人们在网上看到的,多数是受过教育的人写出来的有质量的东西。但是很多人的偏见、模糊印象、情绪化想法,很难被计量在内,因此“偏见”很容易被低估。另一个原因是,美国是个“方差”很大的社会,它不像欧洲。如果把欧洲比喻成“马萨诸塞”的话,美国很像“宾夕法尼亚”——“两个马萨诸塞中,夹着一个阿拉巴马。”我很喜欢的一本书,Tara Westover的Educated折射了太多保守封闭地区的想法——虽然这个“切口”窥见的是这个社会另一方面的极端和极致——但在这土地上,“传统”的影响是很大的。
从这次辩论起,和Harris选了Tim Walz——意味着可能开始走2020年路线——我觉得是这次大选“平衡”真正开始出现。是的,还远远到不了“乐观”的时候,但是到了一个“平衡”的点。我之所以不乐观,是因为从候选人角度看,Harris四年的民望说服力依然很有限,她并不是超过2020年拜登的候选人,另一个是对女性的偏见的因素无法消除,虽然不合理,但是判断中不能消除。但这次辩论后,我觉得“平衡”开始出现。这个“平衡”,或许在五大湖区——一个教育程度更好、欧洲移民更多的区域,开始呈现出逆转的趋势。
接下来Harris团队的策略很值得关注。目前看起来,保持谨慎,避免像2020年那次过于乐观的分散投入(当时很多资金投到了没有意义的南方州,甚至花在得克萨斯和南卡罗莱纳,甚至可以说是挥霍浪费),拿下威斯康星、密歇根、宾夕法尼亚三个大湖州,保住北卡是最关键的。
目前的民调看,参议员方面,亚利桑那“川派”候选人Lake落后6%,宾夕法尼亚的GOP温和派McCormick落后8%,明尼苏达的dem温和派Klobuchar领先6%——几个关键州的senate候选人都表现的比Harris民调更好一些。所以这里有两个逻辑点,一个是Harris的形象还需要去努力提升,另一方面是个很有趣的观察点——2024年那批“沉默的、没有被民调记录”的摇摆派,难道是属于Harris这边的?现在判断为时尚早,但这一切很值得观察。后期Harris的资金优势和合理活动催出这批人很重要。
Part 6 【人类根深蒂固的“思维结构”】
很多人会忽略人类根深蒂固的思维结构,因此忽略了一些人,明明是移民或弱势群体,却支持一些看起来很极端的保守派(注意我指的“极端”描述前提)。这里我想谈人的“思维结构”。
如果程序打比方,这件事很好理解:改系统底层逻辑很难,改数据则相对简单。一个程序跑起来,如果你要重写程序,甚至换一种语言写程序,这会很难,有时候几乎等于重做;但你只是往上面输入新数据,那就简单的多。
很多移民本质上是“人往高处走”——我不是说100%如此,但大体上从人类整体流动看,流向经济和文化更发达的地区。因此相比其原本地区来看,这些人不吝于从来自相对野蛮的、法律失序、丛林法则的地区,输入了“新的数据”,但是其思维结构依然属于其原生环境所赋予的结构。他们就像我举例的机器。其实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类人非常多。这些影响因素是不能忽略的。
他们的“思维”是旧的,用陈旧框架去框新的东西,但是其信息是新的,信息层面并没有问题。但是思维模式根深蒂固的在骨子里。比如很多现代文明的东西,他们在用“太平天国”式的逻辑在看,对权力制衡、法律、分权、鼓励碰撞、在碰撞中修正体系的理解,是非常不足甚至没有正确认知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2020年分析是,拉丁裔尤其是南部拉丁裔对dem的热情被高估。少数族群中间2020年到了保守阵营的一边,今年会不会有更多的比例改变想法,还是会加剧对Harris本身对偏见而形成进一步的负面因素,在今年会变得很关键。这也会通过更细分的数据甚至地区数据显示出来。
说到思维模型话题,其实这对我们的成长也有很重要的思考意义:输入信息是不可少的,但是不断调整“思考结构”才有意义。这个“结构”,就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型。比如有的人过去的思维模型,是“所有事情要做对”、“要让所有人满意”,这是“完美视角”和“外部视角”的模型。在这种模型下,输入再多“我其实很好、我做了很好的事”也很难增加真正的自信,因为数据增加了,但是模型没改。但如果把价值观修改为,“我为自己而生活,我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不需要每个人满意”、“我要多尝试,就算错了一半,只要是低成本的错误,那完全是毫无关系的”,那么人必然会变得更自信、勇敢、敢于表达自己。
信息决定了人的表层差异。思维结构决定了人的根本差异。人和人是否合得来,其实底层思维结构和情绪面向,才是根本。我们最值得去塑造的,是好的底层的思维结果,与积极的思考与情绪模式,还有坚定的信念。
董董Mercurio
Sept 13 2024
我的星球:(可扫码,也可加我微信加入:MercurioDong)
【注:我的微信是用来和老读者以及星球成员、或者对社群感兴趣的朋友联系的。如果你属于卖货那类“到处加微信”的请勿加我,谢谢!】
我的社群是我公号的很大延伸,主要是每个周末基本上都有各种语音活动。
这类活动会给很多和我价值观和想法类似提供支持的园地。
对于内心丰富的人,这更是再好不过,可以探讨世上万千丰富的话题:
成长、职业、事业、心理、文化...
希望和我与3000位读者进一步交流的朋友,可加入“董董投资成长”的《董董Mercurio俱乐部》
- 社群已经成为了一个温暖、互相鼓励的大家庭,在这里你可以获得:
- 每年60场语音连线分享会活动,含情绪、能力、管理、艺术沙龙、读书会;
-不限次数向我提问。很多问题可以得到深入解答。许多公号文章,起源于社群用户的优质提问。
- 温暖、积极地鼓励。每个人被认真对待,不自信的人,可以借此勇敢地跨出一步。
任何程度的抄袭和洗稿、模仿写作、个别语句重复都会搜索。遇到抄袭,必会投诉平台、起诉、公示抄袭者 注:“董董Mercurio”这个完整id才是我,只有“董董”两个字的不是我。